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书山上赏杏花

2021-11-04张斯直

火花 2021年10期
关键词:内乡县元好问全集

张斯直

“读书山前二月尾,向阳杏花全未开。待开竟不开,怕寒贪睡嗔人催。”(见元好问全集《癸卯岁杏花二首》)。金元之际的大诗人元好问这首郎朗上口、充满画意的诗句,在近日就这样一日复一日在我耳旁不断响起的时候,已是三月的仲春了。这样的时节,正是春光明媚、百花齐放的美好时节,假如这时候能够去读书山看看杏花,感受一下“濈濈猩红闹晓晴,攒头真似与春争”(见元好问全集《甲辰三月旦日以后杂诗三首》)的美好景象,那么此春也该不白过?

就这样默念着元好问的诗篇,早上还不到八点,我就从家出发,沿着忻禹旅游公路向南曲曲折折经忻州鸦儿坑村向读书山脚下的福田寺进发。一路之上我被路两旁那仲春的风光所陶醉:那泛青的小草、嫩绿的树叶、鸣唱的小鸟,陪伴着我孤寂的行踪,让我畅快自由地向着目的地——读书山信步走来。

读书山本叫系舟山,位于忻州的最南面,高峻挺拔,绵延不断,松翠柏绿,四季常青。系舟山东山岩脚下有一著名寺院名叫福田寺,初建于唐代,金元之际大诗人、史学家元好问曾在此读书。金代礼部尚书赵秉文因十分欣赏元好问的诗歌,便在当时著名画家李平甫给元好问所作的系舟山画上题诗《系舟山图》:山头佛屋五三间,山势相连石岭关。名字不经从我改,便称元子读书山。系舟山此后又被称作“读书山”。又因元好问晚年曾在读书山给杏花作诗,因此,每年春天来到后,人们为怀念元好问,也就纷纷来读书山福田寺欣赏杏花。

福田寺分上下两院,下院在南,上院在北,院门在下院,坐北向南。走近院门向西看去,在寺院紧靠的东面山崖上长出了一丛丛嫩绿的小草,数株杨树、桃树还有杏树;寺院紧靠的东面则是较为陡峭的山头,山坡上长满了仍是枯干的山柴。沿着寺院和山头之间,有一条通往北面的弯曲的道路,可直达上院,而在上下院之间、道路之西有一深沟,沟内有很多葱郁挺拔的白杨,沟内的坡上有不少丈余高的杏树,枝干交叉,洁白的花儿正怒放——有的已经凋残,枝头上露出了豆大的绿芽。

我就在寺内由下院向上院走去,心里一边默念着诗人元好问关于杏花的诗篇,一边透过沟内高大白杨树的枝条,浏览着沟内和四周的春景。我看到白色的杏花在一片片杨树叶子间绽放,露出喜悦的笑容。那好像是战胜凛凛寒冬后露出的微笑,好像是对美好生命至尚的追求,又好像标志着一种白色的梦境正在温煦的春天盛开……

我看到一片片的杏花丛中,诗人元好问正吟着杏花诗一步步走出。他还用目光告诉我,他在河南镇平县、内乡县和南阳县担任县令时候所经历的一切。

是的,元好问先生在少时父亲就教其“民政”。他长大后决心出死以为民,做一个廉洁担当的好官,报效国家。金哀宗正大三年至八年(公元1226年至1231年)这五年间,他曾在河南镇平县、内乡县和南阳县担任县令,践行自己“出死以为民”的理想,经过艰苦努力,政声卓著。《内乡县志》记载:元好问在内乡任职,清正廉明,体察民情,劳抚流亡,去后吏民怀之,攀辕卧辙,挽留不舍。

元好问长大后就一直有一个正确的“廉吏观”,认为“万古骚人呕肺肝,乾坤清气得来难”(见元好问全集《自题中州集后五首》),特别是他步入政界后,对官员的清廉及贪腐认识更加清楚、深刻。他认为“古人以为吏犹贾然。贾有贤有愚。贤贾之取廉,日计不足,月计有余。愚贾之求无纪极,举身以徇货,反为所累者多矣”(见元好问全集《礼部掾属题名记》)。他因此对廉吏十分推崇,认为“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见元好问全集《薛明府去思口号七首》)。一个官员要做到廉洁公正,是天下最为难得的事了。他对贪赃小人深恶痛绝,猛烈抨击,充满愤慨之情,认为“予行天下多矣,吏奸而渔,吏酷而屠,假尺寸之权,朘民膏血以自腴者多矣!”(见元好问全集《寿阳县学记》)。而对于一个官员应该怎样在政界工作,他在给好友李钦叔所写的悼诗中这样指出:“当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忠于国家、为国为民、敢于担当,是元好问留给我们的至理名言。

