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医疗机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的问题及建议
2021-11-03陈梦
陈梦
摘 要:医教研同步发展是如今对大型公立医院的基础性要求。过去的几十年中,很多的大型公立医院将发展的侧重点放在医疗上,一味追求规模的扩张,将资源大量投入到兴建分院,引进设备中,追求住院人次的增长,床位使用率的提升,却忽略了对科研的投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和改革措施来规范和优化科研经费管理。然而医疗机构在科研经费的管理中却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本文尽可能的从细节处指出问题所在,并从制度上、流程上提出有效解决对策,帮助医疗机构提升科研经费管理水平。
关键词:医院;科研项目;经费管理
科研成果的不断涌现是实现医疗创新与进步的源动力。如今,医疗行业竞争加剧, 国家对科研的重视和投入不断增加,公立医疗机构开始逐渐意识到提升科研水平对医院发展的重要性。甚至每年11月更新的复旦版医院排行榜,也是从专科声誉和科研学术两个指标来对国内的医疗机构进行评价打分排名。所以加大科研发展力度不但可以为医院获取多渠道的资金支持,还能促进更高效的医疗技术和治疗方案的诞生。提高医院声誉,增强医院的竞争力,使民众受惠。
每年8月各家医院都翘首以盼,希望能在国自然基金项目放榜中收获颇丰。但项目争取到后,各家医院对项目经费的管理水平却是参差不齐。众所周知,科研项目结项验收时经费的使用需经过严格的审计,经费使用不规范将为医院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会影响科研项目验收,影响科研成果的产出,影响项目负责人再次申请新的科研项目。
科研经费主要包括横向科研经费、纵向科研经费以及医院配套经费。横向科研经费是指项目负责人或科室经批准与其他单位形成的委托或联合研究而收到的研究经费;纵向科研经费指各级政府部门批准立项、拨款的经费;配套经费主要是医院为鼓励和支持科研项目的申报,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以纵向资金为基础,按照医院奖励政策核算给予的资金支持。
一、医院在科研经费管理时常见的问题
(一)管理层缺乏重视
由于管理层对科研工作的重视度不够,或是科研经费的体量较小,使得很多医院对科研经费疏于管理。项目负责人甚至医院的管理层认为项目经费是属于项目的,医院仅代为保管,但不对其负责,由项目负责人全权决定经费的使用,对其负全部责任。因此很多医院对科研经费的内控管理较为薄弱,没有进行严谨的制度规范,也未对其使用进行指导、把关与监督。致使科研经费开支不合理、不规范,验收中暴露大量问题。
(二)政策落实不到位
部分医院依据相关政策要求制定了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但是实际工作中却没有坚决落实,诸多漏洞没有认真识别并防范。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①项目中列支不相关费用。如:购置常规办公设备、普通办公材料;列支日常办公的水、电、燃料、电话、网络等费用;报销与项目不相关的论文版面费、差旅费等。②不合理的发放人员费用。如:给项目组成员发放专家咨询费;给事业单位编制内人员发放劳务费;超标准发放劳务费和专家咨询费等。③虚构开支,套取项目经费。如:编造虚假合同购置耗材或委托测试化验加工、虚构人员发放劳务费或专家咨询费等。④以测试化验加工费之名转包科研任务。⑤拆单报销,规避管理。如:单位规定购置五万以上设备、耗材需确定采购方式由招采中心组织采购。提单人将同一笔业务拆分成多张五万以下的发票,分多笔支付并列支,以此规避审批。
(三)审批流程设置不合理
管理层在分工授权上存在着交叉现象,科研项目支出的审批可能授权于分管科研的领导同时又授权于该项目负责人所在的业务科室分管领导。于是产生两相推诿现象。例如:科研项目借款作为科研经费支出,须经分管科研的院领导审批;但同时它属于借款业务,应由分管该业务科室的院领导审批。
(四)项目执行进度与经费开支进度不匹配
由于对项目经费没有进行合理的开支规划,即将结项时经费却有大量剩余,为避免经费收回,项目负责人往往突击花钱,或是由财务调账,将其他项目的经费开支调入本项目。从而造成项目的执行进度与经费开支明显不匹配。
(五)配套经费设置不合理
为了体现医院对科研项目的鼓励和支持,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很多医院制定了科研奖励管理制度。例如:对于以医院为第一申报单位立项的国家级项目,按照其获得的纵向经费1:1进行配套,项目支出优先使用外部经费,項目到期两年后,未使用完的由医院统一收回。实际中一方面1:1配套比例较为笼统,各项目预算不同,优先使用纵向经费后,部分项目配套经费会出现大量结余,出现“花不完”的情况。另一方面两年收回的政策遭到项目负责人的抵触。实际管理中,结项五年以上仍在开支的项目大有其数。无限期的使用不合理的增大了管理难度,越到后期支出的内容与项目相关性越小。
二、 针对以上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共性问题,笔者提出以下改善措施
(一)建立多部门协调配合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式
