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自由教育理念下的小学劳动教育

2021-11-03王文琪赵荣辉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1年10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理念小学生

王文琪 赵荣辉

[摘    要]劳动是小学生与自然界接触的媒介,小学劳动教育为小学生的发展提供了现实路径。自由教育理念能够引导小学生在劳动实践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有效发挥主体作用,在自由探索中逐步成长为完整、和谐的人。通过对自由教育理念的剖析,在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挖掘小学劳动教育中的自由意蕴,从而探讨自由教育理念下的小学劳动教育实践路径。由此凸显自由教育理念在小学劳动教育中的价值体现,在价值建构基础上使其成为小学劳动教育实践行为的航向标,使自由教育理念真正贯彻到小学劳动教育中,实现小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的自由发展。

[关键词]自由教育;理念;小学生;劳动教育

自由是人的本性,是人类理性生长的应然需求。只有在自由状态下,个体才会发挥能动,主动建构道德观念,完善崇高品质。自由是人得以存在的根本,是人发展成“人”的铺垫。正因如此,自由教育理念才在探索人的自由本性的过程中得以呈现。自由教育理念将个体归置于自由的境地,通过主体意志在实践活动的开展中塑造自我。马克思认为,自由见之于活动恰恰是劳动。[1]可见,劳动与自由是息息相关的,倘若人在脱离劳动的状态下谈论自由,这种自由是空洞的,是没有现实价值的。为了将小学劳动教育中的自由意蕴外化于行,本文对自由教育理念的概念进行阐述,在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挖掘小学劳动教育的自由意蕴,从而探究如何有效开展小学劳动教育,进而能够更好地体现自由教育理念。

一、自由教育理念的内涵

《教育大辞典》对“自由教育”的解释是:见“文雅教育”,而“文雅教育”包含两种解释:(1)亦称“博雅教育”或“自由教育”,以一般文化修养课程为主要内容来促进人的智慧、道德和身体等多方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创始人为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2)提倡尊重儿童,促进儿童天性自由发展,使其成为自由人的教育思想。[2]

(一)尊重

尊重是自由教育理念的逻辑起点。弗洛姆强认为,尊重就是“努力地使对方根据自己的意图自行发展”。[3]这其中强调了尊重要给予行为主体充分的自由。尊重意味着要怀着认同、接受与信任的态度保持对他人的遵从。认同即对他人行为的认可与赞同,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独特的思维模式,在行为表现上自然有所差异。认同他人表现为在差异面前认可其观点、赞同其思想、承认其优势。接受即认识并理解个体间身心发展、认知程度的差异,从实际出发,予以不同层次的要求,使每个人都获得相应的机会与体验。信任是情感输出与理性思考交互下的混合体,表现出对他人能力的肯定,并产生一种敢于托付的态度与行为。

(二)平等

人生而平等,生而自由。平等是原生价值,是一切价值的基础。[4]平等是自由教育理念的轴心,体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关系。平等包含三方面,即人格平等、机会平等、权力平等。人格平等是一切平等的本源,平等促使每位受教育者在共同生存、共同交流、共同成长中塑造自我。机会平等表现在每位受教育者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价值,不会因为个体差异而被区别对待,同时克制任何人对各种机会的操纵和特权,使每位受教育者对于自身潜能的发掘和能力的培养拥有等同的机会和环境。权力平等表现为教育主客体均有权力参与制度的管理、流程的把控以及内容的设置中,通过双方的努力共同完成目标任务的实现。

(三)宽容

宽容是一种崇高的境界。作家房龙在其所著的《宽容》一书中引用了《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宽容”所下的定义:“宽容是应许对方有自由行动与抉择的权力,并以沉着公允的态度包容与常规观念存在差异的见解。”[5]这在一定义从自由的角度指出,公正對待差异是宽容概念的核心。宽容的理念会引导人们转变对待差异元素的态度,保持丰富的思想观念,维护内容的多样化,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多元发展。个人在自由教育体系下,只要不超出合理界限,无论做出何种选择、提出何种问题、创造何种思路,都应该被善待与包容。在理性判断与智慧的指导下,方可体悟到教育的真正含义,进而塑造出理想的自由人格。

二、小学劳动教育的自由意蕴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小学劳动教育正不断得到关注与强化。随着教育的人性化发展,以人性自由为主要根基,小学劳动教育的自由价值逐步凸显。通过挖掘小学劳动教育的自由成分,研究者发现其主要体现在劳动教育遵从主体、劳动教育崇尚平等、劳动教育包容多元。

(一)劳动教育遵从主体

意识决定行为,主体意识是支撑起劳动自由的关键。自由理念为劳动教育拓宽了发展空间,同时劳动教育的遵从原则也为自由教育理念提供了保障。劳动教育遵从主体表现为遵从主体选择自由、遵从主体行动自由、遵从主体人际自由。

