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学视角下广西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2021-11-03李冬冬

大学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生态学

李冬冬

[摘 要]文章从生态学视角对广西民办高等教育的现状进行梳理,以广西12所民办高校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及实地调研,探索制约和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可行性建议。文章具体阐述了广西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建设、部门协调、用人机制等各生态因子出现的问题,论述了发展目标、法律制度、办学资金及学校内部治理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广西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生态学;民办高等教育;广西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11-0025-05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50年代,随着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出现,生态学开始打破动植物界限,逐渐把人放在中心位置,研究主体从自然生态系统发展到人类生态系统,研究对象也从自然生物层面扩展到经济、文化等人类社会层面。苏联学者提出了“生态化”的概念,主张将生态学的原则渗透到人类的全部活动范围中,从此生态学有了更为宽广的内涵,开始致力于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与融合,探讨当前人类面临的相关重大问题。

教育生态化是指借助生态学原理,优化教育结构,配置教育资源,使教育的发展与自然和社会的发展相协调[1],实现教育系统的动态平衡。以教育生态化的理念去审视广西民办高等教育,探讨其办学定位、发展规划、内涵建设,对广西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近20年来,广西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办学规模越来越大,办学质量在逐步提升,办学层次也由高职高专向本科层次迈进。比如新建的民办本科高校广西外国语学院于2011年升本,其前身是广西东方外语职业学院;邕江大学也在2012年升格为本科学院即南宁学院。

截至2021年1月,广西民办高校共有26所(其中本科层次和高职高专层次各13所),占全区高校总数的30.2%,现有在校生(含留学生)约为35万人。广西民办高校在校生人数最多的是广西城市职业大学,目前其在校生人数约为3.3万人,其次为广西外国语学院,约2.5万人,人数最少的高校也有8000多在校生。近年来,广西民办高校的数量逐步增加,比如2016年在来宾市新建的广西蓝天航空职业学院和2020年在梧州市新建的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

教育作为社会的子系统,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它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必然受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发展及政治制度等的影响。在国家科教兴国战略指导下,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教育系统内外部存在的各种问题及矛盾也逐渐凸显。这些问题和矛盾很难用单向度的思维方式进行解释,也很难用简单的办法进行解决。而将这些问题和矛盾置于相关的生态系统中加以审视,就能够比较全面地、系统地进行把握,切实为解决教育内部及外部存在的问题及矛盾提供新办法、新路子。

二、研究的设计

(一)研究方法及研究对象

本研究运用质性分析法,针对广西民办高等教育生态失衡问题的几个维度设计访谈提纲,对12所民办高校的董事长、校领导、处级干部、专任教师及普通行政人员等20人进行了访谈(见表1),访谈的内容围绕其在工作决策时的行为表现和对学校基本情况的了解而展开,并根据访谈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二)数据来源及数据整理

本研究的数据均来源于访谈内容、学校官方网站、部分学校統计数据,采用办公软件整合而成。由于学校办学经费不便公开,因此在经费筹措方面只是从宏观上进行探讨。部分学校由于没有深入高层访谈,所得出的结论难免片面,但总的来说问题的普遍性是存在的。

三、调查研究结果分析

(一)广西民办高校内部生态失衡问题

民办高等教育的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与外界诸多事物有关联,其内部的平衡状态和各影响因子也决定着其良性发展的效果。本研究通过对南宁学院、广西外国语学院、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的部分领导进行访谈后认为广西民办高校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师资配备不合理

广西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近40年,制约其发展的最大问题无疑是师资配备问题。近些年,在党和国家相关部门及举办者的共同努力下,这个问题尽管有所改变,但是由于受到办学体制和社会认识等因素的影响,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好转,教师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层次结构及专兼职比例等方面的问题依旧较为突出。(1)年龄结构存在“两头多中间少”的现象,即35~55岁之间的教师比重偏少,35岁以下、55岁以上的教师偏多。(2)职称结构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状态,即退休的高级职称教师和讲师以下的青年教师比重大,高职称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比重小。(3)学历层次与公办学校相比普遍偏低,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甚少,本科层次的高校基本上都是招聘有硕士学历的教师,但高职高专层次的学校则是本科学历教师占较大比重,这也是导致民办高校科研团队科研水平低的重要原因。(4)专兼职配备普遍存在专职教师过少兼职教师偏多的现象,没有形成合理的比例结构。兼职教师很多是其他兄弟院校的教师、企业骨干等,这部分教师的精力和时间不能保障。例如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必须依靠母体的师资力量来满足日常教学的需求;而区内大多数民办高校的生师比与教育部要求的18∶1相差甚远,比如广西外国语学院、南宁学院在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时这个比例也只是达到20∶1左右,作为西部地区民办高校勉强达标。

