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技术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对外传播中的应用
2021-11-03李海龙于浩
李海龙 于浩
摘要:本文从“一带一路”背景出发,简述了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快推进中华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首先,分析了当前中华文化对外传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其次,概述了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快推进中华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路径,通过构建中华传统文化数据库和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网络平台,以及借助国外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不断提升中华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力,扩大传播的覆盖面和国际影响力。
关键词:大数据;中华传统文化;对外传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更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新媒体时代,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大数据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社交平台。“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华传统文化对外传播提供了新的契机。因此,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快推进中华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是大势所趋,也大有可为。
一、中华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机遇与挑战
首先,从学理角度看,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新兴媒体逐渐取代了纸质媒体,信息传播更高效、更高质量。大数据所具有的“大容量、多类型、存取速度快、价值密度低”的显著特点,也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遭遇到网络文化、快餐文化等新兴文化的巨大冲击。因此,要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来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做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继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其次,从实践层面看,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深深地植根于每一个华夏儿女的精神思想之中。无论是抗击非典疫情、汶川地震还是当前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都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借助大数据的力量向世界传递了大国的责任担当和天下情怀。
二、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中华传统文化对外传播路径
(一)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中华传统文化数据库
利用大数据技术,充分挖掘、搜集、整理海量的中华传统文化资源,以大数据处理和分析、云计算、数据可视化、人机接口等相关技术为依托,构建中华传统文化数据库平台。主要包括五个系统平台。一是构建数据采集系统。通过构建数据采集环境,完成传统文化多类型的数据采集。先进采集方法和模型的建立对整个系统显得非常重要。二是构建数据库系统。当前各种数据曾几何增长,通过构建数据库来存储海量数据,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理解提供支持。 三是构建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通过数据处理、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与统计处理等方法,构建传统文化的保护模型,将各个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作为节点,构成网络数据图,深度挖掘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内在关联特性。四是构建数字显示系统。建立可视化表示模型,进一步帮助提升数据采集与分析的准确性与有效性。通过直观、生动的可视化图形对数据进行展示,挖掘出各民族传统文化特点之间的相关关系。构建数据查询系统。使受众能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查到相关感兴趣的内容。通过构建传统文化数据平台能够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数据化支撑,增强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实用性和可行性,进而为实现传统文化对外传播提供数据服务和资源来源。
(二)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中华传统文化网络传播平台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传统媒体已经难以满足广大受众对信息资源的获取的需要,大数据技术与新媒体技术的结合已经成为当前新媒体发展的趋势。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制作新媒体作品,利用大大数据技术定位受众的心理需求,从而制作符合受众需求的新媒体作品,提高作品的受欢迎度和影响力,这都是当前新媒体人重点考虑的策略。
因此,中华传统文化对外传播平台的构建也要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积极作用。首先要充分运用大数据手段,精准定位国外受众的精神需求,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图片、图像、视频的形式进行转换,制作成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短视频,对外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使广大国外受众能够全新的全面的了解真实的中国,感受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其次,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构建中华传统文化网络传播平台,将中华传统文化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分门别类、科学系统的上传网络平台。国内外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兴趣选择传统文化的不同类别进行观赏和阅读。同时,中华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也离不开国外各大网络传播平台和社交媒体,因此,要通过官方和民间组织和个人的途径利用各大国外传播平台,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扩大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覆盖面和提升国际影响力。
三、结语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伟大精神瑰宝,同时也是世界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建设给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了新的契机。当前,大数据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有了新的平台和载体。通过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传播,让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让世界各民族的人民更加了解和熟悉中国,必将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李丹丹.大数据背景下齐鲁传统民俗文化的媒体传播[J].青年记者,2016(05):106-107.
[2]肖锟,卢玉.基于大数据的民族传统文化数字化保护分析[J].信息通信,2019(05):177-178.
[3]胡青.大数据背景下中原传统音乐文化传承探究[J].戏剧之家,2021(16):67-68+85.
基金项目:2021年度聊城市哲學社会科学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研究”专项重点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聊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路径探究 课题编号:NDZD2021064
作者简介:李海龙,男,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聊城市首届“羡林学者培育工程”入选专家,研究方向:英汉对比研究、传统文化对外传播,本文为聊城市“羡林学者培育工程”支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