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六步”教学模式在高年段语文课堂的渗透
2021-11-03练小梅
练小梅
摘要:“三段六步”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讲究“定向自学”“释疑探究”“互测自结”,是为了推动学生自学,挖掘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深化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被动学生发展为主动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小学语文教师在高段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三段六步”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创新教学形式,拓宽学生学习的延展性。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自学,鼓励学生质疑,为学生设置分层作业,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学生发展进步的有效渠道。
关键词:“三段六步”教学模式;高年段;语文课堂;渗透
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应用“三段六步”教学模式,立足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强化学生课堂主人翁的意识,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追随学习目标进行进一步的学习探索,扎实学生的学习基础,锻炼学生的创新发展能力。
一、组织学生自学,明确学生学习目标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设计导学案,让学生知道自己接下来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促使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激励学生向前进。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引下,会对课文进行细致分析,了解课文的走向,把握课文的情感。
在学习《丁香结》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的情感,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设计了导学案,让学生结合导学案来研究课文情感,具体如下:
1.学习目标:
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
展开丰富联想,了解丁香的美。
结合生活实际,分析课文想要表达的主旨。
2.学习重难点:
理解文章末尾的内容,谈一谈人应该怎样对待生活中的“结”。
3.思考问题: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丁香?
你能找出描写丁香的句子吗?
你认为这些写起到了怎样的效果?
丁香结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思考?
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发?
学生围绕导学案,开启了自学旅程,结合课文阅读,总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知道了作者是如何经过眼前的丁香结,思考了人生中的“结”,表达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二、鼓励学生质疑,促使学生合作交流
学生是语文课堂的主体。小学语文教师在激发学生自主性的时候,要突出学生的表现,为学生设置参与课堂讨论的机会。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合作,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形成语文思维。
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的光荣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结合时代特点来理解狼牙山五壮士的应用精神,在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了《狼牙山五壮士》的影视片段,然后将学生分成了不同的小组,并鼓励学生合作,结合文章提出自己心中的疑惑。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表达了自己的疑惑:狼牙山在哪里?壮士指的是怎样的人?他们是怎样完成任务的?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方式?他们的精神在和平时代还有践行的价值吗?学生围绕问题展开了讨论,结合课文背景和内容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熟悉了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对狼牙山五壮士的精神有了深刻的理解,表示会向他们学习,用自己的热情点燃国家复興的火炬,在新时代背景下诠释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勇精神。
三、设置分层作业,提高学生测评效果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学习环境、能力、性格等的影响,表现出了差异性,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教师在为学生设计作业的时候,可以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确保学生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并让学生在互评的过程中进行反思,提炼学生的问题,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时,笔者收集学生以往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信息,综合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将学生划分成了不同的层次,并依据学生的能力为学生设置了不同的作业。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笔者将教育的重点放在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上,为学生设置了开放性作业,让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来呼吁大家保护地球。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笔者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结合课文内容写一写自己从中获得的感受。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笔者为学生设置了基础作业,让学生完成课后问题,熟悉课文的内容。在学生完成作业之后,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互评,使学生能够结合自己完成作业的经验、质量等来从不同的角度评价他人,使学生能够学习他人的优点,吸取经验教训,提高作业完成的质量。学生在测评中,能够更加全面地思考问题,知道怎样改进自己的作业。
总之,本文通过组织学生自学,明确了学生学习目标;鼓励学生质疑,促进了学生合作交流;设置分层作业,提高了学生的测评效果。学生在积极参与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抓住了语文学习的重点,能够在语文学习中主动积累语文知识,把握语文的精髓,然后将自己在课堂中吸收的知识应用到实践创新中去,为语文课堂带来新的色彩,实现自己的学习价值,与其他学生一起为课堂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蔡新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研究[J].考试周刊,2020(A5):25-26.
[2]张晶.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J].考试周刊,2020(A5):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