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沅陵:推动职教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2021-11-04谢扬烁刘叙利张吉龙

科教新报 2021年39期
关键词:职教实训农民

谢扬烁 刘叙利 张吉龙

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现代化的教室,完备的实训车间……在沅陵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沅陵职中),学校内不仅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还有一个汽修、机电、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坐落于此。

“校区”里面有“基地”,学生前脚上完课,后脚就可以直接去实训。9 月26 日,记者在沅陵职中看到,该校汽车技术与维修专业的学生刘旷正在操弄自己手中的工具,拆解汽车零件。“学完理论知识,就来这里实操,进步很快。”

这正是沅陵县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一个缩影。在人们的印象中,不少职业学校基础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就业前景差。但在沅陵县,职业教育学位已然供不应求,连年扩招,并在学生培养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等方面苦下功夫,走出了一条发展新路。

让职校生在家门口就业不是梦

“中考成绩一般,和爸妈商量后读了职业中专。不仅学费全免,每年还有补助。”沅陵职中幼儿保育专业高三学生黄媛媛告诉记者,“经过学习,自己有了很大进步,明年打算考大学。”

近年来,作为曾经贫困县的沅陵县,将贫困学子和职业教育有机结合,立足“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目标,让贫困学子通过职业教育找到人生方向,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在沅陵职中,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近年来,沅陵职中引进了京东校园实训中心,建立了机械加工中心、汽车维修中心,极大程度地改善了学生实践经验不足的状况。

“在这里,学生能零距离接触汽车维修,学习汽车制造、维修等工艺。”沅陵职中副校长张自林告诉记者,学生深入生产第一线,接受企业技师亲自演示指导,真正实现了“把学校、教室、课堂搬进企业”的办学模式。

沅陵职中“电子维修课”上,张玉斌老师正在教学生们如何进行简单的电子仪器组装,学生们有的拍照,有的自己动手尝试,有的认真听讲做笔记,课堂氛围十分活跃。实际上,这批学生在毕业后,学校将提供学生就业岗位,部分学生将会进入沅陵县工业园相关企业工作。

为了推动沅陵职中的贫困学生有更多的就业机会,记者从沅陵县教育局获悉,沅陵县工业园引进很多企业,不久的将来,职校毕业能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互利双赢。

“两后生”培养助力乡村振兴

职业教育也是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为推动沅陵县乡村振兴工作,近年来,沅陵职中通过培养“两后生”(初、高中毕业生未能继续升入大学或中专院校就读的农村贫困家庭中的富余劳动力),优化调整职业培训方式,搭建了技术推广、扶贫开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社会生活教育的开放性平台。建立公益性农民培训制度,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乡村振兴输送技术性人才,助力社会经济发展。

今年36岁的李和新是沅陵县有名的养蜂领军人。3年前,他在自家门前创办了养蜂公司,开始养殖蜜蜂生产蜂蜜。但由于不懂技术,生产的蜂蜜质量低、产量少。

2019年,李和新参加了沅陵职中举办的“两后生”培训。他向专家请教,从养蜂到产蜂蜜,每个环节他都学到不少知识。除此之外,为了打开销路,他也多次深入江浙地区,通过各种渠道推广自己的产品。一年多来,他养殖的蜜蜂的产蜜率从20%提升至60%。在规模做起来之后,他还在當地乡政府的支持下办起了合作社,带领一众乡亲们脱贫致富。

“现在我的蜜蜂养殖规模已经做上去了。”李和新告诉记者,如今有不少附近的村民前来取经,自己还在当地乡政府的领导下加入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并担任组长。“当了组长感受到责任重大,自己也会带领组员致富。”

在沅陵,像李和新一样通过培训发家致富的农民不在少数。以沅陵职中为例,该校近年来共培养新型职业农民5000 多人。他们从农民摇身一变成了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对他们而言,“农民”不再是一种被赋予的身份,而是一种自由选择的职业。

沅陵县教育局局长向阳告诉记者:“职中办好了,让学生招得进、留得住、学得好、推得出,真正做到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实现职业教育赋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职教实训农民
耕牛和农民
新时代铁路职教工作如何满足职工培训的需求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农民
“工匠之师”从何而来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国际输出是职教自信的具体体现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