APP下载

音乐的尊严

2021-11-04李牧雨

音乐世界 2021年5期
关键词:尊严文学音乐

〔摘 要〕对音乐来说,最大的尊严莫过于聆听。在反复聆听中音乐实现了其艺术价值与精神内涵。而我们也在探求一个能显现音乐尊严的平台与渠道。

〔关键词〕音乐;文学;尊严

很多年以前,我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所幸我们还有音乐》。

写那篇文章的时候,我还年轻,但当时正陷入一次最严重的自我怀疑时刻,不信任一切,包括自己,包括自己的文字。

我是一个用文字谋生的人。我信赖自己的文字到了唯此唯大的程度。当一个以文字为生的人开始怀疑文字的时候,说明生存的根基已经坍塌,信念已经支离破碎。可是这时候,我仍然没有放弃音乐。我不是从事音乐创作的人,我的主业不是音乐,但是,音乐对于我来说,是精神支柱,是心灵寄托,分量远在文学之上。

音乐是清晰的,音乐又是混沌的。音乐从来没有止境,没有来路,也没有去路,音乐从来都没有东西南北,没有上下左右。音乐一直都在天际,在耳边,在心灵,在一切之中,在一切之外。

对人类来说,也许音乐是唯一的救赎。

出生之际,啼哭是世界迎接你的第一首音乐;死亡之时,天边传来的梵音或是冗长的叹息,是你最后聆听的圣乐,是神灵赐予人类的最后抚慰。人一生中的喜怒哀乐,都有旋律伴随,都有背景音乐的萦回缭绕。

《音乐世界》在展现各类音乐的同时,最想做的事情是要展现音乐人的内心世界和他们创造绚烂音乐之果后面的秘密。我们的舞台有限,但我们想打出一道道追光,聚焦在他们身上,刻画出一个个在黑暗中鲜活而独特的剪影,看他們起舞,听他们歌唱,随着他们跳跃的指尖,捕捉那些内心的狂野与温柔、哭泣与欢笑。

对音乐最大的尊重莫过于聆听。更大的尊重莫过于反复地聆听。

现今,越来越多的乐声为了尽可能争取更多的观看而哗众取宠、无病呻吟,越来越多的噪音响彻在耳畔。这是对音乐的冒犯,是对音乐尊严的一次又一次挑战。

我们耐心地采访一个又一个音乐人,耐心地聆听他们的柔声倾诉或者慷慨陈词,我们倾听着他们的故事,和他们一起感受音乐的力量,还原音乐的本质,重塑音乐的尊严。

所有的音乐不外乎一条路径:从内心来,到内心去。

只有内心,是不可涂改、不可欺骗、不可终止的。

书中的艺术家们都在遵循着这条路,用心创作,用心传达,用心交流。

所有音乐都是由技巧构成的,但是,音乐又不都是由技巧构成的。音乐的品格和尊严一直都在。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是对音乐的尊重,是对倾听者的尊重。高山流水不过是一个故事,故事里要说的,也不过是古今同理的期待。

今天的《音乐世界》为艺术家们搭起一个舞台,在空旷的舞台上,可以看见笙箫管笛随心而起,音符在自由地跳动,所有人为音乐而弯腰,我今为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作者简介

李牧雨,一级作家,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编剧,《音乐世界》杂志社社长。

猜你喜欢

尊严文学音乐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关于《巴黎圣母院》的文本赏析
南风直须吹
对康德的道德“尊严”概念的思考
女性尊严的艰难追寻
音乐
文学小说
音乐
文学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