遵从主体选择自由,以开阔的视角探寻目标。教师允许小学生持自由状态选择劳动内容,不再只以课本上的书面阐述作为学习任务,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亦可成为小学生学习的关注视点。遵从主体行动自由,以开放的模式进行运作。小学生可以自决选择劳动方法、自由搭配劳动伙伴、自主把握劳动时间。遵从主体人际自由,以协作的方式建构关系。小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与同伴协作配合,逐渐形成交往规则意识,进而实现人格的社会化。因此,遵从主体的小学劳动教育意味着要解除常规教育体制下的内部禁锢,使小学生在自由状态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自由实践中掌握劳动技能,收获劳动成果,实现劳动价值。

(二)劳动教育促进平等

平等是自由劳动的内在要求,自由劳动是实现平等的基本路径。小学劳动教育的平等观要求教育者以自由劳动为基本导向,为小学生提供相同的平台,使其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劳动促进平等主要表现为实践机会平等、实践资源平等、实践权力平等。

实践机会平等不仅是劳动教育平等的重要原则,也是劳动教育公平的体现。机会平等有利于小学生的自我实现,同时教育公平是小学生多元发展的保障,公平赋予劳动的合理化形式是小学生自由成长的基石。实践资源平等体现在资源的平均分配。资源分为物质资源与非物质资源。物质资源主要指可视化教具,非物质资源主要指知识与技能。教育者在进行授课时要关注到集体是否完整,确保每位学生的存在,并平均分配劳动工具,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位成员。实践权力平等,即小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具有相同的参与权、发言权与选择权,在劳动运作中自由行使权力,实现体力与智力的双向并行,在自由中实现全面发展。

(三)劳动教育包容多元

多元化一向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方针,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多元趋势,文化发展的多元倾向,教育也被要求多元。多元化劳动教育是现实社会生产力多元化发展的反映,小学劳动教育的多元性主要体现在多元主题、多元形式、多元目标。

多元主题为小学生提供不同的情景体验,小学生在情景切换中自主选择想要扮演的劳动角色,多样的角色体验可以为小学生积攒丰富的劳动经验,对其社会化成长起到铺垫作用。多元形式有利于小学生实现劳动创新,在形式的差异中增强小学生对劳动行为的敏感度,掌握对劳动技巧与劳动任务的配置方法,提升其在劳动过程中的应变能力。多元目标拓宽了小学生的劳动范畴,以开放的自由视角面对劳动任务,在实施劳动的过程中自然地融入自己的想法。在丰富的劳动训练中培养多元思维,通往全面发展的道路。

三、自由教育理念下的小学劳动教育实践路径

自由是人的本性,也是人的根本规定,但它往往处于潜隐的“沉睡”状态,需要教育的启蒙、引领和激发。[6]由自由演变而来的自由教育理念以小学劳动教育为载体,为小学生的自由发展提供可能性,以宽广的视角从小学生的应然需求出发为小学劳动教育注入新思路。自由教育理念下的小学劳动教育实践主要表现为自主实践明晰主体意识、民主实践彰显人格平等、多元实践培养创造能力。

(一)自主实践明晰主体意识

小学劳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小学生营造一种自主成长的氛围,从而呈现出小学生的内在精神状态。在劳动的过程中,小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实践深化自我认知,明确劳动价值,明晰主体意识。[7]自主实践主要体现在小学生能够自主参与、自主调节、自主互助。

自主参与即在劳动过程中小学生可以依据自身条件选择参与环节。例如,力气型学生适合搬运类劳动,细致型学生适合绘制类劳动,符合自身情况的劳动任务有利于小学生在自由施展各自的劳动天赋中获得成就感、建立自信心、提升内在动力。自主调节即小学生根据现实状况对劳动进程进行自主调整。当劳动进程受到现实阻碍时,可以选择转变路径。此外,教师在劳动完成后应对小学生进行赏识性评价,使其拥有足够的自信并对自我能力作出思考,为未来劳动规划做好铺垫。自主互助即小学生根据自身能力自主对需要帮助的同伴施以援手。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处于彼此的最近发展区,他们的认知水平会在同伴之间的互助学习中逐渐提高,劳动技能亦然。[8]可见,同伴互助可以对小学生劳动能力的提升起到关键作用。小学生通过自主互助,在交流合作中完成活动任务,分享活动过程,进而完成对劳动意识的自主性培养。