项目负责人为科研项目的第一责任人,应当研究经费使用范围,编制经费预算,真实、合理合规的使用科研经费;科研处是科研经费管理监督部门,负责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指导并协助项目负责人申请、管理和开支项目经费;财务部门应当指导
科研项目负责人编制项目预算,协助科研处加强经费支出的合理合规性审批;招采中心对设备、耗材进行采购管理;审计处协助科研处进行科研经费的监督。各部门加强沟通与协调,分工明确,权责清晰,才能有效提升项目经费的使用效率。
(二)构建完善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科研处应当牵头完善科研经费的管理制度。对于中央关于科研经费的相关制度认真研读,掌握文件精神,在医院上传下达。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医院在科研经费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与漏洞,制定适应医院实际情况,符合内控要求的经费管理制度。例如:确定人员经费的开支范围与发放标准;设备采购、报销差旅等部分开支事项须经事前审批;一定金额以上的购买商品与服务业务需由招采中心选定采购方式,确定合作方并签订合同;严禁转包科研任务;严禁拆单报销;严禁无合理依据随意调账等。
(三)设置合理的科研经费审批流程,明确审批职责
科学合理的审批流设计,可以明确岗位之间的职责所在。项目负责人对支出事项进行认可;科研处对项目真实存在,支出事项与项目明确相关,支出的金额和范围合规,符合预算要求进行审批。财务初审对发票、合同等原始凭证是否真实齐全、劳务费是否超标等开支的规范性进行审批。分管院领导在支出金额授权的范围内进行最后决策,决定支付与否。资金复审复核账号、开户行、人员经费是否自动计税后完成审批流程,传递至出纳会计等待支付。明确的岗位职责可以避免岗位间的互相推诿。严格的按照岗位职责在每个流程节点进行审批,可以极大的提升制度的执行度,有效识别不相关费用、不合理的开支项目。
(四)提高预算管控力度
预算是经费管控最有力的工具之一。除项目申报时编制的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预算外,财务部门还应当指导项目负责人编制每年度甚至每季度的支出预算,在预算范围内合理开支。科研处应当审核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并监督其执行。通过对预算编制和执行的把控,可以引导科研项目按进度有计划的规范进行,避免项目临近到期时突击花钱的现象。
(五)强化对科研经费的监督和检查
医院应当建立经费的考核制度,将监督机制设计到业务的整个流程中,除了事前审批、事中的经费审核、财务审核、事后的绩效考核、验收评价外,还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对科研项目的审计监督。定期、不定期抽取部分项目进行审查。审查的重点为:①大额、高频支出是否单据齐全,能够佐证支出的真实性与合规性,审查审批流是否完备,每个节点是否均严格履行审批职责。②是否存在虚构支出,伪造合同、拆单报销等现象。③项目支出是否达到进度要求,支出进度是否与其匹配。
审查结果予以通报并奖惩。 经费配套制度可纳入审查结果的奖惩制度中,由原先的分类按纵向经费比例配套改为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配套。项目与支出进度达到一定阶段释放部分的配套额度,发现经费违规使用的现象扣减配套额度。这样能够更好的发挥配套制度的激励作用,也能避免不必要的经费浪费。
(六)加强信息化管理手段
加强信息化建设可以使科研管理工作更加高效,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多的便捷,让他们将精力更多投入到科研本身,而不是繁琐的管理事务中。目前很多医院也在引入科研信息化管理平台来对包括科研经费在内的科研事务进行管理。比如建立科研耗材超市,由医院统一采购科研常用耗材,项目负责人需要时只需在超市中刷项目编码申领即可。手机端添加应用小程序,使科研人员可以随时查询项目可用经费余额等相关信息。同时提高信息化程度也是加强内控管理的需求,采用信息化手段管理科研经费,将每个业务流程嵌入系统之中,避免刻意造假和规避管理的现象。
2021年8月,最新发布了《科研经费管理再迎改革,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意见从扩大经费管理自主权、完善拨付机制、加大激励力度、减轻科研人员事务性负担、创新财政科研经费投入与支持方式、改进绩效管理与监督、组织实施七个方面提出指导,旨在为科研人员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经费支持,提高科研人员的自主权。事实上,这将对科研经费的内控管理产生更多的依赖。加强经费管理,让资源流入到最创新最先进的科研项目中,为广大患者造福。
参考文献:
[1]孙淑娅.基于業财融合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财务管理与探讨,2017.
[2]肖俏 . 政府会计制度下医院科研项目预算管理系统的探讨 [J].中国卫生产业 ,2020,17(5):105-109.
[3]戴建青,张骞.大数据视阈下的高校科研经费精准管理研究[J].会计之友,2019, (8).
[4]刘慧,顾向东. 浅议新形势下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4.
[5]胡朝阳.大数据与企业会计业务流程重构探析[J].财会通讯,2018,(7):1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