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策略初探
2021-11-04权俊峰
权俊峰
摘 要: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当今小学语文教师探索的重要课题。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缓解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以轻松的心态投入课堂学习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首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最佳的教学心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课前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灵活的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最后要探索适当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媒体,适当运用游戏教学,恰当运用动手操作教学,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氛围;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33-018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3.094
在新课改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要服务于学生有效学习。其中,教学氛围的营造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着重要作用。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进而使学生乐学、好学,对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非常有帮助。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呢?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师生关系和谐就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学得开心,充满兴趣。相反,师生关系紧张就会使学生感到一种心理压力,学生情感的大门就会慢慢关闭,从而产生逆反心理,他们会将教师的教学行为看成是压迫、侵犯,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影响师生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首先,教师要自我了解和了解学生。教师对自我的认知和对学生的了解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的优缺点有一个正确的评估,这是教师加强自我修养、自我完善的依据,“教师只有致力于自我教育时才能教育和培养别人”。教师也要致力于了解学生,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将心比心,对学生循循善诱,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其次,教师要爱学生。爱是一切教育行为的前提,只有爱学生才能尊重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严师出高徒”等传统思想影响,学会尊重学生,尊重他们说话、思考的权利,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自主性,与学生之间实现民主的对话和交流,扮演好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这样教学活动才能始终在互相尊重的民主氛围内进行。
最后,教师要宽容学生。小学生还处于人格不断完善的时期,他们出现错误在所难免,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允许学生有缺点和错误,不能因为学生的错误和缺点而否定学生,尤其是面对“屡教不改”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的耐心和宽容心。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行为是有反复性的,不可能因为一次教育就完全改正,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引导他们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就要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感受到爱和被尊重,师生才会融洽相处。
(二)把握最佳的教学心态
教师的教学心态是教师心理状态的反映,也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体现。教师要保持最佳的教学心态,首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获得自信的前提。教师在教学前要熟悉教材,准备好充分的教具,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对于教学过程成竹在胸,才能使教师以自信、良好的教学心态投入课堂教学。
其次,课堂教学要全身心投入。教师一旦走上讲台,就要心无杂念,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学生,倘若教师的情绪状态不稳就会被学生捕捉到,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这就要求教师的教态要得体大方,教学语言要和蔼可亲、风趣幽默,充分运用表情、动作、手势等体态语感染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教师一同分享语文知识所体现出来的情趣。只有教师教得用心,学生才能学得用心,良好的课堂氛围才能形成。具体来说,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始终面带微笑,微笑是最好的语言,教师就是“面带微笑的知识”,教师的微笑能使学生感到亲切和温暖,缩小他们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使他们愿意亲近教师,从而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如果教师以严肃的面孔对待学生,就会使学生产生恐惧感,课堂气氛就会变得紧张、压抑,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始终投以肯定和鼓励的目光,即使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也要面带微笑加以引导,不能讽刺和挖苦,要鼓励学生:“好好思考,老师相信你下次一定能回答正确”,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鼓励和信任,从而激发起学习的自信心。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圍,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实施对象,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对课堂氛围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学习中心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参与和展示的平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氛围。
(一)开展课前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课前活动是一种用时不多但是非常有效的教学形式,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活跃课堂气氛。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依据教学内容设计课前活动,做到因人而异、因课而异。例如,可以利用课前五分钟开展能力训练,让学生提前做好活动准备,通过抢答竞赛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也可以利用课前五分钟给学生播放动画片,讲故事、唱儿歌、诗歌朗诵等形式寓教于乐。还可以和学生做一个不用离开座位又能调动学生情绪的小游戏。学生通过这样的课前活动往往能兴奋起来,能迅速进入学习状态,集中注意力,为新课的开始做好铺垫。这样,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作为课堂主角的满足感,为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