(二)民主实践彰显人格平等

民主是自由的先决条件,民主实践意味着在平等中自由活动。在杜威看来,衡量一个社会是否民主的标准主要有两条:一是看这个社会各个阶层或群体是否拥有数量更大、种类更多的共同利益;二是看社会内部各团体或群体之间是否能够自由地相互交流、相互影响。而要做到这一点,个体必须拥有民主的态度与精神,把民主当作一种生活方式。[9]由此可见,民主的因素包含共向性与交互性,群体在共同利益的导向下出现在同一场域,并保持自由的状态与他人互动。在此视角下,小学劳动教育中的民主实践即小学生在教师的宏观安排下以劳动任务为导向与外界进行自由互动。主要表现为个体自由、同伴互助、师生互学。

个体自由是彰显小学生人格平等的基础状态。个体自由的开放性为小学生提供劳动的多种可能,使小学生拥有选择自由。在民主实践中探索劳动精神,建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折射出自由劳动的真正意涵。同伴互助是彰显小学生人格平等的关键环节。小学生在同伴互助中可以打造学习共同体,发挥集体效应,将自由利益最大化。民主实践为小学生的社会化互动提供机会,使其在切身经历中获得真实感受,在自由互助中感知人格平等的存在。师生互学是彰显小学生人格平等的辅助要素。民主实践不仅体现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还涉及学生与教师的关系状态。在民主实践中,教师不只是领导者的角色,也同样是学习者,劳动目标是师生共同负责的任务。

(三)多元实践培养创造能力

从本质上来说,劳动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多元实践。劳动的过程是创造的过程,既是小学生创造对象世界的过程,也是其创造自身的过程。小学劳动教育为小学生实践创新提供载体,多元的生产活动能够发挥小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型劳动为创新型学习者注入了新支持,小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既要动手,也要动脑,体脑结合最能激发创造。[10]创造意味着打开束缚之门,在多元实践中以自由的状态通往自我思索的方向。多元实践主要体现在小学生在劳动的自由创造中掌握多元劳动技术、汲取多元劳动知识、开拓多元劳动思维。

掌握多元劳动技术需要小学生在劳动中积累劳动经验,并结合时代智能化特性,以未来的视角看待劳动,使经验在量变中发生质变。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在劳动前预设结果、在劳动中关注过程、在劳动后进行反思。消除整齐划一的形式作风,给予小学生自由实行劳动规划的权利,使小学生真正投入劳动,在提升劳动效率的同时掌握多元技术,培养创造能力。汲取多元劳动知识需要教师从多种视角规划劳动任务,使小学生的知识接触领域达到最大化。现代化视野给小学生带来的自然影响会使其在开展劳动时有许多新奇的观点,教师应该在此基础上给予小学生自由的劳动空间,使其掌握利于自身成长、满足时代需求、促进社会发展的多元劳动知识。劳动思维是决定着生产力发展的最基本思维,小学生的劳动思维与其对劳动的认识、感知、行为相互关联。多元思维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结果。思维是动态的,决定着劳动的开放性、拓展性、变通性,为小学生的自由天性提供施展的劳动空间,使其在自由的状态下真正实现对劳动的深层认识、良好感知以及创造能力。

总而言之,随着小学劳动教育的深入发展,劳动逐渐存在于小学生成长的各个角落。小学劳动应紧跟时代步伐,以人性自由作为根基,外化潜隐的自由成分,彰显自由的教育精神。教师应将自由教育理念的尊重、平等、宽容三原则应用到小学劳动教育课堂和生活中,使小学劳动教育遵从主体、促进平等、包容多元的特性在自由实践中体现出来,以此来完善小学劳动教育的自由体系,凸显小学劳动教育的自由精神。小学劳动教育通过自主实践、民主实践、多元实践三条路径以明晰小学生的主体意识、彰显小学生的人格平等、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倘若小学劳动教育呈非自由状态,小学生在固定的规则中必然会产生束缚感、紧张感与压力感,很容易造成劳动的形式化。因此,小学生只有在自由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才能真正投入劳动实践,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自由劳动,在劳动中获得自由的权力,从而体悟自由教育精神,感受劳动实践的价值。小学劳动教育在自由教育理念的引领下,能够帮助小学生走向自由的存在,使小学生成长为真正的“自由人”。

参考文献:

[1]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 (下)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K].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46.

[3]弗洛姆.爱的艺术[M].萨茹菲,译.北京:西苑出版社,2003:39.

[4]崔亚男.自由与平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重心差异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6.

[5]房龙,王锐.宽容[M].王阳光,译.吉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

[6]杨建朝.自由成“人”:人性视角的教育精神[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193.

[7]赵荣辉.劳动教育:儿童确证自我的媒介[J].教育学术月刊,2011(10):6-9.

[8]汪丹.“自主—互助学习型”教学模式,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人——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有效教学模式初探[J].吉林教育,2017(9):108.

[9]約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92.

[10]汪萍.高校劳动教育的发展历程、基本经验与进路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12):12-16.

(责任编辑:刘莹)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理念小学生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用心处事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
现代陶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