2.制度建设不到位

国家有法律法规,学校也要有规章制度,以此来保障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和有序化,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营成本。广西民办高校的举办者们在自己所办学校的创建之始就根据其特点制定了规章制度,以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转。但其制度建设还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制度不健全,已经制定的制度有很多没有得以严格执行。(2)缺乏制度管理部门,致使整个制度建设缺乏规划性,制度的可操作性和衔接性不强,甚至出现制度之间自相矛盾的现象。(3)缺乏制度体系,制度制定不严谨,不规范,随意性较大。(4)有些制度“借鉴”公办学校的痕迹比较明显,并且朝令夕改现象比较突出,并不适用于民办高校。特别是民办的高职高专院校,这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

3.部门协调不够力

民办高校受国家制度的监督与约束,大部分高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比如在广西,自治区党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委派一名校党委书记督导学校的办学,目前尚有部分新建民办高校未建立校党委一级组织,例如广西科技职业学院、桂林生命与健康职业技术学院。由于存在学校制度建设不够规范和教师流动性大等现实问题,校内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配合,经常出现不合作不信任、争功诿过、不讲求整体效益、办事情靠人际关系等问题。由于行政管理人员较少,存在一个萝卜N个坑的现象,这就导致行政管理人员疲于应付各项工作,从上到下都有怨气,工作热情缺乏;特别是在各类经费审批方面,往往会因为签批的流程过于复杂导致文件无法执行,从而使执行者失去工作的兴致。以广西外国语学院为例,学校尽管成立了党委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等部门,但是这些部门的负责人往往是身兼数职、分身乏术。

4.用人机制不完善

民办高校因具有不受政府编制影响的特殊性,其用人机制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但大部分民办高校不注重内涵建设,比如有一些高职性质的民办高校,校领导的职称偏低、行政管理能力无法胜任岗位要求。其共性问题主要有:(1)教师聘期过短。对区内几所民办高校的调查发现,教师的聘期一般是三年一签,教师归属感不强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科研热情。(2)重使用轻培养。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很多民办高校对教师的培养不够重视,缺乏教师培养整体规划,导致一些教师教学困难、成长缓慢,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更挫伤了教师的教学热情。由于教学工作压力大,很多青年教师没有精力通过参加培训来提升自己。(3)评价制度不规范。目前,民办高校在教师评价方面主要采用学生评价、教学督导评价、学校(学院)领导评价和同事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但其评价结果不能客观反映实际的情况,教师普遍对评价结果不满意。(4)激励机制不合理。民办高校为了提高声誉高薪引进一些高职称有声望的教师“装点门面”无可厚非,但兼职教师或者年纪较大的教授的很多教学任务由青年教师承担,青年教师看到自己的物质待遇与付出的劳动过于悬殊时则会导致心理失衡。

(二)广西民办高校外部发展环境问题

高校的发展是一个与社会进行物质、能量及信息等交换的过程。一方面,社会系统向学校教育系统输入资金、设备、物资、人员、制度等;另一方面,学校教育系统向社会系统输出承载着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念的人才。人才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和第一生产力,学校教育系统向社会系统输出更多合格人才,就会推动社会的发展。目前广西的民办高校和社会之间处于一定程度的生态失衡状态,这种状态不但会影响民办高校社会功能的发挥,更会阻碍民办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

