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事业单位社保工作的策略分析

2021-11-03李靖

就业与保障 2021年24期
关键词:事业单位体系制度

文/李靖

在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时,社会保障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将其落实到位可以使社会发展更加稳定。建立起社保制度后,要根据其实施情况进行优化,保证其对劳动生产力起到推动作用,保持社会发展的和谐状态。事业单位在开展社保工作时应将现行法律法规作为基础,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展开,让丧失劳动力、经济条件困难的员工获得必要的帮扶,确保其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一、我国事业单位社保制度的基本情况

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事业单位社保呈现出二元特征,即企业社保体系、事业单位社保体系是相互独立的,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企业社保将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基础,而事业单位社保构建的基础则是单位法规。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后,大家对社保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相关的法律法规也陆续出台,社保的缴纳、发放更为规范。然而,从当前的发展现状来看,事业单位面临的社保改革任务较为繁重。例如,事业单位在用工形式上存在差异,参保有明显区别,参保缴费机制尚未真正实现统一,属于合同编制的员工参考企业标准缴纳社保,退休时保障和企业职工相同,而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公务员则可领取退休金[1]。许多专家、学者在研究事业单位社保制度时,重点关注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方面,这些险种采用的缴纳方式存在区别,医疗、生育、失业按照相关的法律条例进行管理,缴纳、使用采用的方式是一致的,然而,工伤、养老则没有对行政单位进行强制要求,是否参保由单位自行决定。

事业单位在缴纳保险费用时,单位需要承担的保险部分都是由财政支付的,这与事业单位的种类不存在任何的关联,但往往会对各个单位的财政拨款的类型存在直接的关联。就当前实际情况来说,我国的事业单位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首先,担负行政职责;其次,参与组织生产运营活动;最后,提供公益服务。三种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在参保方式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别,最为突出的差异是财政的出资情况。财政为事业单位所提供的资金通常涉及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及自收自支。换句话来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的发放是结合财政拨款的方式确定的。事业单位参保的资金由谁承担,往往也会受到这些单位拨款类型的影响。

二、事业单位社保工作尚需解决的问题

(一)没有健全的法律保障机制

我国正在大力推进事业单位社保改革工作,相关的部门、人员必须要履行自身承担的职责。然而,从当前的社保改革的现状来看,对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产生影响的因素较多,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法律保障机制并未构建起来。从事业单位的现状来看,社保改革的相关研究依然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实践研究明显不足,使得社保改革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事业单位在开展社保改革时是将《社会保险法》中的相关条款作为依据,但落实的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其中的一些规定、内容过于宽泛,执行中会出现较多问题。因此,要保证事业单位社保改革能够深入展开,最为重要的就是完善法律保障机制,确保其更具可行性。

(二)社保拨款分配和实际情况很难适应

我国对社保基金的管理采用两种方式,如果支出资金明显不足,财政垫资是主要的解决方式,而财政拨款的用途则是保证退休员工的养老保险需求得到满足。但现实状况却并非如此,事业单位能够获得的社保拨款较少,需要在养老保险方面的支出也难以满足,单位要自行寻找解决的途径,对改制单位、自收自支单位来说,离休、退休职工本应该享有的权益难以保证[2]。这种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拨款不够合理、对单位情况了解不深、采用的计算方法也不适合,进而使拨款金额相较于实际需要有明显差距。

(三)事业单位间社保工作开展情况差距较大

事业单位对社保工作的重视程度较高,但不同单位的工作性质却有着明显的区别。国内的事业单位获取资金的主要途径是财政拨款,部分事业单位也尝试对社保方式进行改革,然而,财政拨款带来的影响并未消除,采用的社保制度依然较为陈旧。事业单位虽然对社保制度进行了改革,但所需要面对的压力依然较大,出现了较多问题,使社保制度改革难以顺利展开。事业单位不存在竞争对手,因而对社保制度改革的意愿不够强烈,相关的改革工作自然受到限制。尽管新制度能够保证员工的福利待遇,也体现出更大的公平,但在落实过程中面对的困难依旧较大。

(四)社会保障待遇公平问题

通过分析我国的社保制度可知,社保待遇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不少地区在确定社保内容、待遇水平时,都会将属地社保体系作为依据,因而公平性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不同地区的实际条件存在区别,经济基础、消费水平以及医疗体系等均不同,在对基本待遇进行计算时,考虑的则是当地社会平均工资。因此,当前必须要对公平性加以关注,确保每个区域社保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事业单位要对国内现行规定予以有效落实,保证社保制度、社保体系能够真正衔接起来,使制度的公平性展现出来[3]。另外,有些事业单位会依据职工身份提供不同的社保待遇,国家必须要加强监管,确保此类行为得到消除。

