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管理在糖尿病并高血压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
2021-11-03陈琳
陈琳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福建 莆田 351100
糖尿病由患者血糖增高所导致。血糖是人体器官及组织能够正常运转的重要能量,血糖异常会导致人体受到损害,阻碍人体血糖调节。高血压是心脏血液流动时,血液向循环系统持续施加高压的现象,临床表现为收缩压持续≥140 mmHg,舒张压持续≥90 mmHg[1-3]。糖尿病并高血压是一种联合病症,临床大多数高血压患者会伴有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也较多的伴有高血压,两者在临床被称为同源性疾病,在病因、危害、影响上存在共性,因此常合并发作。随着社会发展,糖尿病并高血压发生率不断增高,脑出血是其严重并发症,发病率也在逐年递增,临床严重性高,有较大病死率,因此,合理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4-7]。生活方式管理是健康管理的基本措施之一,通过阶段式生活方式管理,饮食运动及压力三位一体管理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三高”、亚健康等代谢综合征,可有效预防疾病、控制疾病,实现科学健康的目标[8-11]。该研究选取2020年5月—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71例糖尿病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生活方式管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71例糖尿病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1例;年龄42~80岁,平均(62.43±2.87)岁;病程1.5~6年,平均(3.21±1.14)年。观察组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43~79岁,平均(62.65±2.64)岁;病程1~6年,平均(3.19±1.26)年。纳入标准:①研究对象皆符合糖尿病并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②无心衰、肾衰等严重合并症;③无意识障碍、沟通障碍、精神障碍等。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脑血管病变者;②年龄<40岁者;③依从性差者。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同意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①入院指导:由责任护士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医院规章制度,进行常规宣教。②监测生命体征:告知患者进行必要检查,测量脉率、血压、体温等指标并记录;定时监测患者血压、血氧等指标。③用药指导,严格遵医嘱用药,告知患者用药禁忌;特殊药物需看护患者服用,禁止自行加减药量。④输液护理:遵守三查七对,定时、定量、定滴速。⑤饮食生活护理:进行正确饮食指导,多食维生素含量高食物,禁油腻、刺激性食物;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提高安全性。⑥术后对症护理:如气管切开护理、引流护理等,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⑦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复诊时间,嘱其按时复诊,电话随访。
观察组加生活方式管理。①生活方式管理:做好卫生防护,定期开窗通风,对病区及病室进行消毒管理,降低感染发生率;保证病室湿度与温度,降低周围噪音干扰,提高患者舒适度;做好安全防护,提高安全性;帮助患者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及生活习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②心理干预:重视患者及家属心理健康状态,主动与其交流,了解其心理障碍,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减少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心理;鼓励患者及家属,提高其信心;可讲述此病成功案例,告知家属多与患者交流,提高患者亲情需要,增加患者勇气,降低患者及家属负面情绪。③饮食护理:告知患者应按时用药,日常饮食应注意与药物是否会发生反应;应减少含糖量高食物摄入,以低盐、低脂、低糖、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戒烟、戒酒,可适当食用优质蛋白及纤维食物。④运动护理: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适当运动指导,告知患者循序渐进进行运动康复;可帮助患者进行主动或被动训练,进行按摩,指导患者进行关节活动,提高关节灵活性;帮助患者进行翻身等活动,提高肌肉活性,减少压力性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使患者从翻身到坐起、下床行走等,提高患者自护能力;根据身体恢复情况可尽早下床,进行日常生活自我护理,降低静脉血栓等不良反应发生。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血糖水平[4],观察患者护理前、后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并进行对比。正常血糖值为3.6~6.9 mmol/L,越接近正常值说明效果越好。
②对比两组护理前后血压水平[5],观察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正常血压,60 mmHg≤舒张压≤90 mmHg,90 mmHg≤收缩压≤140 mmHg,越接近正常值说明患者恢复越好。
③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患者有无感染、免疫功能降低、消化系统疾病等不良症状。
④对比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血糖水平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血糖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对比[(±s),mmol/L]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对比[(±s),mmol/L]
餐后2 h空腹血糖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n=36)观察组(n=35)t值P值7.48±1.24 7.56±1.13 0.284 0.389 6.62±1.17 5.24±1.49 4.347<0.001护理前8.27±0.25 8.21±0.38 0.788 0.217护理后7.34±0.48 6.62±0.43 6.651<0.001
2.2 两组血压水平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对比[(±s),mmHg]
表2 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对比[(±s),mmHg]
舒张压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n=36)观察组(n=35)t值P值120.28±3.17 120.39±3.04 0.149 0.441 102.27±1.85 92.47±1.53 24.287<0.001护理前152.25±3.34 152.48±3.09 0.301 0.382收缩压护理后140.43±2.26 125.37±2.04 29.448<0.001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2.4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组别生理健康躯体舒适心理健康社会关系 家庭关系对照组(n=36)观察组(n=35)t值P值52.65±23.22 78.62±22.35 6.615<0.001 51.46±21.42 75.34±16.24 6.594<0.001 53.34±25.61 78.34±22.24 5.774<0.001 64.47±26.39 84.34±20.42 4.454<0.001 62.75±20.13 87.58±22.61 7.296<0.001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属于脑内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破裂导致患者脑实质内出现的一种自发性脑血管病,主要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导致患者出现血管破裂而引发患者出现高血压脑出血,近年来临床研究中发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大约有70%的患者为基底节区出血[12-14]。脑血管疾病是目前临床上一种常见疾病,是我国导致中老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15-16]。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重要疾病,而这种病症的急性期病死率可达30%~40%。急性高血压脑出血后,患者很容易出现脑血肿,会影响患者脑组织的正常功能。糖尿病并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严重性疾病之一,与高血脂有很大关系,糖尿病对血管紧张素敏感,易引发肾脏损伤;而血糖黏度高,血管壁受损、血管阻力是高血压的诱发因素;脑出血是其主要并发症,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主要治疗原则为控制血糖及血压、降低血糖激素、减少脑出血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应采取合理护理措施进行干预[17]。
生活方式管理是基于健康管理策略进行的干预方式,以改变患者不良生活习惯为基本方法,以个体为中心进行,强调个体的责任及作用;重视预防,有效整合三级预防,是群体性健康管理策略的基础,以教育、激励、训练、营销为主要技术进行干预,对糖尿病并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良好。
该研究针对糖尿病并高血压脑出血,采取生活方式管理进行干预,从心理、饮食、运动、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护理,提高了患者满意度,降低了患者负面情绪,临床效果良好。结果显示,生活方式管理优化了患者血糖、血压水平,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生活方式管理护理糖尿病并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明显,可在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