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对心内科疾病护理质量的影响
2021-11-03曾芳媛
曾芳媛
摘要:目的:针对在进行心内科疾病治疗时应用风险管理对其护理质量造成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分析。方法:研究开展时间为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将这一年中进入我院展开心内科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目标,共采集数据80例。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均匀分组,n=40。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态化护理,研究组实施风险管理护理模式,将目标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可能性以及患者對护理的评分进行数据比对。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可能性与患者评分相较对照组患者有显著差距(P<0.05)。结论:在进行心内科患者预后护理时,应用风险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同时,规避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风险管理;心内科;心内科护理质量
在慢性病中,心脏病的病程漫长,同时存在手术风险大、预后极易不佳以及容易复发的特点[1]。所以在进行这类病人的预后以及护理时就要对其进行具有目的性的护理手段。本篇文章就根据在进行心内科患者的治疗时,对其应用不同护理方式造成效果上的差异进行了讨论分析。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研究开展时间始于2020年8月截止至2021年8月,将这一年中进入我院展开心内科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目标,采集数据80例。利用奇偶分组表法进行均匀分组,n=40。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研究组。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极大值为65岁,极小值为49岁,平均年龄为(57.85±4.28)岁;研究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21例,患者年龄极大值为67岁,极小值为48岁,平均年龄为(58.33±6.25)岁.将以上数据进行数据比对,结果组间呈现出不明显差距(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态化护理。在患者进行住院观察期间,为其单独建档并与其他患者档案分开储存。
研究组进行风险管理护理。依照个人病症不同,对该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病症的风险知识普及,提高患者对该疾病的风险意识。在护理进行前,对相关护理人员展开病理知识的宣讲,使其掌握患者病症并具备相关基础急救措施实施能力。在患者用药时,使患者对基本用药知识以及禁忌症等有基础了解。在患者用药期间将用药次数进行记录,避免错服以及漏服。当患者出现异常主诉时及时报告主治医师并立即对患者采取相关措施。为患者勤换病号服以及床单元。在与患者极其家属出现言语以及意见上的分歧时耐心为其讲解问题根本,避免与其产生纠纷。时刻关注患者房中医疗器械的完整性,并随时检查其是否能正常运行,避免由于器械老化等原因造成意外事件。
1.3判定指标
将不良事件发生可能性及其对护理的评分进行数据比对。
1.4统计学分析
试验各指标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5.0检验,卡方比对计量资料(%)率;t值比对计数资料(均数±标准差);如组间数据有差异(p<0.05)。
2结果
2.1将患者不良事件发生可能性进行数据比对。
研究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可能性相较于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数据组间呈现的差距较为显著(P<0.05)。详见表1。
2.2将患者入院后对护理的评分进行数据比对。
对照组患者护理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数据组间呈现的差距较为显著(P<0.05)。详见表2。
3讨论
当患者在进行心脏相关治疗的后期阶段时,其预后护理在治疗效果上也起到一定程度的决定性作用[2]。部分患者由于年龄偏大,活动不便,就极易在住院观察时出现压疮以及意外跌倒等现象[3]。此时为患者进行风险管理可以在一定幅度上降低其出现不良事件的可能性,同时良好地维护医患关系。同时,可以增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深刻认知,加强自我防护,一定程度上降低复发概率[4]。
综上所述,在患者进展开心内科入院观察时,采用风险管理模式对其进行护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医患之间关系恶化的可能性,并侧面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情况发生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付覃思. 风险管理对心内科疾病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20,30(33):143-144.
[2]张华. 风险管理对心内科疾病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20,30(29):321.
[3]张丽萍. 风险管理对提高心内科疾病护理质量的意义[J]. 科学养生,2021,24(18):299
[4]李妮丽. 风险管理对心内科疾病护理质量的影响探讨[J]. 药店周刊,2020,29(2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