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衔接的实践研究

2021-11-03汤孜

教育界·A 2021年10期
关键词:衔接教学任务驱动法小学信息技术

汤孜

【摘要】为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及学科素养,教师应注重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衔接。文章以教学目标设计为基本点,以教学框架设计为重点,以“制作迷人风光网页”为例,探讨了有效衔接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方法,为保障教学框架的深度运用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衔接教学;任务驱动法

一、引言

当前,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在社会各领域中,是新时代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技术能力之一[1]。为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信息技术教师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效衔接,运用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提高教学效果[1]。据此,本文以“制作迷人风光网页”为例,设计小学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衔接的教学目标,并设计教学框架,为保障教学框架的有效运用以及提高教学质量提出相应建议。

二、小学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衔接的教学目标设计

为提高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衔接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以以任务驱动法为核心,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如表1),理清教学内容,为教学框架的有效设计奠定基础[2]。

三、小学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衔接的教学框架设计与应用

(一)小学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衔接的教学框架设计

在明確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应设计小学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衔接的教学框架,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促进教学质量及学生素质能力的提升[2]。“制作迷人风光网页”教学框架设计如表2所示。

(二)小学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衔接的教学框架应用

1.应用任务驱动法,有效导入课程内容

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中含有部分理论知识,对于小学生而言,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枯燥且难懂,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进而导致信息技术教学难以与课堂教学有效衔接与融合[3]。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任务驱动法导入课程内容,使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课程的魅力,为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奠定基础[3]。

在“制作迷人风光网页”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优美的风光网页,并为学生设置任务:“请同学们指出网页中精彩的设计内容,并思考如何才能够完成这些精彩设计?”随后,学生进入思考和探讨的状态,有效激发了探索兴趣[4]。然后,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小明喜欢浏览网页,在网络旅游发展愈加快速的背景下,小明想将自己喜欢的风景制作成网页,提供给需要的人进行浏览和观赏。但是小明不会制作风光网页,同学们可以帮助小明吗?”情景和任务的设置,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若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未得到充分调动,教师可以运用游戏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等,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衔接与融合,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牢固掌握信息技术知识[4]。

2.应用演示教学法,渗透信息技术知识

确保学生紧跟教师的步伐是提高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衔接有效性的重要落脚点。为有效渗透信息技术知识,保证学生跟上教师节奏,教师应基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演示教学法是教师通过课件演示的方式,边演示边教学,有利于时刻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确保学生紧跟教师的教学步伐,为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衔接,以及实现信息技术知识的有效渗透提供保障。

在“制作迷人风光网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演示视频。在学生观看演示视频的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讲述视频中的具体内容。

第1步,启动Front Page,执行“文件”菜单中的“打开”命令,打开站点。

第2步,制作艺术字标题。首先,打开Word窗口,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按钮,在Word窗口的页面中制作艺术字“迷人风光”。其次,选定制作好的艺术字,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按钮,把它复制到剪贴板中。再次,单击任务栏中的按钮,使Front Page窗口成为当前窗口,再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按钮,把制作好的艺术字粘贴到编辑区中。最后,适当调整艺术字在网页中的大小和位置。

第3步,插入表格。依次打开“表格”菜单、“插入”菜单,单击其中的“表格”命令,打开“插入表格”对话框,在页面中插入一个15行3列的表格。合并最后两行的单元格,表格宽度调整为整个页面的80%,对齐方式选择“水平居中”,浏览时不显示边框。

第4步,依次打开“插入”菜单、“图片”菜单,单击其中的“剪贴画”命令,打开“剪贴画库”对话框,从“Welb符号”中选择一种合适的图形符号插入第1行第1列的单元格中。

第5步,用“复制”“粘贴”的方法,在其他相应单元格中插入图形符号。

第6步,在表格的单元格中输入相应的地名。

第7步,左右拖动单元格之间的表格线,适当调整列宽。

第8步,在表格的第14行单元格中插入一条水平线,再把首页文件中的版本信息复制到最后一行的单元格中。

第9步,保存并浏览网页。

在演示教学法中,学生可以紧跟教师的步伐进行知识学习与探索。若在此过程中出现学生理解不充分等问题,教师应及时停止演示教学,并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解答疑惑,从而在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程度的基础上,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为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发展提供保障。

3.应用多样教学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应用多样教学法,有利于在充分分析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开展具有针对性和全面性的教学。特别是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为有效衔接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教师需要综合运用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和游戏教学法等,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全面提高。

在“制作迷人风光网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为学生设置任务:“在创建超链接的操作中,被链接网页的默认打开方式是在原来的IE窗口中打开新网页。这样,原来的网页会被覆盖。请同学们探索修改网页打开方式的操作方法。”

随后,有学生回答修改网页打开方式的操作方法如下。

第1步,在Front Page窗口中打开含有超链接的网页。

第2步,右击含有超链接的文字或图标,弹出快捷菜单时,单击“超链接属性”命令,打开“编辑超链接”对话框。

第3步,在对话框下方的“可选”栏中单击“目标框架”右侧按钮,打开“目标框架”对话框。

第4步:在“公用的目标区”列表框中选择“新建窗口”选项。

第5步:依次单击按钮,关闭打开的对话框。

在学生完成探索后,教师应适当给予评价,并针对学生的探索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为学生下次进行知识探索提供借鉴。需要注意的是,在任务探索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各小组学生的探索情况,适当给予学生指导,从而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探索,在有效提高信息技術在课堂教学中融合程度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及素养提供帮助。

四、保障教学框架有效运用的建议

为保障教学框架的有效应用,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在教学实践开始前,教师应综合分析教学实践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设计具有针对性、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

第二,为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教师应认识到教学导入环节及教学衔接环节的重要性,应用游戏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发挥教学引导作用,确保学生紧跟教师的教学步伐,持续深入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第三,信息技术教学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育与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开展“分层指导”教学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充足、自由的知识探索空间,以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五、结语

信息技术是新时代学生必备的技术能力。为有效衔接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教师应先设计适宜的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综合运用任务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演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搭建桥梁,对提高教学质量、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与素养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杨婉秋,李淑文.美国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以PhET数学互动仿真程序的研发与应用为例[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9(08):63-72.

郭守超,周睿,邓常梅,等.基于App Inventor和计算思维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03):91-96.

李虎林.信息技术与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的深度融合:内涵与实践路径[J].教师教育研究,2018,30(06):12-17.

龙金顺.信息技术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评《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融合研究》[J].中国科技论文,2019(10):I0017.

猜你喜欢

衔接教学任务驱动法小学信息技术
胶囊剂的制备课程教学设计
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法在土木工程测量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创客教育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
例谈如何进行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
任务驱动法在车工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初、高中化学计算衔接教学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