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
2021-11-03柴坤
摘 要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精练,情感强烈,意境优美,表现手法独特,是小学生接触古典文学的最佳启蒙教材。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更加重视古诗词的教学,“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数量比人教版多55篇,增幅达80%。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抓诵读,赏诗韵;抓方法,悟诗意;抓诗景,品诗境;抓诗眼,感诗情等,构建起一个充满生趣灵动的课堂,进而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赏析能力。
关键词 “部编本”教材;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1)06-0052-02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古诗词脍炙人口,语言精练,情感强烈,意境优美,表现手法独特,是小学生接触古典文学的最佳启蒙教材。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更加重视古诗词的教学,其中的一个重要体现便是“部编本”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篇目有大幅度的增加。例如,小学12册教材共选用古诗词132篇,占课文总数的30%左右,比原有人教版语文教材增加55篇,增幅达80%。因此,教师不仅要重视古诗词的教学,还应探讨古诗词教学的方法,把握好“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古诗词教学的侧重点,这对教师顺利开展教学尤为重要。
一、抓诵读,赏诗韵
古诗词一般都讲究韵律,特别是其中的格律诗和词曲都有严格的平仄和韵律要求,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具有节奏美,富有音乐美。“部编本”语文教材总编温儒敏教授曾指出:“怎样教好古诗文的课?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反复诵读,读得滚瓜烂熟,不用有过多的阐释,也不要太多活动,宁可多读几遍、多读几篇。”由此可以看出,通过诵读欣赏古诗词优美的意境,感受和理解古诗的思想内容,是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基本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引导学生诵读古诗词,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同时还要传授给学生读出古诗词美感的方法。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首先,教师要教会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按音节兼顾诗句意义来划分诗歌节奏,理清韵律。五言诗一般按“二一二”或者“二三”的节奏诵读,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中“故人╱具╱鸡黍”,也可读为“故人╱具鸡黍”。七言诗一般按“二二三”节奏诵读,如李白的《望天门山》中“天门/中断/楚江開”。然后,教师可在此基础上进行示范朗读指导。在朗读时,教师应要求学生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在每个节奏后要有轻短的拖音,有短暂的停顿,还要注意语气的轻重、语调的高低等。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使他们初步从整体上感受到诗中的语言美和节奏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最后,教师要在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情感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歌意境,有感情诵读,与作者产生共鸣。
二、抓方法,悟诗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对处于不同阶段的小学生学习古诗词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第一学段“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1];第二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2];第三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3]。从中可以看到,通过诵读古诗词,体验其中的思想情感,领悟古诗词背后的意蕴,是学生学习古诗词要到达的重要目标。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领悟古诗词的大体意思。在教学中,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尝试:一是让学生通过注释把握关键词语的意思,然后连词成句,理解整首古诗的意思。如,教学陆游的《示儿》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原”“九州”“王师”“乃翁”几个难懂的词语意思,然后引导学生说出陆游临终绝笔的主要内容。二是用启迪想象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基本内容。如,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教师可以先讲述汪伦和李白成为好朋友的故事:汪伦听说李白来到了自己的家乡之后,专门写了一封信给李白:“先生好游乎?我们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我们有万家酒店。”李白接信后十分高兴,欣然前往。可是到了桃花庄上一看,仅桃花潭一圈桃花,仅有姓万的人家开了一家酒店。李白没有生气,反而和汪伦饮酒论诗,成了知己好友。然后,教师可以启迪学生想象: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和自己的偶像——大诗人李白离别,汪伦是怎样相送的呢?为什么汪伦偏偏等李白乘上小船即将要走时,才急急忙忙赶来相送呢?这一系列的问题便将古诗的内容串联起来,学生结合插图和相关诗句,联系实际生活经验展开想象,很快就能理解古诗的意思。
三、抓诗景,品诗境
写景状物、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是古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诗歌艺术中出现的景并不是自然形态下的景,而是在特定情感的支配下经提炼取舍所创造的景,它浸透着诗人的主观感情,而自然界中的山、水、花、草只不过是表达个人情感的依托物。”[4]古诗词意境之美表现在情、意与境结合的妙合无间,并通过多种不同的形式展示出来,呈现出不同的风采。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抓住有代表性的景物,引导学生分析感悟,对于学生归纳诗词的思想内容,领会意境美,不无裨益。如,在《暮江吟》一诗中,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初读古诗理解大意,并提取诗中所描写的景物——“残阳”[DK1]“江”[DK1]“露”[DK1]“月”,接着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将之想象成两幅图:夕阳斜照图、新月露珠图。然后,教师应指导学生抓住前两行“铺”“瑟”“红”几个关键字,感受夕阳独特的柔和,而江水因为受光不同,呈现出红色和碧色两种颜色,进而体会江水光色的瞬息变化;在后两行抓住“似珍珠”“似弓”两个比喻句,感受露珠的圆润光泽和月牙弯弯的形状美。最后,教师应通过整诗品读让学生想象诗人所描绘的暮江风景图,并配以舒缓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品味诗中所创造出的和谐、宁静的意境,感受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四、抓诗眼,感诗情
“诗是情感表达宣泄的载体,无情感亦无诗,即使是哲理诗、咏物诗与现今流行的口水诗,那里面也是流露出了某种情感的。”[5]一首诗中最能表达诗人感情的字、词,便是这首诗的“诗眼”。这个字、词是经过诗人反复推敲才得出的,读者找到了诗眼就等于掌握了诗人的情感。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诗的理解和体验,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在古诗词教学中,笔者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诗眼”,并适时地引入作者信息及创作背景资料、其他相关作品等,让学生感受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示儿》是陆游的临终绝笔诗,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忘收复失地,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在教学时,笔者首先让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大意,引导学生抓住诗眼“悲”字展开研讨,并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悲”字如何奠定全诗的情感基调?诗人为什么而悲?为谁而悲?根据诗意,学生很自然地体会到,诗人是因为不能看到祖国统一而悲。为了让学生深入领会诗的思想内涵,笔者相继出示了战争中老百姓苦难生活的资料,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悲”。接着,笔者展示了陆游的其他爱国诗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进一步感受陆游是为人民的苦难生活而悲,为自己不能为国效力和不能驰骋疆场而悲。然后,笔者引导学生迁移学法,抓住第三、四句“无忘”这个关键词,让学生继续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一悲一盼之间反映的是对祖国深沉的爱。最后,笔者结合陆游生平,拓展延伸相关诗句,引发情感共鸣,让学生于无声处接受爱国情感的熏陶感染,丰富语言积累。
(柴坤,济南市章丘区东山小学,济南 250200)
参考文献:
[1][2][3]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8,10,13.
[4] 马爱菊.古诗词的意境美——古诗词欣赏在教学中的运用[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2):180-181.
[5] 刘益善.刘益善文集 2 散文卷[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216.
责任编辑:谢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