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节苷脂联合银杏叶提取物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疗效观察
2021-11-03陈国强陈修卫莫桂芳
陈国强 陈修卫 莫桂芳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多发于50~80岁中老年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为发病高峰年龄,床常见病因包括血液成分改变、血管壁病变及血流动力学变化。近几年我国的医疗技术不断进步,已经很大程度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但缺血性脑血管病仍然是导致人死亡的主要三大疾病之一,在我国该病的死亡率仅次于心脏病和癌症[1],且在治愈后的多数幸存者中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损伤,严重影响患者和其家属的生活质量。目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治疗主要目的为限制脑梗死病灶范围扩大,并修复患者受损的神经功能。神经节苷脂是一种神经修复药物,能促进损伤的神经功能系统恢复;银杏叶提取物是一种中成药,具有血液调节作用,两者皆可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2]。此次研究中,主要采用神经节苷脂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并对比观察其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8例缺血性脑血管患者,纳入标准:患者均为初次发病;患者符合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排除标准:肝肾功能异常;对本次研究药物过敏;患有感染性疾病。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单一组与联合组,各34例。单一组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40~72岁,平均(61.32±7.32)岁;合并症:糖尿病10例、高脂血症10例,高血压14例。联合组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40~73岁,平均(62.32±5.33)岁;合并症:糖尿病8例,高脂血症9例,高血压1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均在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控制血糖、降血压、调血脂等。单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钠,具体为采用注射液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85,规格:40 mg)静脉滴注治疗,60 mg/次,用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d,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联合组则在单一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银杏叶提取物滴剂(德国威玛舒培博士药厂,注册证号H20140770,规格30 ml∶1.2 g)治疗,20 ml/次,将其滴入温水中服用,2~3次/d,以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进行分析,并统计其临床疗效。(1)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估,评估内容有语言、感觉、视野、意识水平、上下肢运动等。分值范围在0~42分,分值越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2)血液流变学:患者在治疗前后需空腹12 h以上,抽取手肘静脉血5 ml,离心后去血清,采用血液流变学分析仪检测患儿的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3)临床疗效:①显效,治疗后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75%~95%,临床症状全部消退;②有效,治疗后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17%~74%,临床症状基本消退;③无效,治疗后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幅度小于17%,临床症状没有消退。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神经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单一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对比 [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对比 [分,(±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单一组(n=34) 17.90±1.77 10.62±1.67 14.358 0.034联合组(n=34) 17.82±1.24 5.39±1.92 27.191 0.023 t值 1.689 10.276 P值 0.065 0.042
2.2 两组血液流变学比较
治疗前,两组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单一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 (±s)
组别 全血低切黏度(mPa·s) 血浆黏度(mPa·s) 血细胞比容(%)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单一组(n=34) 12.28±1.05 10.23±0.89 5.32±0.35 2.36±0.35 53.56±2.35 46.98±2.70联合组(n=34) 12.96±1.67 8.23±0.85 5.30±0.41 1.42±0.32 53.78±2.49 42.21±2.13 t值 1.124 8.126 0.186 9.911 0.321 6.935 P值 0.065 0.023 0.072 0.028 0.071 0.025
2.3 两组疗效比较
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明显低于单一组的82.35%(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该病是由脑部血循环障碍造成的缺血、缺氧,而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性坏死[3]。相关资料显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死亡率等特点,患者同时还会伴发肢体偏瘫、感觉障碍及神经障碍,严重者会呼吸或心脏骤停。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医学者也在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有临床研究发现,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多为血液及血管发生改变,患者经过治疗后,神经功能伴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在日后临床治疗中,修复患者神经功能系统和增加血液流动是治疗的关键[4]。神经节苷脂主要用于治疗血管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但研究发现单一使用神经节苷脂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其疗效未达到理想效果,银杏叶提取物是现代科学技术开发植物药最成功的案例之一,其药用价值和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
神经节苷脂是神经细胞膜的天然组成部分,属于复合糖脂一类。神经节苷脂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中,大多数存在于哺乳动物的神经元细胞,主要成分有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辅料为、氯化钠、磷酸二氢钠及磷酸氢二钠[5]。研究表明,神经节苷脂的糖基含有鞘糖脂,而鞘糖脂在神经冲动传递中起重要作用,神经节苷脂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神经系统功能损伤有很好的修复作用,其原理在于神经节苷脂参与神经元的细胞迁移、生长、表型的表达、分化及神经生长锥的定向延伸,因此,神经节苷脂具有神经修复及神经保护双重作用[6]。有临床治疗发现,缺血性脑血管主要病因为血液成分改变、血管壁病变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神经节苷脂主要作用为修复神经功能系统,因此该药对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及血脉扩张治疗效果不佳[7]。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医学者发现缺血性脑血管患者采用神经节苷脂联合银杏提取物治疗比单一使用神经节苷脂治疗效果更好。本次研究中,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明显低于单一组的82.35%(P<0.05)。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是细胞中释放的介质,而释放的介质会导致血小板聚集在一处。有临床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血流量降低及神经细胞损伤是高含量的血小板活化因子引起的。银杏叶提取物主要成分为银杏黄酮苷与萜类内酯,萜类内酯具有很强的拮抗作用,能竞争性的与PAF的膜受体结合而拮抗PAF的作用,从而抑制血小板的凝血,达到防治血栓复发的效果[8]。银杏黄酮苷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作用,可抑制细胞膜的脂质发生过氧化反应,防止自由基对机体造成的血栓、保护梗死后的脑组织及细胞膜[9]。本次研究中,联合组治疗后的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有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银杏叶提取物还具有增大缺血组织对氧及葡萄糖的供应量及增强某些中枢胆碱能系统的功能[10]。可通过刺激儿茶酚胺的释放和抑制其降解,并刺激前列环素和内皮舒张因子的生成而产生动脉舒张作用,保持动脉和静脉血管的张力。同时银杏叶提取物还具有降低全血黏度,增强红白细胞的可塑性,可令人体的血管循环更加有效率,提升人体血液循环,对循环系统中的动脉和毛细血管都有同样作用[11-12]。本次研究中,联合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单一组(P<0.05)。由此可见,联合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患者神经系统功能恢复具有一定影响。
综上所述,神经节苷脂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血液流变学及修复神经系统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