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态恢复的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探析

2021-11-03马辰龙

装备维修技术 2021年38期
关键词:生态恢复高速公路

马辰龙

摘 要: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是当下道路景观研究的热点方向之一。合理地进行景观绿化设计能为高速公路周边自然环境带来一定的修补,也能为高速公路的景观风貌带来一定的提升。

关键词:生态恢复;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

引言

高速公路是连接不同区域的经济脉络,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高速公路的建设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社会经济水平发展的标准之一。然而,随着高速公路的大力建设,周边的原始景观和生态环境发生改变,生境破坏严重。合理地对高速公路进行绿化设计不仅能提升一定的景观效益,还有一定的生态修复功能。中国国土幅员辽阔,考虑到地形、气候、土壤、植被等原因,在不同区域用地高速公路的建设方案不同,其景观绿化设计方法也多种多样。

1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目前国内大多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已经进行了绿色景观建设,成宜高速公路中所体现的绿色景观有较为浓厚的竹文化气息,并且能够依据竹类植物生长的实际需求进行绿化设计,从整体角度来看,成衣高速公路所种植的竹类植物,不仅有效调节了生态环境的平衡,扩大了当地绿色植被覆盖面积,还实现了边坡支护效果,更好保护了高速公路,防止出现风沙侵袭,大大提高了公路使用寿命。

2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原则

高速公路绿化要遵守的一般性原则有:安全性原则、美观性原则、生态性原则以及可持续性原则。其中,安全性原则是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最重要的指导性原则。美观性原则是指在保证车辆安全行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驾驶者的视觉和心理感受,营造不同形式、色彩的植物景观使得车辆驾驶员在长途驾驶过程中保持心情愉悦。生态性原则是指在对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进行设计的同时要考虑到植物本身的生态功能,为周边自然环境带来一定的修复。一方面利用植物根系的固土能力对高速公路的边坡进行加固,提高土壤的抗冲刷能力;另一方面植物能有效阻挡风尘,同时降低车辆噪音对高速公路周边环境的影响。可持续性原则,顾名思义就是指提升高速公路绿化整体的可持续性。除了采用抗性较强能自然生长的本土植物,还要考虑绿化施工技术对道路的影响,方便未来的养护与管理。在保证交通功能的基础上,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体现环境生态的和谐与自然,营造生态与文化并重的高速公路景观。景观绿化设计尽量保护原生态自然环境,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条件,通过对边坡、隧道、互通等重要区域的自然式绿化和景观刻画,营造舒适、和谐、自然的公路路域环境,将公路融入到自然环境中,形成与周边良好的景观过渡,体现公路与自然友好共存、和谐相处的相互关系,让司机与乘客以公路为纽带亲近自然,感受自然带给人们的旷野之美,营造舒适、愉悦的行车视觉景观。

3基于生态恢复的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策略

3.1中间隔离带绿化景观设计

中间隔离带的绿色景观设计是公路绿色景观设计的重要部分,它具有一定的特性,对高速公路的行驶安全性有重大影响。在成宜高速公路项目中设计隔离带中心区的绿色景观时,科学地考虑竹子的种植距离,竹子高度和园艺形状,以免影响驾驶员的视线或其他感知。同时,不同区域对植物的要求不一,例如经常修剪区域和交叉路口的区域需要定期修剪,而且要根据植物的生长速度及时修剪以确保安全行驶。此外,公路隔离的一小片区域的特点是土壤较薄,在干旱季节需要增加水和肥料的管理。中央分隔带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司机视线,阻碍相反方向车辆眩光。其设计应该服从高速公路绿化的一般性原则,也就是安全性原则、美观性原则、生态性原则以及可持续性原则。绿化主要选用生长缓慢、抗污染、抗贫瘠、抗病虫害、抗风的乡土植物,并从气候、土壤适应性、防眩效果和色彩上整体考虑景观设计。植物配置上一般多用灌木辅以小乔木以及地被组成植物群落,景观效果较好。植物色彩不得过于艳丽,防止因过分夺目导致司机注意力分散。基于此,可以采用双行交替种植红绒球和塔柏的形式,以200m为组距,每组内红绒球种植长度为100m,塔柏种植长度为100m,下层撒播马尼拉草的方式进行绿化。除了塔柏和红绒球之外,还可以采用垂叶榕作为防眩植物间植红叶石楠等进行绿化。

3.2路侧绿化设计

路侧绿化的设计要点在于植物的选择要有针对性,耐贫瘠、固土能力强、生长周期快的树种较为适合。边坡高度H≤4m的边坡段,坡面距离土路肩外水平2.0m处种植常绿灌木双荚槐A,株距2.5m,护坡道种植常绿乔木马占相思,株距5m;在填方邊坡高度H>4m的拱形骨架段,路侧靠近护肩第一排拱形骨架中间处种植常绿灌木双荚槐A,株距2.3m(每个骨架内种植1株);护坡道种植常绿乔木马占相思,株距4.6m。挖方路侧绿化设计可以采用圬工与植物防护相结合的方法,除去圬工防护外,绿化在坡面、坡堑顶或平台均采取灌木栽植;在挡墙或护面墙路段考虑攀援植物绿色覆盖,上边坡内喷播植草、混播植草、喷射有机基材、生态袋植草等。

3.3互通立交区绿化景观设计

互通立交区在绿化景观建设中是比较简单且建设范围较小的区域,另外,由于互通立交区对行车安全基本不造成影响,所以其景观建设时对安全的考虑较少,基本不对竹子整体提出严格要求,因此也不需要工作人员及时修剪,只需要每年在春秋季节进行修整即可,此区域的绿色景观设计在高低设计,色彩运用上都比较自由,设计人员可以通过竹编工艺品,立牌等等文化物品,打造最美文化风景线,为行车人员提供更好的视觉效果。互通式立交的植物设计应该起到一定的安全效能作用,能够有效引导车流。其中在合流部分的三角区应保证视线通畅,只能种植低矮灌木或分叉点较高的乔木。除安全效能以外,互通景观设计要融入周边自然环境。景观设计要起到绿化、美化互通桥梁的作用,应以植物造景为主,绿化风格力争使互通区内的景观更加亲近自然。除此之外,还要体现广西各城市的风格特征,突出本地的文化内涵,增加区域识别性。在植物设计中要选择几种不同的本地乔木,搭配形态特征统一的灌木形成树群。风格要统一,韵律要有变化,形成具有不同特征的统一风格景观风貌。常采用的植物有:秋枫、红绒球、海桐、台湾相思、黄素梅、凤凰木、塔柏、小叶榕、大花紫薇等。

猜你喜欢

生态恢复高速公路
工程塑料防眩板在桂柳高速公路中的应用
大雪
为什么高速公路上不用路灯照明
城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原则及方法研究
苏州太湖湖滨湿地生态恢复模式与对策
乡土景观设计在玛纳斯河生态设计中的应用
轱辘心儿,高速公路上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