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考试管理信息化建设:困境与突破

2021-11-03曹旻唐文杰毕倩

大学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教育信息化新时代

曹旻 唐文杰 毕倩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考试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必然性和重要性。当前高校在考试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制度建设不完善、基础设施不完备、管理意识落后、专业人才缺乏、管理效率低下等现实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高校信息化发展。高校应当识别痛点,突破困境,采取“两个层面,七个维度”多种举措,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校考试管理信息化建设体系。

[关键词]新时代;教育信息化;高校教学管理;考试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11-0188-04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正成为高校教育、科研、管理等诸多方面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作为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的考试管理,如何在新时代信息化背景下,迎接挑战,抓住机遇,有效促进考试管理信息化建设,稳步提升高校管理质量和效益,逐步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持续推进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值得高校教育工作者们思考和探索。本文在明确高校考试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高校考试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两个层面、七个维度”提出了构建高校考试管理信息化体系的有效举措。

一、高校考试管理信息化的必然性

(一)高校考试管理信息化是新时代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2010年7月,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1]。2012年3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再次强调“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要求[2]。2016年6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要求在2020年基本建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3]。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4]。这些具有前瞻性的政策规划显示教育信息化在国家层面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高校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我国未来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选择。高校考试管理信息化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有机构成部分,高校考试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既顺应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也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高校考试管理信息化是新时代提高高校管理质量和效益的必要途径

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深刻阐释了信息革命的本质及对其发展规律的认识,为新时代信息化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同时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新时代信息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高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信息化建设要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服务和保障教学管理为根本任务,以信息技术为抓手,实现全面提升高校教学管理水平的目的。高校考试管理工作在高校的整个教学环节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面对新时代信息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考试管理的信息化成为新时代提高高校教学管理质量和效益的必要途径。

(三)高校考试管理信息化是新时代考试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考试制度和考试模式有着密切的联系。云计算、虚拟化、大数据、泛在与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与教育产业深度融合,高校信息化建设在技术层面已然具备了可行性。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以无纸化考试、线上教学等“互联网+”教育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为代表的现代化技术应用对高校考试和教学评价改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信息技术为高校考试管理提供了改革的切入点,要求其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和考试评价中的运用,有效抢占考试改革先机,促进高校考试信息化建设,使得考试改革与人才选拔培养要求相适应[5],在提升高校人才培育质量,规范教学管理以及提升高校教育科研水平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高校考试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一)高校考试管理信息化能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构建高校考试管理信息化體系能够推动信息技术在考试各个环节的科学运用,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信度和效度,形成良好的人才培养和评价的数字化环境。

(二)高校考试管理信息化能促进高校教学管理规范化

构建高校考试管理信息化体系能够加快推动高校考试管理信息化进程,完善高校的教学运行与过程管理机制,助推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促进高校教学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进一步提升高校教学质量。

(三)高校考试管理信息化能促进高校综合管理水平的提升

构建高校考试管理信息化体系能够拓展学校办学空间,为远程教育奠定基础,全面提升教学装备数字化水平,促进高校、科研院所、社会企事业单位与政府教育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实现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多方面的信息资源有机整合,推动高校综合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当前高校考试管理信息化面临的困境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部分高校对考试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度不够。在教育信息化蓬勃发展的今天,对于高校而言,应当充分了解考试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考试管理信息化为高校带来的有利影响,从而更为积极地实施信息化建设,更新观念,主动作为,科学合理地对考试的形式、内容、过程和手段等进行有效的改革。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在考试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许多高校缺乏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的战略眼光,未能充分做到从全局出发进行合理的政策引导与科学的统筹规划。考试管理信息化建设涉及诸多方面,是一项具有复杂性、系统性和长时性的工作,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如果对考试管理信息化建设没有充分的认识,则极易陷入“认识不到位、责任不到位、执行不到位”等一系列“不到位”情况,不利于考试管理信息化的推广与可持续发展。

(二)制度建设不完善

制定科学规范并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是有效推进高校考试信息化管理的前提。从目前来看,相当一部分高校依然未能充分意识到考试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优势,未能发掘出其潜力,使得考试管理信息化多数停留在“纸面”,只在高校其他管理工作或信息化建设相关制度中偶尔出现。部分高校没有出台专门针对考试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办法或政策,制度建设呈现零散化趋势,无法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保障体系,导致制度系统性不足,制度建立的纵向深度和横向广度不够,缺乏考试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长效保障机制。

