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细点·显思维·强实践
——“有目的地阅读”单元教学探索
2021-11-03方熳丽
□ 方熳丽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编排了四个阅读策略单元。其中,六年级上册“有目的地阅读”单元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阅读策略单元,它承担着对前三个阅读策略单元学习成果进行总结与优化的重任。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好课文这个例子,让学生在自我监控、享受阅读的同时,实现对阅读行为的定向管理,是一大挑战。为防止出现“阅读方法”等同“阅读策略”、“知识目标”侵占“阅读目标”、“理性分析”替代“阅读实践”、“浅层学习”当作“深度学习”等情况,教师须立足整体,构建能落实要点的学习框架,设计能凸显思维的评估体系,引导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练用阅读策略。
一、构建有意义的学习框架,明确能力指向
学生在阅读时需要调用认知能力,运用一些技巧提取文章的重要信息,还需要运用元认知策略,即在思考学习的过程中,制订相关学习计划,监控学习任务,进行自我管理,实施评价活动。了解学生在不同阅读阶段所需的阅读策略(如表1),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
表1
续表
为达成学习目标,引领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教师可通过梳理学习板块,明确各板块的功能与能力指向,让教学过程清晰有导向,目标达成有迹可循。以《竹节人》为例,见表2。
表2
由此可见,对本单元阅读策略进行分析,便于教师在阅读实施的各阶段,有目的地推进各项学习活动。对每一课的教学进行板块式设计与能力指向提炼,有助于教师自查教学策略目标的达成情况。可以说,构建有意义的学习框架,是开展阅读策略教学的必要条件。
二、设计有指向的评估体系,精准把握学情
阅读策略单元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不能像普通单元一样教学,其教学效果评价指向的不是知识的获得,而是策略的运用。因此,要设计有指向的评估体系,帮助教师检验并监测学生阅读策略的掌握情况。
(一)计划书:发挥引导作用
凡事预则立。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计划书可以引导学生课前进行设想、构思、自学,课中有目的、有步骤地一步一步去实现学习目标,课后对照计划检查自己的学习完成情况。表3是本单元学习前学生填写的学习计划书。
表3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通过自主阅读,独立完成计划书,在填写的过程中,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学习要求有了整体的了解,并回忆起已学的阅读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填写情况,对学生所掌握的阅读方法有了基本的了解,为后续的阅读策略教学做好准备。
(二)任务单:展现学习能力
任务单的作用是向学生提出认知要求和进行方法指导。同时,任务单也可以展现学生的学习能力。下面是学习《宇宙生命之谜》时用到的任务单。
任务单中的每一个理由都能较准确地反映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必须综合运用“猜读”“提出问题”“圈画关键词”“分析信息”等阅读方法。教师凭借任务单完成的质量,判断学生迁移和运用阅读策略的能力,进而改进教学,加强指导。
(三)整理图:完成知识归纳
知识整理图是把所学的内容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进行整理并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的一种图式。它将抽象的知识可视化,帮助学生加强记忆。图1 是学完“有目的地阅读”单元后学生整理的知识图谱。
图1
通过整理本单元所学课文及用到的阅读方法,阅读策略在学生的脑海中再一次复现。学生在这样的整理活动中,可以查漏补缺,复习巩固,强化对阅读策略的掌握。
(四)访谈录:记录学习心得
写访谈录是教学中经常用到的一种评估教学效果的方法。在上完《竹节人》一课后,为了及时了解学生掌握阅读策略的情况,教师对个别学生进行了访谈。片段如下。
师:《竹节人》这篇课文,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学习活动?
生:写竹节人制作指南。
师:你是怎么完成竹节人制作指南的?
生:先找到相关的段落,再按要求找相关的句子,最后找关键词填写。
师:哦,那么在完成这一任务时,你用了哪些阅读方法?
