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2021-11-03魏斌斌苗凤英朱素园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16期
关键词:人性化血糖糖尿病

魏斌斌,苗凤英,朱素园

1.寿光市人民医院小儿一科,山东 寿光 262700;2.寿光市人民医院神经外一科,山东 寿光 262700;3.寿光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山东 寿光 262700

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缺陷及糖代谢异常疾病,患者以慢性高血糖为突出的临床表现[1],而随着病程的发展,疾病可并发眼、肾、足、神经、心脏及血管等重要器官组织慢性损伤,对患者带来致残及致死的危害[2]。作为一种慢性的终身性疾病,需要患者长期配合治疗及自我管理,防止或延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3]。作为一个世界高度关注的健康问题,疾病虽目前尚不能完全治愈,但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可减缓并发症的发展。人性化服务是近年来被认为值得应用的一种服务模式,其可为患者提供满足其需求的服务,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精神,重视患者主观感受,促使患者获得贴心且满意的护理服务[4]。鉴于此,该研究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0月该院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探讨人性化服务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该院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标准[5],伴随多饮、多尿、多食等临床症状;空腹血糖在7.0 mmol/L以上,餐后2 h血糖在11.1 mmol/L以上;患者积极参与研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得到该院医学道德伦理委员的批准。排除标准:严重的器质性疾病者;合并免疫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疾病者;精神疾病或智力障碍者;不配合研究及调查工作,中途退出者。采取单双号抽签的方式分至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男女之比为26:19;年龄38~76岁,平均(52.25±4.28)岁;1型糖尿病10例,2型糖尿病35例;病程2个月~5年,平均(2.65±1.01)年。观察组男女之比为28:17;年龄39~75岁,平均(52.67±4.35)岁;1型糖尿病9例,2型糖尿病36例;病程3个月~4年,平均(2.78±1.02)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服务,包括入院后的用药指导及口头宣教指导,使患者掌握正确的用药方式及血糖监测方式,关注血糖变化,了解自身情况,进而逐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服务,具体内容为:①人性化心理护理:糖尿病患者疾病特殊,对饮食、运动有着特殊要求,其会困扰患者一生,大部分患者难以接受自身患病的现实,因此易出现紧张、悲伤及不安的不良情绪,导致其血压水平波动起伏大,增加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导致病情加重。因此,护理人员着眼于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使其心理状态得以改善。针对患者的自身特点,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情绪疏导,使其克服沮丧及紧张的心理情绪,避免由紧张情绪引起的生长激素及胰高血糖素的大量分泌,使得患者的血糖水平得以稳定,进而抑制并发症的发生。②人性化健康教育:疾病病程长,管控难度大,部分患者存在侥幸心理,未出现明显症状或并发症时,认为疾病并不致命,对其生活无特殊影响,因此对其重视程度不够,不遵医嘱用药或管理疾病。针对以上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健康知识的宣教指导,向患者耐心解释疾病相关知识,告知其维持血糖稳定的重要性,指导其做好自我监护,对其进行并发症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使其掌握更多自我保健的方法,以提高疾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③人性化运动指导:运动对疾病产生的影响较大,而运动不足是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护理人员应多向患者灌输运动的重要性相关知识,结合患者的实际年龄及病情,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竞走及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少许出汗即可,可改善其睡眠,同时增加机体对葡萄糖的摄取,增强肌肉末梢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胰岛素的需求量,使得患者的肌力得以提升,有利于维持血糖的稳定性,改善病情。④人性化饮食控制:结合患者的病例资料、饮食习惯及喜好,计算患者个体热量,为其制定个性化食谱。定期监测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合理搭配营养食谱,每餐定时、定量,多食用绿色蔬菜,坚持低钠低盐饮食,多食用植物油及高纤维食物,减少胆固醇的摄入,控制脂肪的摄入,均衡各种营养物质,维持理想血糖水平,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①采用血糖仪检测患者入院时及干预后8周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

②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共20个项目,总分80分,采用1~4分制,1分表示没有或很少时间;2分表示小部分时间;3分表示相当多时间;4分表示大部分或全部时间。50分为临界值,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共20个项目,总分80分,采用1~4分制,1分表示没有或很少时间,2分表示小部分时间,3分表示相当多时间,4分表示大部分或全部时间。53分为临界值,其中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3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③生活质量:采用2型糖尿病生活质量量表(DMQLS)评定,从疾病、生理、社会、心理及满意度等5个维度加以评价,共87个条目,采用5级Likert评分法评估,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分别于入院时及干预后8周加以评估。

④满意度调查:通过科室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获取,满分100分,其中90分及以上为非常满意、60~89分为较满意,59分及以下为不满意,患者总满意率为非常满意率与较满意率之和。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检测结果对比

观察组干预后的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及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检测结果对比(±s)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检测结果对比(±s)

组别对照组(n=45)观察组(n=45)t值P值糖化血红蛋白(%)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 h血糖(mmol/L)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 干预后8.02±1.01 7.98±1.03 0.084 0.934 7.34±0.63 6.26±0.62 3.641 0.001 9.24±1.45 9.21±1.40 0.044 0.965 7.23±1.51 6.18±0.93 3.972<0.001 13.23±1.45 13.26±1.48 0.044 0.965 11.2±1.12 8.89±1.08 4.388<0.001

