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日战争时期木刻艺术的民族化之路

2021-11-04徐也可

美术界 2021年10期
关键词:民族化

徐也可

【摘要】抗日战争期间,木刻艺术担负起宣传抗战思想、动员全体民众的重要任务。为了使木刻能够充分发挥其宣传作用,美术工作者开始借鉴门神年画这类民间美术形式来进行创作,赖少其的《抗战门神》就是一个范例,他将新内容和传统门神年画形式相结合,较为成功地进行了木刻艺术的民族化形式探索,为之后民族化探索的深入奠定了基础。本文将以赖少其的《抗战门神》为观察中心,联系同时期的木刻作品,结合文献和图像,重点论述战时木刻艺术民族化的背景、方式及其价值。

【关键词】赖少其;抗战门神;木刻年画;民族化

1931年“九一八”事件发生之后,中国人的爱国之情和救亡图存的愿望日益高涨,抗日救亡开始成为文学、音乐、戏剧等文艺创作的主题。在文学方面,舒群的《没有祖国的孩子》、萧红的《生死场》等作品,揭露侵略者暴行并且表达了对人民抗争的真诚礼赞。同样,抗日救亡也是美术界的主题。左翼美术运动逐渐将其重心转移到民族救亡的宣传上,而美术工作者们也积极开展抗日救亡的宣传工作。

1937年,全面抗战打响之后,中国文艺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变化和新挑战。在抗战救亡的旗帜下,“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①“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②等全国性文艺团体相继成立,文艺工作者们以民族利益为最高的共同盟约,形成了空前团结的局面。同时,随着沿海大城市被敌方攻陷,全国的文艺美术格局都发生了重大转变。大批原来在上海、广州等地的美术工作者逐渐向重庆、成都、桂林、延安等地转移,沿海各地的美术高等院校也大多迁至大后方。这种大流动、大迁移为精英艺术与民间艺术、东部艺术与西部艺术的相互交流、融合奠定了基础。

在整个近代中国美术界的巨大变动之中,木刻的复兴是其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现象。自鲁迅于1931年创立木刻讲习班起,短短几年间,一批优秀的美术工作者们成长起来。他们希望以木刻艺术唤起民族觉醒,动员全民积极抗战、抵抗侵略。如刘宪在《我们的话》中所说的那样:“我们咀嚼黑白明暗的画面,尖酸的暴露,感到现实生活的刺激,才明白我们本身所负的责任。”然而,尽管当时的美术工作者们已意识到木刻艺术对于抗战的积极意义,他们的作品却不为民众所理解和接受,罗工柳在其《生活源泉与民族形式》一文中就谈到了这一情况:“中国的老百姓普遍文化水平较低,不仅难以理解欧洲的木刻技法,还容易看不懂缺乏故事性的画面内容。木刻作品脱离了群众,自然难以获得认可。”

在意识到这一根本问题之后,美术工作者们开始以现实生活为创作源泉,发掘老百姓所喜爱的内容,并借鉴民间美术形式来表现,这使得木刻艺术逐渐中国化,形成民族化与世界性的统一。

一、门神年画改良的民族化形式探索

在木刻艺术民族化的过程中,民间美术中极具代表性的年画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其原因主要有二。首先,日伪政府利用中国年画形式进行文化侵略的行为激起了抗日美术工作者对于年画的改造和运用。其次,年画宣传爱国思想、动员全民抗战的作用受到了普遍认同。

在这样的背景下,年画开始被美术工作者们广泛的借鉴并运用,进而取得了初步的成就。廖冰兄在回顾抗战期间的木刻活动时就认为“利用民间形式的门神年画等作品”可称为“战时木刻艺术之中特殊收获”,而其初创者应当是赖少其的《抗战门神》(图1)。

其实早在1938年广西漫画展览举办时,赖少其就已經开始构思抗战门神的改良和创作,他意图将新内容和传统门神年画的形式相结合,把门神年画改造为抗战宣传画。

“还有一种最有意义的工作:把广西全省的年画——门神,改为抗战的宣传画,表现的方法是要和旧的门神差不多一样,但内容却是新鲜的东西,将来拟通令旧历年民间的门神不准用旧的东西,现已着手进行,于最短时间定可实现。”

