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探讨
2021-11-03余学英
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能力。就语文学科而言,新课程改革立足两大考试(学考和高考),提升学生的四项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傳承与理解),落实六个层级能力(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合作探究)培养,在考试内容和评价模式上都和以往有着很大区别。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必须要转变语文的教学方式,进而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第一,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整合性和综合性特征。
在语文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考试评价的形式和内容都与新课程改革所强调的理念越来越接近。
回顾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评价内容和测试内容,不难看出,不同的试题板块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很多命题者对考试内容、板块之间的内在联系都较为重视。所以,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必须要对教学内容的整合性以及综合性有更多的关注。教师应基于知识的紧密联系开展教学,让知识点“连线成面”,引导学生及时整合归纳,更好地把握系统性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第二,教师要根据语文学习任务群进行创造性教学。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学习任务群的概念,并且对选修和必修的课程进行了合理整合,设计了18个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不仅能够将语文教学内容的性质体现出来,还能够体现出课程组织形式的鲜活特点。从授课的角度来看,学习任务群既包括具体的学习内容,又包括言语实践活动以及与之适切的学习方式。可以说,它整合了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重新建构了语文课程的内容系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以及意义有深刻的认识,要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落实学习任务群,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适应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的要求。
第三,教师要开展深阅读式的语文教学。
深阅读是读者这一具有心智能力的有机体与适合其条件的阅读对象相遇,在适宜的情境下产生积极的行为动力,进而发展而来的高参与度的阅读行为。对于面临高考的高中学生来说,深阅读不但能够让学生对当下世界的变迁更加了解,还能够使其视野更加开阔,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深阅读的体验,学生不仅能读出文本的深层之义、暗藏之象与隐藏之情,还能读出文本的主旨和用意,提升语文综合素养与能力。但是在目前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实践当中,学生主要围绕考试可能涉及的阅读理解内容来展开针对性阅读训练,因此阅读内容多是与考试内容紧密关联的单一训练材料。这样的阅读无法有效提升学生写作及阅读理解等方面的能力,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尝试运用专题阅读或比较阅读的方式,创造良好的深阅读课堂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还可以在阅读训练的过程中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向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要对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进行转变,并且要适当地调整教学策略。教师应以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理念为指导思想,要以培育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目的,有机结合各种教学方法,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优化学生的学习环节,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质疑,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精神,对学生的独到见解给予充分的欣赏和尊重,将广阔的发展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现,以促进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样不仅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而且能让学生发展个性、提升素养,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余学英,湖北小池滨江高级中学,湖北 黄冈430012)
实习编辑:刘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