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案临床效果

2021-11-04郑玉青齐洪军

科学咨询 2021年34期
关键词:症候功能性例数

郑玉青 齐洪军

(青海省中医院脾胃病科 青海西宁 810099)

作为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病程长、易反复发作,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上腹痛、腹胀、嗳气等,经B超、内镜等检查无明显异常,难以通过器质性疾病解释,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及饮食结构的变化其发病率逐年攀升[1]。西医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多强调抑制胃酸分泌,积极根除Hp,尽管能够对患者症状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但复发率高,效果达不到预期。近年来,中医护理被应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其强调从整体观念出发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护,覆盖患者心理及生理多个层面[2]。为探究其实施效果,对比了在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我院采用不同护理方式的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相关情况,具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60例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均来源于2019年1月~2021年1月,确诊为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观察组与对照组平均年龄分别为(47.93±4.12)岁、(48.13±4.24)岁,性别分布(男/女)分别为17/13、16/14。入组标准:1.患者经超声、内镜检查确诊为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3];2.研究前为患者介绍目的与意义,在知情并了解的基础上征得患者同意,在知情同意书签字,医学伦理会查阅申请及相关项目表示认可,并予以支持;3.患者交流正常,能够配合完成研究;4.患者年龄≥18岁,临床资料齐全。排除标准:1.重要脏器官受损;2.精神障碍或意识不清者;3.癌症患者;4.合并其他类型消化系统疾病。5.配合度差或未能坚持到研究结束者;6.妊娠妇女。两组有可比性(P>0.05)。

(二)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案,遵照医嘱督促患者合理用药,期间严密监测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并做好相应的处理。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少食多餐,忌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注意保持休息。观察组:常规护理操作同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具体如下:1.情志护理。关注患者心理变化及情绪状态,引导患者表达自己的诉求,鼓励家属参与,对患者予以心理安慰与情绪调节,加强与病友的交流,从集体中找到慰藉,缓解心理压力。通过播放轻音乐、听相声等转移注意力,减少负面情绪的影响。必要时由心理治疗师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多给予正面的心理暗示,加强健康指导,消除患者的不良情志,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2.膳食调护。饮食方面指导患者细嚼慢咽、有节律,多进食鱼肉、鸡肉、大枣、莲子等温中健脾食物,煮桂圆糯米粥,健脾和胃。添加新鲜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饮食清淡,忌暴饮暴食、过度饮食。3.中药熨烫。选择中药大黄、当归、赤芍各80g,红花、延胡索、制马钱子及乳香、肉桂各50g,将上述中药按照1∶2的比例与白酒混合,然后浸泡30d,采用棉布包裹获得的药渣,然后加入适量药酒,加水煎煮,药包在常温环境下冷却,至70℃左右对患者腹部予以熨烫,直至药包冷却。2次/d,每周5周。4.穴位敷贴。中药敷贴组方包括白芥子、延胡索、生附子各100g,肉桂60g,川椒、细辛各50g,上述中药研磨成粉状,加入生姜汁调为糊状。敷贴穴位为中腕、神阙、天枢、胃俞及脾俞。采用3M敷贴放置药糊,在对应穴位上敷贴,2~4h后去除,1次/d,每周5次。两组干预时间均为1个月。

(三)观察指标

评估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在护理前后的改善情况,对比护理效果,随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中医症候评估项目包括胃痛隐隐、泛吐清水、神疲乏力及纳呆四个方面,每项症候分值为0~3分,高分值表示症状更严重[4]。2.护理效果评估:护理后中医症候缓解90%以上、理化指标恢复正常为显效;中医症候改善70%以上、临床指标趋于正常为有效;护理前后变化不显著或加重为无效[5]。

(四)统计学方法

在SPSS 21.0软件上完成研究相关数据的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采用%、±s表示,前者用X2检验,后者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患者FMA及ADL评分在护理前的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较护理前均提高,但组间比较观察组提高幅度更大,检验结果显示P<0.05,表1为相关统计学数据及检验结果。

表1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分,±s)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1)P<0.05

组别 时间 例数 胃痛隐隐 泛吐清水 神疲乏力 纳呆观察组 护理前 30 2.58±0.45 2.55±0.49 2.52±0.49 2.48±0.43对照组 护理前 30 2.54±0.46 2.51±0.44 2.50±0.37 2.41±0.41 t 0.341 0.333 0.178 0.645 P 0.735 0.741 0.859 0.521观察组 护理后 30 0.85±0.241) 0.82±0.171) 0.92±0.341) 0.85±0.271)对照组 护理后 30 1.48±0.351) 1.52±0.461) 1.78±0.261) 1.83±0.321)t 8.131 7.818 11.005 12.820 P 0.000 0.000 0.000 0.000

(二)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表2数据可知观察组有效例数更多,检验结果显示P<0.05,存在明显差异。

表2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三)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均有不良反应出现,但观察组例数少,统计学分析显示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三、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见类型,在所有消化内科疾病中占30%~40%,多由胃、十二指肠非器质性病变引起,典型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考虑是饮食、遗传、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6]。常规西医对功能消化不良的护理主要以抑酸、用药指导等为主,但易反复发作、不良反应多。部分患者对自身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存在过度焦虑心理,不仅影响治疗依从性,而且会降低治疗效果。因此给予护理干预尤为重要。中医学将功能性消化不良归属为“胃脘痛”“噪杂”范畴,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可以分为多种证型,其中以脾胃虚寒型最为常见,强调标本兼治。中医护理强调的是整体观念、辨证施护,通过多方面调节,达到阴阳平衡、调养正气[7]。中医理念认为,情志与人的五脏六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正面的情绪能够对机体脏腑起到调和作用,通过健康教育、心理疏导消除患者不良情志,在疾病治疗的同时,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各项治疗。以往研究发现功能性消化不良多与饮食不节有关,给予膳食指导能够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观念,规律饮食,通过健康膳食起到调脾和胃的作用。作为中医特色疗法,中医熨烫能够通过对局部的熨烫,起到温胃散寒的作用;选择神阙、天枢、脾俞等穴位进行中医敷贴,能够使得药物直接作用于局部,发挥健脾益气、理中消胀的作用[8]。本研究患者各项中医症候积分在观察组提升更为明显,护理总有效率达到93.3%,不良反应例数较对照组少,体现了该护理模式的优势。综上所述,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接受中医护理,中医症候积分可得到大幅度提升,护理效果显著,有利于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症候功能性例数
更正说明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差异化功能性纤维研究进展
盆腔灌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士的传统、他者效应和日常审美——作为文化症候的“罗怀臻创作现象”
观察糖尿病足护理“五部曲”的健康教育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的效果
孕晚期经会阴超声评价宫颈各参数的临床意义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