生:浏览、细读、找关键词。
从学生回答的情况看,该生非常清楚完成这一学习任务时所用到的阅读策略。可以看出教学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五)问卷星:了解教学效果
问卷星是一个较为专业的在线调查平台,能帮助教师即时检测教学效果。教师可设计指向教学效果的题目,通过问卷星发放给学生,并在短时间内整理出相关的数据,供教学时参考。下面是本单元学完后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节选部分)。
以上问题指向本单元阅读策略的学习和运用。教师根据后台数据,了解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如哪些学生掌握得较好,哪些学生掌握较差需要辅导,等等。
三、开展有层次的学习活动,增强实践能力
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有层次的活动,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方法的迁移,从而实现阅读思路的转换。
(一)聚焦学习目标,安排学习活动
把握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与关键。教学中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要指向目标的达成。以《竹节人》的导入设计为例,教师安排了游戏“谁是最强大脑”。
第一关:记游戏名称。(跳皮筋、丢沙包……)
第二关:记描述游戏时自身状态的词语。(精神抖擞、眉飞色舞……)
第三关:积累关于读书的语段。
学生逐项交流记住的内容和识记的方法。教师小结:“要想提取有用的信息,我们就要学会快速阅读。对于不同的材料要运用不同的策略来阅读。”之后,顺势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阅读策略。”
在教学的导入阶段,教师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挑战意识,展开丰富的思维活动,获得一种新的学习角度,并将其带入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为学生从关注内容到关注自己的阅读行为做好铺垫。
(二)凸显学习过程,落实学习活动
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要凸显“有意思”这一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课堂效率。
1.无痕衔接。在学习本单元课文时,教师可根据学情,针对已学过的阅读策略,选择其中掌握欠佳的策略予以强化,随文补学。比如,学习《宇宙生命之谜》时,以“产生疑问—查找资料—解答疑问”的思路进行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为了解决“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要求学生借助旁批快速阅读,寻找关键词进行回答,这一过程指向阅读速度的提高,在有目的地阅读中实现了阅读策略的无痕衔接。
2.自主选择。《竹节人》一课中,有小组合作完成了“写竹节人制作指南”这一任务。教师指导学生用细读、圈画关键词等方式找出制作竹节人的基本步骤,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梳理。虽然学生的学习方式不一,但目标指向一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思维可视。可视化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将阅读信息从无序到有序,从繁到简,在联系中主动进行梳理整合的过程。这一活动的设计体现学生的隐性学力。比如,在教学《宇宙生命之谜》时,让学生思考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没有生命的,带着任务阅读课文、圈圈画画,并用流程图记录下来。
4.目标差异。学生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此,教师可以调整教学目标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如《竹节人》中,为完成“讲述老师的故事”这一任务,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设计三级目标。一级:借助图表、关键词讲故事。二级: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讲故事。三级:用上描写“我”和老师神情的词语,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讲故事。
教师要紧扣阅读策略,充分利用学生对文本的兴趣,设计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将阅读过程蕴藏其中,避免生硬的讲解,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完成对阅读策略的学习,提高运用阅读策略的能力。
(三)创建真实任务,推进学习活动
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可让学习活动生活化,帮助学生在学习与现实生活之间架起桥梁,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把纸上谈兵转换成解决现实问题,让学生体会成就感。以《故宫博物院》为例,“为家人设计游览路线图”的两次活动设计如下。
◎第一次设计:根据阅读材料,尝试为家人制订“故宫一日游”计划。
1.完成阅读清单(如表4)。
表4
2.设计游览路线图。
◎第二次设计:通过采访,了解真实情况,为家人量身定制游览路线。
1.小组合作,以采访的方式了解家人的需求(如表5)。
表5
2.根据家人的需求,找寻阅读材料。
3.理清路线设计要点:(1)奶奶身体不好,游览时需要适度休息。(2)讲解家人特别感兴趣的景点故事。
4.小组优化设计路线,并对需要讲解的景点做好标注。
5.展示“参观路线图”,说说选择的阅读材料有哪些以及为什么这样设计。
学生作业如图2。
图2
对比前后两次路线设计,不难发现第一次设计时,根据阅读材料,学生只有两种设计方案。在引导学生“了解真实情况,为家人量身定制游览路线”后,学生的活动积极性被激发。因为每个家庭是不同的,所以家人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因此,设计应凸显实际需要。与此同时,这也催生了学生的阅读热情,有的甚至从课外寻找阅读资料来满足家人的需求,重新规划游览路线,设计个性化的路线图。可见,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能打通语文课堂与生活的壁垒,让学生在思考中习得方法。
(四)打造学习项目,优化学习活动
项目化学习建立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之上,让学习与生活融通,让学习真正发生。
学习了“有目的地阅读”,如何在阅读过程中选择合适的阅读策略?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及时练习巩固,为此选择陌生的课外阅读材料或者组合型非连续性文本,利用项目化学习,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选择合适的阅读策略进行运用。下面是“我为杭州亚运会做代言”学习项目。
项目化学习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动力。学生分工合作,查找资料的过程就是进行有目的阅读的过程。海报这一呈现方式相较于传统的文字介绍,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各类奖项的评比让学生的才能有了用武之地,也发挥了团队的作用,比单一的文字表彰更精彩。
总之,阅读策略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根据阅读策略单元的编排特点,采取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体验、运用、掌握阅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