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传统服饰云肩的生态美学意蕴

2021-11-04龚艺

西部皮革 2021年18期
关键词:图案结构生态

龚艺

(湖北大学艺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1 云肩与生态美学概述

云肩即披肩,属肩部装饰的织物,起保护、清洁、美观之用。云肩之名,有着东方文化里独有的浪漫情怀,如唐诗有云“仙人骑凤披彩霞,挽上银瓶照天阁。”灿若云霞指的就是云肩,它有着瑰丽风情,最早源自隋代观音像与唐代敦煌壁画中的贵族妇女服饰,而后与喜文化结缘,成为婚嫁礼仪中不可或缺的服饰配件。通过不断地发展,成为了汉民族服装史上平面与立体设计巧妙构思的典范。

中国传统服饰云肩包含了丰富的生态美学思想,在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中寻找一种平衡,体现了审美主体内在与外在的一致性。在传统造物过程中云肩受到“天时、地气、材美、工巧”这四种因素的影响,制作时需要遵循时令规律取材,并善于总结经验不断地向自然界学习,恪守世间万事万物都相生相克的原则,在古今传承中为自然与文化寻源,成就结构美与自然美的和谐统一。

2 生态美学视域下云肩的结构美

2.1 基于“太阳崇尚”思想的云肩裁体结构

云肩的形制结构是对太阳崇拜的抽象化表达,将太阳这一复杂物体的一个或几个特性形象化,一方面是意象原型的展现,另一方面是对“太阳崇尚”的遗存传承。“在信仰民俗史上,自然信仰是人类最早产生的一种信仰,大约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产生。”[1]云肩结构整体呈放射状,朝四面八方散开,包含“X”形、旋转放射形、象征四时八节的“米”字形、甲骨文结构形,云肩的裁体结构脱胎于太阳的放射状态,呈现出流畅舒展之态。

云肩装饰包含固定装饰和非固定装饰两类,固定装饰为子绣片组成的紧凑整体,非固定装饰包括珠翠妆饰、坠子、挑子(又称流苏)等。穗状饰物随风飘摇,是太阳光线的一种表达,也是云肩结构上的一种延续,传递着古典与婉约的韵味。

2.2 源于自然生态的云肩图案元素

云肩图案常常带有艺术符号的含义,众多图案原型皆取自生态,来源自然。索绪尔认为:“符号包含了两部分,即能指和所指,符形和符义。”[2]云肩图案多为吉祥美好的象征图形,如象征两性的花鸟、与爱情相关的凤穿牡丹、戏文故事,象征福禄寿(蝙蝠、麋鹿、桃子)、福寿(植物佛手)的艺术符号。每一件云肩作品都凝结了生态智慧,在声声诉说着婉转的祝福,在“能指”和“所指”上都呈现出清晰的语义。

将自然生态中的图案作为创作素材,图案的选择往往基于民众的“求安”本能,人类面对自然常怀有敬畏之心,对自然界生生不息的美好事物充满向往,无论选择何种动植物纹样作为装饰,人类情感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社会群居性决定了人的情感与社会认知密不可分,“有功于人或有有益于人的物象必然会使人产生好感,有害于人的物象必定会使人产生恶感。”[3]纵观自然现象、生态规律、对动物与自身关系的探求与信仰以及汉字谐音等,共同构成了云肩图案的表达,在寻求本源的过程中便能究其深意。以收藏于北京民俗博物馆中的“清盘长纹四合如意云肩”为例(如图1),四合云肩采用如意样式,取东南西北四方安宅之意,如意形状的云纹和蝙蝠纹呈现内收之势,伴有二十四枚如意云头纹,如意之上平绣吉祥花卉,包括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谦谦君子之竹等,用盘长纹衔接,使外轮廓分界明晰具有内秀之美。

图1 清盘长纹四合如意云肩

2.3 始于“天圆地方”理念的云肩构想

云肩构想与中国园林造景观念“天圆地方”有异曲同工之处,圆与方对应着天地万物的运动变化,日月星体在周而复始地运动,大地承载着人类的繁衍生息,人类对自然充满了敬畏,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万事万物相合相应,在互相联系中生成天地之道,云肩的结构始于天圆地方的设计理念,并在永恒的运动里不断地演化,注入了不竭的生命力,是自然与人类巧手合作下生出的灿烂之花。

