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的分析建议

2021-11-03杨金晖倪剑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1年12期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供应链管理生态圈

杨金晖 倪剑

摘要:分析当前国内企业数字化转型存在的问题,结合数字化转型的内涵要义,提出了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工作建议。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供应链管理;产业协同;生态圈

1.数字化转型的内涵

数字化转型,是指通过新一代数字技术的深入运用,将生产经营环节乃至整个业务流程的物理信息链接起来,形成有价值的数字资产,通过计算反馈有效信息,最终赋能到企业商业价值的过程。

新技术的应用不是目的,数字化转型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数字化技术和相关工具,对传统管理模式、业务模式、商业模式进行创新和重塑,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或产业链整体效率优势。

传统企业向数字化转型,主要带来以下几方面变化:一是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数字化经营:生产经营活动由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由标准化生产,向个性化定制转变;营销管理由单向推销、粗放营销,向双向互动、精准营销转变。二是形成数据驱动下的数字化管理:管理的对象由过去对产品、生产流程等实物的管理转变为对数据、信息流的管理;决策由过去基于管理者的个人经验、直觉进行判断逐渐转向以数据为中心、以人工智能为手段的决策分析。三是形成战略协同为基础的数字生态圈:由企业之间双向线性合作,向生态圈之间的高效协同转变。通过建设数字化协同平台,构建商业生态系统,打通供应链上下游,供应链合作企业之间可以实现实时数据共享、信息交换,各项决策更多依赖上下游企业的数据做出,促进供应链成员之间从战略到战术的协作与规划,共同感知客户需求,提升供应链的协同管理能力,降低供应链总体成本。

2.企业探索数字化转型方面面临的问题

2.1 缺乏对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

数字化转型是长期系统工程,涉及技术创新、业务创新、组织变革、团队建设、文化重构等多方面。其本质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下的一场业务、管理和商业模式的深度变革重构,技术是支点,业务是内核,它本质上不是一个纯技术問题,而是战略业务和价值创造问题。德勤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推进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中,约有60%的企业尚未建立好转型发展路径,其中缺乏明确的转型战略,是实现全面数字化潜力的关键壁垒。

一些企业只将数字化转型简单看作是技术问题,但缺乏对转型战略及路径的系统性设计。有两类问题较为普遍:一种是认为数字化就是信息化、互联网化,单一的去推动IT系统的重建和升级,很难将数字化转型提升到顶层设计、战略高度上,仅仅进行局部的数字化改造。另一种是只在业务流程、管理流程中引入各种信息化系统或数字化工具,却没有相应的组织变革和制度重构,各环节之间数字化转型职责和权利不清晰,缺乏有效的配套考核和激励机制。

2.2 缺乏供应链整合能力

企业数字化转型并非单一企业能够独立完成的,需要整个供应链上的不同企业协同推进,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数据的驱动作用,实现数据共享,协调销售、生产、物流服务等进程。目前,大多数企业在信息化平台、产业协同方面还存在短板:一是缺乏统一的数据中心,企业内各部门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其他相关方之间,业务数据、财务数据、管理数据等还未形成联动和共享。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发布的《数据资产管理实践白皮书4.0》指出,98%的企业存在数据孤岛问题。二是部分企业受产业链地位、创新能力等因素所限,无法有效整合上下游供应链,没有建立供需双方共建、共创、共享的协同机制,无法实现实时对接、及时感知和敏捷响应。

2.3 数字化治理短板亟待补齐

数据是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最核心的生产要素,大数据的治理面临着一些重要问题亟待解决。一是一些企业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集中在精准营销、以销定产等有限场景,还未深层次地去挖掘数据资产的潜在价值,还不能从业务转型角度,开展预测分析和决策支撑。二是一些企业盲目追求新技术,缺乏技术与业务、管理的融合,造成“两张皮”“两条路”的现象,无法形成全要素在线、风险预警、实时决策支持等数字化治理格局。

2.4 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支撑

数字人才的短缺,是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一大短板。清华经管学院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在2017年对领英中国当时3600万用户的全样本数据分析显示,我国数字人才主要集中在产品研发领域,高达87.5%,而数字化运营人才仅7%,大数据分析、商业智能等深度分析、先进制造、数字营销人才共占比5%,存在很大缺口。

