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妇产科教学质量的对策思考
2021-11-03周月
周月
摘要:目的:通过发现妇产科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最优化理论为理论基础,探讨妇产科教学方法的优化策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方法:通过查询文献资料,对学生进行访谈、问卷调查,分析妇产科教学方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对我院妇产科教学方法进行整合和优化,并进行比较研究,分为对照组(传统教学)及实验组(优化策略教学),对两组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及评估。结果:实验组的理论考试成绩、实践操作成绩、问卷调查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妇产科教学方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妇产科教学方法进行整合及优化,显著提升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妇产科;教学方法;对策思考
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中最灵活易变的要素,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素质和学校的物质条件,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优化,就成为能否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进步的关键。原苏联著名的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体系在全世界教育界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教学过程最优化是指“根据教学任务或教学目标,按教学规律和原则,综合考虑学生、教师和教学条件,最优地选择教与学的教学手段,制定一个较好的教学方案,用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及费用,取得尽可能最好的效果[2]”。目前最优化理论应用于医学教学少见报道。本研究通过查询文献资料,对我院学生进行访谈、问卷调查,分析妇产科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最优化理论为理论基础,对我院妇产科教学方法进行整合和优化,并进行比较研究,进一步探讨妇产科的优化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1对象与方法
1.1培训对象 选择2019—2020学年由我教研室授课妇产科的班级,均为全日制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共80人,其中男52人,女28人。根据教学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传统教学)38人及实验组(优化策略教学)42人,两组的性别、年龄、既往课时数、既往能力及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选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妇产科同一章节为教学内容,理论课均为大班授课,临床实践见习课均为小组(6~8人/组)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理论部分采用普通讲授法,实践技能部分均采取三段式教学即情境设置,教师在模拟的临床情境下示教,继而学生练习,最后考核。实验组理论课和实践见习课都采用优化策略教学,具体内容如下:
1.2.1培训师资:选择我教研室临床经验及教研经验丰富的临床骨干组成培训组,系统学习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体系,均具有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整合和优化的能力,并进行考核合格。
1.2.2资料收集:针对妇产科教学方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查询文献资料,对我院80名学生进行访谈、问卷调查,汇总分析调查结果,发现我院妇产科教学方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见表1。
1.2.3整合和优化:针对以上问题,对实验组妇产科教学方法进行了整合和优化:(1)理论部分:优化多媒体教学,力求课件简洁、文字简练,以图片、动画或视频为主要表现形式,适当保留板书;多媒体教学可导入临床病例和录像,力求理论与临床密切结合,教学方法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素质及老师自身条件选用多媒体教学、录像、合作学习、PBL教学等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实践技能部分:按照组间素质均等、兼顾学生情感原则进行分组;自制录像教学,增加临床见习次数,结合教材,加强典型病例分析;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合理选用情境模拟教学、项目教学法、PBL教学、合作学习等模式进行教学,增加学生参与感,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1.3考核 本章节教学结束后采取同一试卷及实践操作考题对两组学生理论和操作考试,并制定调查问卷,发放学生,进行学生满意度评分(各考试及满意度评分满分均为100分)。
1.4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优化策略教学)的理论考试成绩、实践操作成绩、问卷调查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传统教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3.1妇产科教学方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妇产科课程是一完整的课程体系,其知识体系连续、完整,有前因,有后果,学生的知识构成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调查结果显示,一些老师选择教学方法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和基础,而是一味的灌输,学生变成了记忆工具,这样违背了教学的初衷。从当今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上,可以看出,教学活动中大部分教师缺乏对教学方法“最优化”的考虑[3]。
3.2妇产科对教学方法的整合和优化
巴班斯基提出教学最优化理论,其核心内容是如何用尽量少的精力、时间及物质消耗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活动最优化是指“在充分而全面考虑教学原则、规律、教学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优的(即最有效)作用而组织的控制[4]”。教学方法的制定必须遵循教学目标和任务,适合该教学内容的特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及情感因素,还要考虑现有教学的条件和时限等等,这也是医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有效益”“有效果”“有效率”为优化教学方法的评价尺度和追求目标[5]。实验组理论考试成绩、实践操作成绩、问卷调查满意度评分优于采取传统教学的对照组(P<0.05)。进一步说明,针对本文调查反映出妇产科教学方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最优化理论为理论基础,按本文提出的教学方法优化策略,对妇产科教学方法的进行整合及优化,明显提升了教学质量,具有一定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陈君.最优化理论视角下信息化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0,34(03):62-64.
[2]白明晶. 巴班斯基教學最优化理论在《文化生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3]徐继男.教学最优化理论在高职轮机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天津航海,2018(01):40-41.
[4]陈立.巴班斯基教学优化理论在国际商法教学中的运用[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3):105-109.
[5]张蓉芳.巴班斯基优化理论在乡镇卫生院中医内科护理培训中的思考[J].中医教育,2017,36(03):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