从云肩的平面结构来看,外圆内方象征天圆地方,从立体剪裁来看,为符合穿着需求,贴合人体肩颈线条采用镂空技艺,云肩形态向外散开,方寸间尽显平衡稳定之美,给人一种“安静”的分寸感,无论色彩、图案、结构,都以统一和谐的方式透露秩序感。

3 生态美学意蕴中云肩的自然美

自然美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支配与从属的关系,而是相生与共生的关系,对自然敬畏,无论是四季更迭,草长莺飞,还是泉水淙淙,泥土芬芳,都是大自然杰出的作品。人类不断地探索与学习使自然之美得以维系,古法造物应把握“顺应天常”的规律、“惜生爱物”的伦理、“谨身节用”的矜持,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在有序的社会分工下,这种人与自然之间的“默契”造就了至纯至善的自然美。“顺应天常”也作“顺应天地”,人类要遵循自然规律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增强认识自然的能力,面对种种考验能够坚守底线,做到“取之有度,用之有节”。云肩蕴含的自然美,是一种精神特质,是态度,是风格,更是灵气的体现。

3.1 肩部布料的防护作用

云肩的用途之一是对肩部布料的防护作用,保持布料整洁干净从而减少磨损,延长服装穿着年限,与现代套袖的作用类似,既有实用性又富有装饰性。崇尚节俭是中华传统美德,其意义在于从方方面面践行节俭,不铺张不浪费,用“美的外观”践行着大德之俭。精于心、简于形,云肩的设计与制作,都跳出服饰原本的框架,去粗取精,融合成少而精的本源,寻求自我发展的独特之路,线条与空间交融,局部与整体的和谐,增强了云肩的纵深感和平衡感,简约不简单。

3.2 养蚕缫丝的面料取材

云肩的面料取材于养蚕缫丝,据南宋朱熹《通鉴纲目前编·外纪》记载,黄帝妃嫘祖“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而天下无皴瘃之患,后世祀为先蚕”。一茧一丝,一针一绣,从质朴中走来,向精巧中走去,拾起云肩便能感受到份量,既是斤两之份量,又是一层层工序中承载的匠人精神的份量。云肩是丝绸缎面与刺绣的结合,丝绸蕴含着“化茧成蝶”的精神,寓意着生生不息的美好愿望。

3.3 矿植物中的印染原料

云肩的印染原料提取于矿物与植物,在中国有很悠久的历史,据《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篇记载“此缯特宜染色,故用之耳。”古人对眼能视之的万物色彩有着天然的向往,从所见到所得,历经了漫长的探索,最早从自然中提取矿物染料,后来逐渐尝试植物染料,《诗经》中有蓝草、茜草染色的记载,可见中国在东周时期使用植物染料已较普遍。植物染料种类众多,提取过程中与自然元素的融合也颇为讲究。水与色的交融,色与温的提炼,在吸附、扩散、固着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色彩应运而生,呈现出色彩斑斓之盛景。

古代印染织物分类为染线与染布,正是因为前人的智慧与探索,才使云肩的瑰丽之美发展到极致,“云肩的造物用色以‘五色’作为正色,以‘间色’为衬,‘五色’由青色、红色、黄色、白色和黑色组成。”[4]五色的初始含义对应了金属、植物、液体、热能与土地,既是本原之色又是百物之色。间色的选用也讲究章法,如正色与间色之间颜色的相近、对比、互斥,如色彩面积大小,穿着时正面、侧面、背面的色彩区域的考量,都体现出古法造物的智慧,以及民众对斑斓色彩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期盼。

4 结语

借自然万千本源,通过线与面的互补、图形与色彩的互衬,有机地把人为环境与自然生态关联在一起,穿过千年,将云肩带到我们身边。传统的云肩是古代女子一生的剪影,出嫁时身披云肩,吉祥如意被一丝一线绣进了一生,是美好祈愿里百花盛开的一生,也是殷切期盼里被家人真诚祝福的一生。现代的云肩,传承了历朝历代的形制,保留了近千种纹样,也在与时俱进中不断凝练创新,但无论如何演进,云肩内在的精气神依然是“生命之花”,结构美与自然美的结合,使其永远灿烂光华,成为中国服饰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猜你喜欢

图案结构生态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论结构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论《日出》的结构
创新治理结构促进中小企业持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