目前,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及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掌握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很多,但横跨多领域、学习创新能力强、懂得数字化交付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贯通技术、业务与管理的“桥梁型”人才极度紧缺,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的谋划,或是后期的落地执行,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3.改进建议

3.1 以战略为指引,推动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

将数字化转型上升为公司层面的战略、“一把手”工程,加强中长期规划的顶层设计。要区分核心和非核心能力,对于核心能力,必须通过内部重塑和改革创新,实现自我进化、自我提升;对于非核心能力,要通过开放、协作、共享,充分整合和利用外部资源、力量,迅速补齐能力短板。

数字化转型实际是业务的转型升级,要从业务视角主动思考转型的目标和路径,而非单纯以新技术工具或局部流程变革驱动。主要有以下三个阶段:一是补短板阶段,需要强化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搭建,建立标准的数据采集、生成和应用机制。二是强互联阶段,把内外部信息通过数字化高效链接起来,形成网络化数据图,建立和客户、合作伙伴的全触点互动,加速拓展数字生态系统,打通研发、生产制造、供应链乃至最终用户,实现数据共享。三是促转型阶段,通过大数据技术的深入应用,将数字能力深植于所有环节,推动业务全面升级。同时借助数字赋能创新管理运行、业务拓展模式,进而打造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企业。

3.2 完善协同共建模式,培育数字化生态圈

一方面,建立数据管理中心,加强数据标准化、元数据和主数据、衍生数据等管理,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动态管理,实现业务、财务、管理等数据的多维贯通、高效联动、信息共享,为业务提供全要素在线、产品服务数字化、精准营销、风险预警、实时管控等服务,进一步提升经营管理效率和风险防控水平,提升面向全量数据和数据全生命周期的治理和价值挖掘能力。

另一方面,打造开放式商业生态系统。对于大企业,可以通过搭建平台,整合资源,与合作伙伴共同打造商业生态系统;对于中小企业,可以选择加入供应链核心企业组建的商业生态系统,结合自身产业链地位及优势,发展子生态。

通过构建生态型组织,加强跨界融合创新,与内外部生态合作伙伴共同推动资金、技术、信息、客户等资源的流动和循环,并通过开放平台为合作伙伴赋能,共同创造价值,提升整体的协同效应和核心竞争力,实现共生、共赢的数字化产业生态。

3.3 推动内部组织变革,提升治理能力

适应平台化模式,进行组织变革,调整建立与数字化转型相匹配的内部组织架构。具体而言,就是要建立(快)前台-(厚)中台-(稳)后台的组织架构,达到相互衔接、紧密配合、高效运行的运行效果。

(快)前台,主要是维护和服务客户,通过应用场景化、运行敏捷化,对于市场变化及客户需求,形成高度灵敏、富有弹性的响应和处置能力。

(厚)中台,主要是打造数据中台、业务中台等,贯通内外部信息,打通数据孤岛,建立模型分析,关注管理效率(包),洞察业务内在规律,提供决策支持,对业务的快速变化提供强支撑。

(稳)后台,主要保持财务、业务、人力、資金等ERP系统稳定与安全,为经营管理提供技术和后勤支撑。

3.4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培育数字化转型文化

一方面,聚焦数字化转型,以引进国内外数字化高端领军人才为牵引,加快培育自身高水平、创新型、复合型数字化人才队伍;通过技术入股、分红权激励等方式,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与团队共享数字化转型的收益。

另一方面,不断培养创新、开放、协作、共赢为特征的转型文化理念,崇尚创新,宽容失败,拥抱变化,持续变革,培育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的思维模式,为数字化转型强基蓄力。

参考文献:

[1]艾瑞咨询.2020年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实践研究报告, 2021,1.

[2]华为公司.华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方法论白皮书2019, 2019,3.

[3]孙新波,钱雨,张明超,李金柱.大数据驱动企业供应链敏捷性的实现机理研究[J].管理世界,2019,9.

[4]王春英,陈宏民.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问题研究[J].管理现代化,2021,2.

猜你喜欢

数字化转型供应链管理生态圈
重视生态圈建设 打造生态圈体系
传统产业也要拥抱生态圈
试论融合创新思想对新时期图书策划和营销的指导作用
ERP环境下的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研究
《华盛顿邮报》转型的实践与借鉴
浅析食品企业存货管理问题研究
供应链管理导向下电力企业物资供应问题的研究
我国出版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困境与对策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植树造林也破坏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