元好问不仅有独到的廉吏观,而且是一个廉吏的实践者。到内乡县后,面对朝廷征粮催款与百姓因战乱而贫困不堪、无力缴纳的状况,他忧心如焚,公正行事,一方面要百姓们努力逃避饥寒,他不会让差吏们深夜抓人;另一方面要他们尽快主动交租,不要延迟了期限,否则会受到鞭刑。为解决百姓的生活问题,他十分重视农业生产,亲率百姓抗旱排涝,甚至在正大丁亥年(公元1227年)当内乡县遭受严重旱灾的时候,他还顺应百姓请求,与大家一起到该县长庆泉祈雨(见元好问全集《长庆泉新庙记》);针对个别豪吏抢占土地的情况,他划线立碑、抑制豪吏,为大多数百姓争取生活空间,开垦农田,最终使内乡呈现出“桑条沾润麦沟清,轧轧耕车闹晓晴”的喜人景象。

我们看到,三县百姓的生活困难缓解了,社会安定了,而他自己却因在工作过程中太过艰苦而备受煎熬。在镇平县斋他感叹道:“书空咄咄知谁解?击缶呜呜却自惊。”还说:“西窗一夕无人语,挑尽寒灯坐不明。”(见元好问全集《镇平县斋感怀》);在内乡县,他感叹得更加沉重:“吏散公庭夜已分,寸心牢落百忧薰。”(见元好问全集《内乡县斋书事》),以致在《自题》诗中自我讥讽道:“东涂西抹窃时名,一线微官误半生。”在实现自己少时理想的同时,也为在政界中所浪费的时间和精力表示遗憾。

孤单的生活、寂寞的情绪、纷乱的内心,像一把锥子刺在诗人元好问的心上,伴随着他度过一日又一日清贫煎熬的生活,让他不知前程在哪里?希望在哪里?梦想在哪里?因此在每年的春天杏花吐出的时候,他便把自己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借助杏花,用诗歌表达出来。杏花的缤纷浪漫,自由清新,正是他孤寂忧伤的反衬和象征!他正是借助杏花提示的美好梦境,度过艰辛难熬的岁月。

我在福田寺下院通往上院的路上走着,我看到山上四周的翠景向我合围而来;看到在春阳朗照下的杏花树不仅仅是沟里那几棵,而是漫山遍野,枝叶飘动;看到在春风吹拂下,诗人元好问正站在这杏花丛中,向我招手,向我们大家招手,让我们随他一同汇入到这杏花的海洋中去,让如雪的杏花在美梦中争奇斗艳!

这些天,受朋友影响,一直在读徐志摩,读他的诗文,读他的人生,读他的爱情。眼里看的是徐志摩,嘴里说的是徐志摩,给家人讲的是徐志摩,就像爱人戏嗔:你真是着了“摩”。

徐志摩的名字早就有所耳闻,对他崇拜已久,知道他才华横溢,是诗坛奇才,英年早逝。但只对他的《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较为熟悉,其它作品知道很少。而且有些文章对他的情感方面褒贬不一。这次看了《人间四月天》才对他有了些许深入的了解。

徐志摩(1897.1.15—1931.11.19),现代诗人、散文家,汉族,浙江海宁市硖石镇人。(更为令人惊讶的是:沈钧儒是徐志摩的表叔,金庸是徐志摩的姑表弟,琼瑶是徐志摩的表外甥女。)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徐志摩与诗本来是一无家族渊源,二无个人癖好,可是,在英国剑桥大学留学期间,却一反往常,不写则已,一写不止,形成了他诗歌创作的暴发期。是他生活的康桥的环境触发了他的诗兴,点燃起他的创作欲念的;另一个原因是他认识并爱上了才女林徽因,认为他和张幼仪不应该继续没有爱情、没有自由的婚姻生活了,他在追求着一种理想的人生,他感到生命似乎受到“伟大力量的震撼”,他要抒发,他要歌吟。表现爱情和人生理想的诗歌,就构成了他这期诗歌的重要内容。1922年秋徐志摩回国后,他的诗情没有中断,继续诗歌创作并公开在各种杂志上发表。在第一部诗集《徐志摩的诗》中,可以约略见出徐志摩在回国初年的生活思想状况,以及他所“泛滥的感情”,大致是:抒发理想和表现爱情的、暴露社会黑暗和表达对劳苦人民的同情的、探讨生活哲理的以及写景抒情的。从新月社的成立及至新月派的形成和它的主要活动(尤其是文学方面的活动),徐志摩在其中都起着主角的作用,他确实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他对新诗发展曾经起过一定的推动和影响作用。

徐志摩的作品成就,诗歌集著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共四集,散文集有:《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共四集,小说集:仅《轮盘》,戏剧:仅《卞昆冈》,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等,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他的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

猜你喜欢

内乡县元好问全集
如果觉得人生太难,就去读读元好问
如果觉得人生太难,就去读读元好问
内乡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南阳市电教馆领导调研内乡县教育信息化工作
“对话”小伙伴老舍
内乡县浅山丘陵区核桃密植早期丰产栽培技术
移巢别处觅雕梁
村级贫困人口多维测算及其贫困特征分析
点绛唇
明星开心笑果全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