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橙红年代》及其影视改编
2021-11-04薛开来
网络小说《橙红年代》由骁骑校撰写并发表于掌中云文学网。2018年,根据该小说改编的同名刑侦剧在浙江卫视播出。
网络小说《橙红年代》的故事以满足读者白日梦式幻想为出发点,男主角刘子光的一身本领是整个故事的核心,亦是其作为一部“爽文”的主要爽点来源。而这身本领,在《橙红年代》的前传《铁器时代》中有所交代:刘子光穿越回明朝,机缘巧合之下获得了堪比未来星际兵的超强体魄。在《橙红年代》中,刘子光以超强体魄升级打怪…… 感情线也是为满足部分男性读者的幻想服务的。可以说,《橙红年代》是一部非常典型的“爽文”。不过,《橙红年代》也有爽感有余而深度不足的问题。全文虽然呈现了很多现实世界中不公正、不道德的社会现象,但并未对这些现象进行有深度的反思,而是简单粗暴地发泄小人物面对不公时的不满情绪、满足小人物成为惩奸除恶的大英雄的白日幻想。
而电视剧《橙红年代》的主创们清楚意识到,网络小说原著的很多方面不适合直接照搬到电视屏幕上,从而进行了较大的改编。在主题层面,原本以暴制暴的情节被删去,转而理智客观地讲述几位都市青年如何帮助警方以正义的手段逮捕毒贩的过程。全剧不止一次展现出警民之间的深度合作以及警方在执法时的公正严谨,正面塑造警察形象,促进现实中警民关系良性发展。在故事内容层面,电视剧开宗明义地交代了刘子光和聂万峰之间的过往纠葛,将故事的主线聚焦在刘子光协助警方扫毒、将曾经的兄弟聂万峰绳之以法的情节上。整部电视剧以刘子光失忆这八年所发生的事情为起点,构建紧张刺激、张弛有度的戏剧冲突。在人物形象塑造层面,电视剧大量删减了刘子光好勇斗狠、以暴制暴的内容,转而将其塑造成一个正直、善良、有勇有谋的都市义警形象。电视剧同时给刘子光的两个好哥们卓力和贝小帅增加了戏份,将原著中刘子光的单打独斗改编成了三个好兄弟组成的“铁三角”,成为全剧非常精彩的看点之一。在女性角色的塑造上,删除了诸多花瓶式的女配角,着重刻画胡蓉和李纨这两个性格迥异但都个性鲜明的女性角色。
电视剧《橙红年代》的改编,最成功之处还在于对电视剧风格的漫画化处理。这部将故事重心放在人物成长之上的刑侦剧,与美国的漫画公司漫威和DC为旗下的小众超级英雄们拍摄的诸多电视剧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两家公司拍摄了诸如《绿箭侠》《惩罚者》《超胆侠》等一系列改编自漫画作品、具有刑侦色彩的电视剧,人物的个体成长是其人物塑造的典型特征,大多展示主角逐渐成长、最终认识自我并直面黑暗的故事。而刘子光这个人物身上有着很多美漫角色的设定:他拥有一段隐秘的往事,从传奇经历中习得一身过人的本领,在办案途中有很多性格与职业各异的朋友提供幫助,尤其是刘子光“义警”的身份,也很符合美漫中对超级英雄的设定。在电视剧《橙红年代》的结局里,刘子光战胜聂万峰是因为他回忆起了往事,在最后关头勇敢地直面自我、认识到了自己应当和过去的黑暗历史告别,从而亲手终止聂万峰的阴谋,也中断了自己的宿命,在大战之后获得了新生。对此类成熟的故事模式的借鉴使得电视剧《橙红年代》能够最大限度地在娱乐性和现实性上实现平衡。同时剧中的人物塑造都有血有肉,令人印象深刻。
而电视剧《橙红年代》的缺点也较为明显,其缺点值得更多后续作品进行反思。电视剧《橙红年代》并不是唯一一部以警察(或城市义警)为主角,以反黑反毒为题材的网络小说改编剧,《余罪》《法医秦明》等作品同样是此中佼佼者。与其他原创的刑侦剧不同,网文改编的刑侦剧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他们在讲述案件、推进剧情的同时,也很注重主角个人的成长。毕竟,性格独特、形象鲜明的大男主或大女主才是网络文学及其改编剧能持续吸引受众的原因。在这些改编剧中,观众不仅仅想要看到类型多样的故事的影像化呈现,更渴望从这样的故事中实现自我欲望的满足和自身形象的投射。