《抗战门神》这件作品主要描绘了抗战胜利的庆祝场面,蕴含了赖少其对于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心和美好祝愿。考虑到民众对于传统年画中所蕴含的“吉利”意味的重视,赖少其采用传统民间年画中“状元游坊”的形式(图2)进行描绘,画中的士兵骑在马上,而他前面的孩子有的手拿旗子,有的手拉写着“庆祝抗战胜利”的红色横幅,地上撒有钱币,一派热闹喜庆的景象。通过对传统民间年画构图形式的运用,抗战思想以一种更加符合民间趣味且通俗易懂的形式传达给了民众,无形中又加强了宣传抗战的效果。

从色彩上看,《抗战门神》主要由红、黄、蓝这三种颜色组成。相较于传统门神年画中相互穿插的小块面色彩,此画中不同颜色的安排更为合理有序,整体画面色彩感强烈却不显得杂乱,既迎合了民众的口味,亦保留了一定的艺术性。在具体造型方面,赖少其亦借鉴了传统民间年画来进行表现,例如士兵所骑骏马的马鬃、配饰的画法皆与传统年画类似。此外,画中的孩子的服饰、发型也与传统年画有相似之处,例如最右边男孩戴着的虎头帽和中间小孩扎的两根小辫。

另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赖少其在改良门神年画的过程中,还运用了外国的造型艺术技巧,使旧形式进一步得到改造。因而画面中马的形体准确而有力,一改传统年画中平面、抽象的样貌。

这件作品创作出来后,得到了中共秘密党员、时在桂林行营工作的刘季平的认可,他将《抗战门神》视为“宣传抗战的绝好机会”,利用自己担任桂林行营少校科员、负责文化宣传工作的便利条件,以桂林行营的名义将这一作品大量地印刷并分发民众。根据廖冰兄在《抗战四年来木刻活动的回顾》一文的记载,《抗战门神》是五色套版,共印十余万份,分贴广西全省老百姓家门,由此亦可见这件作品在当时桂林民众中的影响力。此外,版画家李桦、剧作家夏衍等人皆撰写文章肯定了此件作品在木刻民族化方面所取得的成功以及在传播宣传方面的积极作用。③

在《良友》第141期所刊登的赖少其《抗战门神》的右下角,我们能够看到一则简短的作品评论,这则评论亦肯定了《抗战门神》这件木刻作品在民族化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中国木刻艺术,自抗战军兴后,已进入一簇新阶段,利用旧有形式,灌输抗战内容,此种通俗艺术,极合民众心理,赖少其君近刻抗战门神,乃此中杰作。”

二、改良门神年画的启示意义

在借鉴和改良传统门神形象方面,赖少其的《抗战门神》取得了初步成就,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画中士兵的面部还留有某种西方意味、没有抓住中国民众的面部特征,五个孩童的形象比较概念化、缺乏真实性。

尽管赖少其的《抗战门神》存在某些不足,但他对改良门神年画的初步探索仍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就赖少其自身的创作而言,《抗战门神》一画的创作为他在新中国时期的创作奠定了基础。1949年,文艺成为国家统治下意识形态架构中重要的一环,民俗题材从抗战动员到宣传新中国建设,在不同历史节点被赋予了不同的涵义。这一时期,赖少其对于民俗题材和民间美术形式运用更加富有针对性和表现力。例如他在1950年创作的《金色的太阳》就已经呈现出完全不同于1934年所作的《开公路》的风格,画面中的人物造型生动,整体配色明快,展现了农民在田中辛勤劳作的场景。