1.教育生态化发展理念缺失

当前广西民办高校功利化的发展目标偏离了教育生态化的理念,主要表现在学校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两个方面[2]。相当一部分民办高校秉持“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回报”的办学理念,因此就急功近利,片面追求办学规模,夸大办学成就,忽略其内涵建设,这种忽视教育规律的外延式发展模式既不利于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过度强调教育的外在价值,使其培养的人才并不能很好适应地方經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也不利于实现国家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2.相关制度建设有待加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颁布,对民办学校的设立、管理与监督、支持与奖励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2018年以来,广西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制定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意见》(桂政发〔2018〕31号)、《广西壮族自治区民办高等学校年度检查办法》(桂教规范〔2020〕17号)、《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关于规范民办高校举办者变更工作的通知》(桂教民办〔2020〕3号)十几个文件。这些文件是目前广西民办高校的办学依据,但是其具体执行力度不够,主要是因为其对民办高校的性质定位笼统,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3.办学经费来源过于单一

对广西民办高校进行调查访谈发现,其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个人、企业的办学投资以及学生的学费,其中学费收入是广西民办高校资金来源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占办学经费收入的90%,而通过银行贷款、政府资助、社会捐赠等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所占比重是很小的。办学经费是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障,而办学经费的来源单一无疑制约了民办高校的发展。这也导致一部分高校通过扩大招生规模来增加办学经费,从而导致高校软硬件设施建设无法满足学校的发展需要,更不利于高素质人才培养。

4.内涵式发展理念不强

广西民办高校近年来办学规模扩大过快,发展后劲不足,致使部分学校不能协调好资金投入与扩大办学规模二者间的关系,教学经费投入不足,难以保证教学质量。部分广西民办高校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不能很好兼顾社会效益,管理方式粗放,质量意识不强。一些广西民办高校的办学能力和管理能力无法适应办学规模扩大的速度,致使其管理较为混乱、低效,学生培养质量、教育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与自治区内公办高校相比,广西民办高校依然处于弱势地位,在生源质量、师资力量、教育经费及科研项目等方面均处于劣势地位,从而导致民办高校的内涵式发展重心发生偏移。比如刚刚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广西外国语学院、南宁学院两所高校,今后发展走向更注重的是内涵式建设还是外延式发展亟待明确。

此外,管理是影响民办教育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目前广西区内有民办学校团体自发组织的广西民办教育协会、南宁民办教育协会以及广西民办教育科学研究院等组织机构,广西教育厅近年成立了民办教育管理处,这些组织机构和部门对民办教育的管理有待加强。

四、结论及建议

(一)优化广西民办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生态因子,实现教育系统自身生态化

1.优化师资结构,构建教师队伍生态链

教师作为教育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生态因子,它的整体发展质量既受到国家政策、社会观念、文化传统和学校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受到教师自身知识结构、专业期望、反思能力和专业行动等内在因素的影响[3]。民办高校要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制定适应学校发展要求的师资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一方面要积极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引进国内外、区内外高职称、高学历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大自有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通过送出去进行深造、举办各种各样的教师培训以及开展以老带新的“传帮带”等办法,使教师队伍在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层次和专兼职比例上趋向于科学合理,为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最基本的保证。例如广西外国语学院与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知名大学共建硕士(博士)培养班项目,鼓励中青年教师到国外提升学历,旨在优化学校中青年教师的学历结构。

2.加强制度整合,完善制度建设生态链

加强制度建设是促进学校发展的关键,由于广西民办高校当前存在一些制度形同虚设以及缺乏统一性和连贯性的现象,因此这些高校应该从学校发展的大局出发,加强规章制度的整合和凝练,从而提升学校的制度化建设水平。学校新的规章制度在制定之前要开展多方位调查,参考其他同类高校的制度,聘請专家、学者和相关人员进行论证,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从教师的实际出发,站在教师角度思考问题,及时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等审议和通过各项制度,使制度更有说服力与执行力。制度建设要把握灵活性、科学性、可行性原则,使这些制度能够促进学校的内部治理,并构建科学的制度体系。

3.促进部门协调,建立管理生态链

广西部分民办高校办事效率低下,部门之间存在相互推诿、互相扯皮的现象,务必要优化办事流程,使审批程序规范化。在组织结构上,可以适当减少管理层级;在职位的设置上,可以利用民办高校的独特性设置必要的岗位,并使其职责分明、联系密切、配合力强,提高办事效率;在思想观念上,要强化员工的职责意识和效率观念,并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进取精神,用学校的文化和办学理念感染更多的人。