(三)基础设施不完备

部分高校虽然完成了高校信息化体系的基本构建,但由于缺乏合理的前期规划和科学的发展预判,没有对校内外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资源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导致出现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等一系列问题。另外,许多高校往往重视对信息化硬件设施的投入,而忽视了软件的建设,进而无法实现考试、教研、教务等多个方面的信息和资源共享,延缓了高校考试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四)管理意识落后

高校考试管理信息化建设对教师和考试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成为教师和管理人员走专业化发展道路的外部支撑。不仅如此,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收集真实数据,进行考试各项信息分析,能够为成绩分析、教学质量评价、考试流程与组织模式优化以及教研教改等方面提供重要依据。但是在现阶段高校考试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和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信息化管理意识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管理理念滞后,导致考试管理信息化建设难以推进,出现信息资源缺失、信息真实性和隐私性不足、信息安全风险增加的问题,极大地限制了考试信息化管理的效率。

(五)专业人才缺乏

现阶段许多高校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缺口依然很大。一方面,教学管理部门人员架构不合理,人才队伍不稳定,考试管理人员无法实现“专业对口”,还可能“身兼数职”,难以“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教师和管理人员信息技术能力、专业水平有限,职后相关业务培训不足,严重阻碍了高校整体的考试管理信息化水平发展。另一方面,许多高校对考试的管理仍然侧重于行政化管理,单向性刚性管理模式居多。在日常教学和考试管理过程中,受限于各项规则制度,教师与管理人员难以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难以积极主动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和管理改革。

(六)管理效率低下

目前高校大部分课程考试依然采取传统的考试方式,以闭卷笔试为主,试卷选用的是主客观题同卷的模式,要求学生在试卷或答题纸上书写作答。除了客观题以外,考试当中设置的主观题,还需要学生进行书面论述。这类传统的考试方式需要教师对学生答卷逐份进行人工评阅,给教师带来了极大的工作负担,明显降低了考试工作的处理效率与质量,不利于考试后续的分析、总结和改革等一系列工作的开展。

四、构建高校考试管理信息化建设体系的具体措施

针对目前高校考试管理信息化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两个层面、七个维度”入手,全方位、综合性地提出构建高校考试管理信息化建设体系的具体措施。

(一)学校管理层面

1.提高认识,完善信息化制度建设

完善信息化制度建设是考试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条件。高校应当充分认识和把握考试管理信息化建设与教育现代化、高校教育改革之间的辩证关系,理解考试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然性和重要性,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以高校实际情况为立足点,从全局出发,分阶段、分步骤做好考试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整体布局与长远规划,提供利于考试信息化发展的政策平台,构建一套完备的制度保障体系,进而通过制度约束、政策引导、规范运作、监管强化,构建考试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长效机制,确保有效提升考试管理信息化水平。

2.加大投入,重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高校考试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物质基础。一方面,高校应当增加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通过架设综合性校园网络信息平台,实现课程考核、课堂教学、课程教研、社会考试等多个模块的信息开放和资源共享,打造深度融合型“智慧校园”,完善考试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构建。另一方面,高校可以采取“校企合作”模式,由社会考试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管理团队,高校提供資金扶持和考试具体需求,发挥各自优势,强化各自特长,通过双方的专业人才和信息资源的合作与共享,开发符合高校教学实际状况和发展趋势的考试系统和资源库,为考试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长效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除此之外,高校在考试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将信息安全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一是要提升教师与管理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以及责任意识。二是要加大投入,保障信息安全的基础设施建设,及时排查信息系统的安全隐患,避免考试数据泄露等情况的发生,从根本上提升高校的信息安全自我防护能力,降低信息安全风险,使考试信息系统可以有效而持续地发挥作用。

3.打造专业人才队伍,提升信息技术水平和能力

专业的人才队伍是高校考试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保持高校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相对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可以为处在智慧校园阶段的高校考试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优质服务和强有力的支撑。目前,多数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专业人才缺乏、技术水平有限的问题。为了解决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首先需要细分高校信息化建设管理部门的内部机构和工作职责,设立专业和职责不同的技术子部门,使各种信息化人才在其擅长的领域发挥带头作用;建立多途径晋升机制,给予骨干专业人才合理的晋升空间和薪酬激励。其次,需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优化专业人才结构,建设专业人才队伍,聘请专业学科的教师和技术人才参与考试信息化建设工作;结合高校实际,引进校外信息技术领域专家对考试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专业指导。最后,要加强对教师和考试管理人员的培养力度,进行统一的信息化相关业务培训、继续教育以及专业考核,加强他们的管理意识,更新他们的信息化管理理念,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提升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补足人才队伍短板,通过解决在考试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提升自身的专业人才造血能力。