除了对自身的创作产生深远影响之外,赖少其的《抗战门神》还启发了同时代的版画家进行木刻艺术的民族化形式探索。在赖少其创作《抗战门神》之后,李桦、温涛、韩尚义、黄尧等人相继创作出类似形式的“抗战门神”。其中,韩尚义的《抗战门神》可谓是改良门神年画的佳作。其吸收了民间灶神年画中的构图章法,在画面上下设置两条边栏,并在其中画上飞机、坦克这类军用武器以及大麦、高粱、玉米这类农作物,既符合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又宣传了抗战思想。

之后,美术工作者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④的引导下,推动木刻的民族化尤其是门神年画的改造进一步深入。1942年冬,魯艺美术部成立了“年画研究组”,发动美术工作者开展新年画创作,彦涵的《军民合作抗战胜利》(图3)可谓是这一时期的经典作品。相比赖少其的《抗战门神》,这件作品中的人物面孔和服装配饰具有更为鲜明的生活色彩,“军民合作赢得抗战胜利”的意涵在此画中得到了更为有效的传达。

在理论方面,关于门神年画改良问题的探讨也逐步深入。王朝闻《年画的内容和形式》一文提出,新年画应当是反映现实生活、主题明确、装饰图案与内容相协调或烘托主题的。至于旧年画的形式是否利用、怎样利用,《关于新的年画利用神像格式问题》一文作了极为明确的答复,即首先取决于其效果,是否提高老百姓的文化和战斗生产热情;其次则是有无发展前途,即旧形式若是不好放进新内容、也不能发展成新形式就不必利用。

结语

抗战时期木刻艺术的民族化是其顺应时代需求的自然转向。在对门神年画等民间美术形式进行改良的过程中,木刻艺术更加重视富有生活特色的人物造型以及整体色彩的对比运用。相比新兴木刻运动时期对西洋版画的学习,抗战时期的木刻艺术在探寻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为新中国成立之后木刻艺术能够顺利转向新中国建设的宣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注释:

①1938年3月27日成立于武汉,抗日战争时期为广泛团结抗日力量而建立的全国性文艺团体,简称“文协”。

②1938年6月12日成立于武汉,以“组织全国木刻作者发挥集体力量,争取中华民族的自由解放,并巩固中国木刻运动的基础”为宗旨。

③李桦:《抗战年片与抗战门神》,《救亡日报》1939年12月12日第4版。夏衍:《民间艺术:抗战“门神”》,《妇女文献》1939年第1期,第64页。

④1942年5月,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亲自主持召开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回答了一直困扰美术工作者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问题,为美术工作者进行木刻艺术创作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刘宪.我们的话[J].现代版画,1935,6(15).

[2]罗工柳.生活源泉与民族形式——谈延安木刻工作团的创作经历[J].美术研究,1980(2).

[3]谢春.论抗战时期中国新兴木刻的“民族化”[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4]廖冰兄.抗战四年来木刻活动的回顾[J].新建设,1941.

[5]赖少其.广西漫画展览(通讯)[J].民族生路,1938,1(6).

[6]吕立忠.桂林诞生的“抗战门神”[J].桂林晚报,2017- 6- 26(24).

[7]赖少其.抗战门神(彩色木刻)[J].良友,1939.

[8]谢砚文.新中国时期赖少其版画创作中民俗题材的应用[A]//上海鲁迅纪念馆.纪念鲁迅倡导新兴版画85周年暨张望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上海:上海鲁迅纪念馆,2016.

[9]王朝闻.年画的内容和形式[N].解放日报,1945- 5- 18.

[10]力群,王朝闻,古元,江丰,彦涵,祜曼(胡蛮).关于新的年画利用神像格式问题[N].解放日报,1945- 4- 12.

猜你喜欢

民族化
大提琴音乐民族化实践探讨
江文也钢琴音乐民族化的创作实践研究
关于平面设计民族化表现的相关思考
壮族铜鼓纹饰及其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当代中国芭蕾舞剧的民族化探析
中国酒包装设计朴素美研究
中国当代动画电影的民族化与国际化
服饰元素在油画创作中民族化意义的研究
从艺术要素看样板戏
我国原创音乐剧民族化发展的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