能在同伴的帮助下惩奸除恶,这才是这类剧对于观众而言最重要的看点。而这样的观看诉求,一方面会使得上述的优点部分得到很好的发挥,另一方面也必然会带来很多创作上的局限性,因为无论如何完美地平衡娱乐性和真实性,一部带有爽文色彩的刑侦剧都很难成为此类电视剧中最优秀的作品。《橙红年代》之后,刑侦剧也有《破冰行动》《扫黑行动》等出色的作品,相比于《橙红年代》,后两者的可贵之处在于:来源于对真实案件的改编。而在表现公安、刑侦题材的类型电视剧中,真实性和严肃的现实主义反思始终是作品的思想核心。真实故事永远不会缺乏打动人心、令人欲罢不能的魅力,真实案件中的紧张与悬念甚至会比虚构故事更惊心动魄。在反思性、时代性和教育性上,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刑侦剧也拥有绝对的优势。而在《橙红年代》中,对于聂万峰这样一个虚构的毒贩老大的想象显然是苍白无力的:聂万峰八年前在海外刀尖舔血打下一片基业,必然不会缺乏头脑和武力,但在八年后的故事中,这个人物几乎所有的戏份都是在室内运筹帷幄,养鱼、下棋、照顾孩子以及故作高深,根本没有体现人物的狠辣和强悍。在最后两集和刘子光等人正面交锋时,聂万峰也是简单几回合就被制服,失败得太简单。
显然,在这样的创作局限性下,网文改编剧的正确思路应当是尽力挖掘人物内心、表现出人物的复杂性、塑造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人物形象。如《余罪》的成功,正在于小说和电视剧都很注重对于余罪作为卧底时内心的纠结与紧张的描写。很多优秀的美漫漫改剧,也是通过向内追问人物内心来增加主角形象的深度。不然,一个在武力值上打遍天下无敌手、内心无比强大的主角只能是“高大全”式的符号化形象,是一个“神”,而观众更能产生共情的,则是有血有肉、会悲伤、会烦恼也遭受挫折的“人”。很不幸,《橙红年代》中的刘子光就是一个缺乏“人味儿”的超级英雄角色。全剧几乎很少展现刘子光内心的挣扎和疑惑,无论是对待爱情、友情还是案件,他都显得过于镇定和冷静,无论遇到怎样的情况,都能很快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继续战斗。作为一个人,失去八年记忆的刘子光应该在种种遭遇中感到未知带来的恐惧、困惑和犹豫,但他醒来后却立刻开始工作、办案、惩奸除恶,鲜少关心自己的身世,这样“神”的人物设定,客观上使观众对这个人物产生疏离感。
电视剧《橙红年代》的出现实际上也是在提醒我们去思考,网络文学改编到底该改什么、该怎么改。如今,这股改编风潮正盛,但大部分影视制作公司都缺乏冷静下来仔细琢磨的态度。《橙红年代》等小说在改编成电视剧时,既有优点又有局限,优点在于它偏向于漫画风的剧情设计,在于其传奇性的故事能提供很多娱乐性元素;缺点则在于其白日梦式的爽文幻想终究缺乏现实依托,离一部严肃的、值得细读的刑侦剧还有很远的路要走。此类网络文学的改编,如果没有扎实的编剧团队,应尽量少去触碰那些偏向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而应该努力在娱乐性和创新性上多做突破,扬长避短。
归根结底,娱乐性和严肃性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东西,很难奢求一部电视剧既有偶像元素,又能合理地兼顾深度和思考性。从《橙红年代》的剧情设计可以看出,它显然很希望去尝试一些漫画化的、喜剧化的剧情元素,比如设计李纨和阿瑟这两个角色,让刘子光和胡蓉之间有很多类似于偶像剧的爱情桥段。但这样的剧情设计和刑侦剧所要求的严肃紧张的气氛本质上是有冲突的,导致叙事节奏时快时慢,并未融合。如果能更有勇气在多种创作诉求中做出取舍,也许反而可以更好地发挥网络文学在文本上的优势。
作者简介
薛开来,南京师范大学电影学硕士。
责任编辑 孙海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