4.打造考试诚信体系,强化考试信息化管理

利用信息化手段,打造考试诚信体系是考试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的重要体现。从硬件角度来看,建设标准化考场是关乎高校考试信息化质量的重要内容。标准化考场建设要求必须配备可实现监控图像实时传送的考试网络巡查系统、考试广播系统、考试信号系统、时钟校准系统、应急指挥系统、信号阻断与防作弊设备等;与此同时,还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身份证检测设备、金属探测器、信号屏蔽仪等防范作弊的现代科技设施设备等。标准化考场能够有效、快速地核验考生身份信息,全方位监控考试过程,迅速发现、处理考试过程中的突发状况,防范各类作弊及其他违规行为,从而提升高校考试安全治理能力,维护公平公正、安全和谐的考试环境,保证考试的严肃性和规范性。

从软件角度来看,高校应当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师生进行诚信宣传教育。一方面,促使工作人员提升责任意识,转变工作作风,杜绝违纪违规行为,维护师德师风;另一方面,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强化诚信考试意识,形成良好的考风考纪。另外,高校还要积极搭建校园网络诚信教育平台,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多渠道、多媒介,积极开展各种诚信宣传活动,并且通过建立诚信信息数据库和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完善学校教育诚信管理体系,提升学生的诚信意识,规范诚信行为,树立良好学风考风。

(二)教学管理层面

1.考试管理信息化促使考试形式从“结果型 ”向“过程型”转变

信息技术的发展冲击着传统的高校考试模式,为高校考试形式改革带来了新的可能。少纸化或无纸化考试等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辅助的考试形式开始逐步在高校得到推广和应用。一方面,建立网络试题库,计算机上机考试、网络课程过程化考核等依托信息技术手段的现代考试模式,优化考试流程,降低考试成本,提高考试效益,能有效解决传统考试当中存在的问题,弥补高校考试体系的不足之处。全社会的信息化水平正处于快速提升的过程,信息化的考试形式必然成为各类型考试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另一方面,利用课程考核的信息化平台,把课堂考勤、课堂表现、平时作业、阶段性测验、小组学习、实践实训等纳入课程考核系统将会拥有更大的可行性与操作性,可实现授课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监控,便于进行课程考核中的过程性评价,实现更加全面、规范和科学的管理。

2.考试管理信息化促使考试评价从“延时”向“实时”转变

高校应当建立集合在线课堂、线上考试等多种功能和用途的网络平台,通过信息系统支持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共同参与教学与评价机制的建立,实时完成评价信息的反馈和递送。从教师角度而言,考试评价信息化可以辅助教师利用教学信息化平台,根据授课进度和教学安排随时发布形式多样的考核项目和内容,例如,阶段性测验、小组学习、实践实训、网络答疑等形成性评价,以及教学情况调查和教学效果评价等,继而通过信息平台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形成制式化评价报告,实时反馈给教师、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部门。这样的信息化考试评价可以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建立一个多维度、多角度、多元化的立體评价和动态评价体系,从而对教学产生良好的反拨回流作用。从学生角度而言,信息化的考试评价方式通过评价结果的实时反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习的紧迫感,帮助学生客观地了解和把握当前的学习整体情况,为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提供有效依据,最终达到提升过程性考核的效能、强化教学效果的作用。

3.考试管理信息化促使考试档案从“线下”向“线上”转变

档案资源是高校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考试档案的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高校不断发展,对考试档案管理的标准和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比如对学生答卷、成绩数据、考试过程记录、考试分析数据、考试改革材料以及学生诚信档案等进行有效管理。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教学管理的需要,难以确保管理工作的效果。因此,作为高校应该积极推动考试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对考试档案进行有效的收集与合理分类,为考试档案的保存和调阅等工作提供积极、便利和快捷的服务,为教学档案的合理化利用打下基础,为校内档案的社会共享和资源整合做好准备。

五、结语

高校考试管理信息化是高校信息化的具体化发展,既是当前高校考试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更是对新时代信息化发展的响应。在新时代背景下,进一步提升考试管理信息化水平,构建高效、科学、规范的考试管理信息化建设体系,克服传统考试和管理模式的不足,提升考试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对促进高等教育改革,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未来,如何从当前种种困境中实现真正的突破,仍然值得高校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去探索和实践。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2010.

[2]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EB/OL]. (2012-03-13)[2020-04-21].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201203/xxgk_133322.html.

[3]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OL]. (2016-06-07)[2020-04-21].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606/t20160622_269367.html.

[4]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 陈森泉.以考试信息化建设推动高校考试改革[J]. 现代信息科技,2019(12):111-113.

[责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高校教学管理教育信息化新时代
高校教学管理执行力评价体系构建
论教学秘书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以现代理念改革高校教学管理制度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