4.完善用人机制,打造人才资源生态链

由于存在用人机制的问题,广西民办高校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改革,探索新的用人机制,为学校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在教师的引进方面,要把好入口关,提高人才引进质量,并按需设岗, 择优聘任,做到“人事相宜、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在稳定教师队伍方面,可适当延长合同的期限,并为教师量身定制短期、中期和长期的职业发展规划,使教师能够安心从教;在教师的激励方面,要采用思想教育和利益驱动并举的方法,打破“论资排辈”的框框,做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在教师的评价方面,建立符合民办高校特点的考核体系,灵活确定考核指标。与此同时还要大胆改革职称晋升制度,完善学校职称评审办法,优化考核评价机制,制定教师激励机制等,以打造有利于学校良性发展的人才资源生态链。

(二)促进广西民办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实现教育环境生态化

1.进行科学合理定位,为实现教育环境生态化提供明确的目标方向

针对当前广西部分民办高校办学定位不明确,盲目追求大而全的功利化发展目标,有必要要求其在确立相对稳定的发展定位的同时,对市场要有较好的灵敏性,适时调整自身发展的规模与方向,始终坚持以质取胜,使广西民办高等教育既能满足受教育者个人发展的需要,又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要兼顾职业技能和人文素养,具体而言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市场化的需求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引导师生把追求个人人生理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制订个性化的发展方案,实现人人成长成才的目标。

2.加强法制法规建设,为实现教育环境生态化提供法律保障

为了使广西民办教育的法律法规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增强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政府相关部门要在适时修订现有法律法规的同时,根据目前广西民办高校发展的情况,尽早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不但要保障广西民办教育的法律地位,而且还要确保广西民办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4]。在制定修订法律法规的时候,要坚持相关法规政策的连续性,解答一些存在争议的问题,通过召开听证会或专家咨询会等听取相关层面的声音和诉求,并借鉴其他省区相关经验,取长补短,为实现教育环境生态化提供法律保障。

3.拓宽办学经费筹措渠道,为实现教育环境生态化提供物质保障

广西大部分民办高校走的是一条以学养学的道路,甚至有个别高校依靠贷款勉强度日,举步维艰。为了缓解这种问题,这些高校要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广开财路,不仅应面向社会筹集办学经费,而且还要呼吁政府部门加大对民办高校的扶持与奖励力度,甚至还可以通过股份制改革等其他形式集资办学。政府应该制定合理的奖惩机制,对发展势头较好、社会贡献较大的民办高校给予经费支持,从制度上保障其与公办学校享有同等权益。只有广泛开辟新途径,才能使广西民办高等教育资源更丰富多元,尽可能实现其教育资源生态化。

4.加强内涵式发展建设,为实现教育环境生态化提供精神保障

在高等教育普及的情形下,提高办学质量、加强学校内涵式发展建设、优化高校内部治理体系等是缓解广西民办高校生态矛盾的良方。为了提升办学水平,民办高校迫切需要树立先进的办学理念,做好学校中长期各类发展规划,外引内培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对接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优化学科专业建设,打造独具魅力的校园文化等,加强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建设。紧密围绕如何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增强区域经济社会服务能力两个主要方面,从顶层设计、道路探索、方法改进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与研究。总之就是要牢牢树立坚持内涵式发展的方向,围绕民办高校的生态发展目标,从教育生态学的理念出发,找准问题,对症下药,为教育环境的生态化提供精神保障。

五、结语

近年来,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海上丝绸之路等契机都为广西民办高等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好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生态学强调多方协同,而广西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复杂性和影响其发展的各个生态因子的多样性也说明揭示其发展的规律和可持续性非常重要。广西的民办高等教育作为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自身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善于发现影响自身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途径,才有可能达到建设新时代高水平民办大学的目标,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促进广西民办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王国亮.生态学视域下广西高等教育结构优化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1.

[2] 王怀武,杨滨,赵国庆,等.基于生态学视角的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研究[J].甘肃高师学报,2012(2):92-95.

[3] 朱胜晖,宁莎莎,任士伟.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生态学思考[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9(1):20-24.

[4] 黄玉强.广西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现状、挑战与机遇以及策略思考[J].大学教育,2018(6):25-27.

[责任编辑:庞丹丹]

猜你喜欢

生态学
生态学语境中的“中国梦”及其当代意义
唯物辩证思维在《生态学》教学中的应用
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儿园环境创设探析
生态学视角下的英语习语研究
生态学视野下大学生道德失范现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