2.2 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结果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的SAS及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及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评分结果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评分结果比较[(±s),分]

SAS SDS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45)观察组(n=45)t值P值57.23±5.56 57.34±5.62 0.093 0.926 51.20±4.89 45.25±4.78 5.837<0.001 56.79±5.38 56.20±5.35 0.522 0.603 50.08±4.78 45.22±4.62 4.904<0.001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干预前后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及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干预前后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干预前后比较[(±s),分]

指标时间对照组(n=45)观察组(n=45)t值 P值疾病生理社会心理满意度总评分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53.34±6.78 50.23±6.85 53.23±7.22 49.23±7.12 54.45±8.11 49.56±8.04 52.78±7.12 48.67±6.78 50.23±7.56 46.56±7.23 256.23±22.23 242.45±20.34 53.45±6.89 47.12±7.56 53.34±7.45 45.23±6.78 54.88±8.02 45.22±8.05 52.56±7.10 44.11±6.73 50.25±7.48 40.12±7.18 257.11±21.78 220.34±16.56 0.076 2.045 0.071 2.729 0.253 2.559 0.147 3.202 0.013 4.240 0.084 2.339 0.939 0.044 0.944 0.008 0.801 0.012 0.884 0.002 0.990<0.001 0.933 0.024

2.4 两组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对比

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对比[n(%)]

3 讨论

3.1 人性化服务的现状及其成因

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全球卫生保健形势的发展给我国的卫生事业发展带来较大影响,“服务”衡量现代医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此,医院管理者需要深刻认识到[6],只有努力做好服务,赢得患者,才能扩大市场,医院才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7]。由于医疗是一个服务机构,医护人员为服务的主题,患者在医疗服务中处于被动地位,此特殊关系由医疗工作的特殊性决定[8],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以患者为中心,从患者角度出发,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9-10],提高医疗服务的积极性。然而由于我国的医疗资源不足,人力资源较为缺乏,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系统不够完善,使得人性化服务在我国的普及范围及执行力度不够,还需要不断完善[11-12]。

3.2 人性化服务对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的影响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是控制疾病发展的关键,而血糖控制除药物控制外,还离不开患者的自我管理,需要从饮食、运动及血糖监测等方面着手[13],并加强健康知识宣教指导,使得患者重视疾病,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及不足,开展对病情有利的自我管理措施,提高其依从性,使得血糖得到良好控制[14]。个性化服务重视与患者的沟通,主动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需求、期望及感受,对其提供个性化及人性化的护理服务[15]。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的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及干预前(P<0.05),可见人性化服务取得患者的理解,在对患者文化程度及病情严重程度进行综合评估后,对其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使得患者掌握更多对疾病有利的健康知识,使得血糖水平稳定在安全范围内,减少并抑制并发症的发生。

3.3 人性化服务对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

个性化服务是临床新尝试的一种护理模式,其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维护其人格尊严[16]。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及生存期望值的提升,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是开展护理工作的基础,而尊重患者人格,保护其个人隐私,在患者入院时给予其贴心服务及微笑服务,有助于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使得患者获得安全感,更积极配合护理工作[17]。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的SAS及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及干预前(P<0.05),是因为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体现在细节,对患者心理状态的重视是体现人性化服务的关键,有助于缓解患者负面情绪,避免负面情绪引起的并发症,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全面考虑,以舒缓的语气与患者交流,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疏导,发挥出护理干预的效果,对患者身心状态起到积极作用。

3.4 人性化服务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由于患者疾病进展及个体性格具有差异性,以往常规护理措施无法体现个体差异,难以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个性化服务在细微处下功夫,将细节做到极致,将感情填至服务的各个缝隙,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贯彻整个护理过程中,不仅关注疾病本身,更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18],使得患者身心均达到健康标准,获得良好的预后效果,生活质量得到全面提升。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及干预前(P<0.05)。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提高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我,通过得以的行为及精湛的基础,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使得患者在漫长的病程中真正受益,获得良好的社会归转效果。

3.5 人性化服务对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护理服务质量有着更好要求,尤其是糖尿病的护理。人性化服务不仅可帮助患者获得生理上的护理,还能从精神及心理上帮助患者缓解压力,其护理形式多样化,不再盲目采取不适宜患者的护理方式,其充分尊重患者的意愿及合理诉求,真正意义上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不再机械地制定护理计划,而是在护理全过程中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使得患者全程均能得到优质的护理。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可见人性化的服务从患者实际情况出发,转化服务观念,从服务深度及广度着手,充分挖掘护理人员服务工作的潜能,提高其责任感,使得护理工作不再是冰冷且无感情的护理操作,也倾注护理人员的感情、爱心及同理心,拉近护患之间的关系,获得令患者满意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患者实施人性化的服务有助于稳定其血糖水平,改善患者负面情绪,使其生活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人性化血糖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人性化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