(五)部分事业单位并未加入失业保险

经过对大量的信息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可知,我国事业单位失业率相对较低是因为大多数的事业单位没有投缴失业保险,以及一些事业单位的保险金缴纳不足。国家财政拨款的额度往往会对事业保险的改革工作的实施造成巨大的影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失业率相对较低,使得单位内部的竞争并不凸显;工作人员自我保险意识较差,导致参与失业保险的概率较低。

(六)恶性循环的现象较为严重

就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医疗费用支出相对较高,极易引发较为恶劣的现象。我国事业单位的种类繁多,内部职工的结构十分复杂,医疗机制的完善性较差,工作人员对医疗保险的参与积极性较差,容易造成事业单位医疗保险制度的执行出现诸多的困难。

(七)工伤保险不够完善

就工伤保险方面来看,我国相关法律机制整体水平还没有达到成熟的状态,其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三、优化事业单位社保工作的策略

(一)拓宽事业单位社会保险保障范围

1.养老保险

基本养老保险是社保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事业单位来说,要确保个人账户的管理做到位,全国统筹必须要不折不扣完成,使社保公平性真正展现出来。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而且事业单位承担的职责也有所区别,工资收入并不相同。如果事业单位属于自负盈亏的性质,应在财政补贴方面给予适当的帮助,而收支情况相对较好的单位则可对补充养老保险、储蓄养老保险等予以增加。事业单位必须要对现行的保险缴纳制度予以强化,在此基础上对核算、调节采用的方式进行革新,使离退休职工生活的基本需要得到切实满足。要达成这个目标,事业单位必须构建起更为完善的管理机制,按照实际情况对养老金予以适当调整,确保养老压力处于可控范围。建立人口流动机制可以保证投机行为有效遏制,相关人员享有的合法利益得到维护。

2.医疗保险

企业医疗保险制度是较为完善的,能够保持稳定的运转,因而事业单位在优化医疗保险时可以予以借鉴,除了要保证医保制度更加公平,也要确保职工患上重大疾病后不会出现经济压力过重的情况。事业单位必须要提前完成情况调查工作,对获得的各类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出台更为可行的管理机制。

3.失业保险

现阶段,事业单位正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工作,原先的“铁饭碗”可能不复存在,职能部门必须对宣传工作予以强化,确保广大职工能够转变传统的从业观念,认识到失业保险的重要性。当然,在发放失业保险金时,必须要将当地最低生活标准作为依据,同时通过有效途径帮助职工尽快再就业,保证失业保险的作用真正展现出来。

4.工伤、生育保险

从当前的保险制度改革现状来看,生育保险出现的变化并不大,现行制度的适用性依然较强,维权方面的相关规定必须进一步细化。对事业单位的广大职工来说,工作过程中发生意外是很难避免的,只有切实建立起工伤保险制度才能保证职工的权益得到维护。当前,国内的工伤鉴定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尤其是要保证鉴定机构真正具有权威性。

(二)促进和全国范围内衔接的社保体系建设

若想保证事业单位能够保持稳定发展,必须要构建起更为完善的社保体系。我国正在推进社保改革工作,事业单位应该要将现代化国家建设、和谐社保体系构建作为目标,确保社保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将区域联动、城乡覆盖、优势集成切实做到位。国家出台的新政策要予以深入解读,确保实施成效。离退休人员、转制人员应该享有的社保必须要保证,单位员工的合法权益必须加以维护,将社会化方法作为依据,针对出现的体制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之策。除此以外,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也要进一步提升,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经办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健全有关法律法规

不管事业单位属于何种性质,必须要严格遵守现行的法律法规,而从国家层面来说,则要对法律法规进行完善,这是社保制度改革顺利开展的基础所在。简单来说,要明确事业单位社保的目标,依据新形势将社保内容进行完善。职能部门则要从发展现状出发,对社保基金进行严格管理,使得事业单位的社保改革顺利展开、法制化水平大幅提高。

(四)促进社保体系“三步走”战略的落实

这个战略的实施全面地反映出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创设和谐的社保机制,对于当前保险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加以缓解的有效方法。主要内容涉及:首先,截止2020年年底,社保体系需要实现城乡全覆盖的目标。其次,从2021年至2035年,需要完成以中、西、东部为基础的区域划分的城乡设备的动态连接。最后,保证在2049年年底之前,创设出完善稳定的社保体系,在大区域衔接的前提下,为全国衔接创造良好的基础。社保制度属于国家社会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创设城乡和谐社保体系是社会制度制定、发展和完善的重要基础。社会保障能够为所有的社会个体给予一定的保障,充分地展现出了对人民财产和生命保护的作用[4]。良好的保险体系也可以为社会和谐发展提供良好的帮助,对于社会个体的价值实现起到积极的作用。和谐体系的创建涉及的所有元素都应当在社会保障制度中加以体现,为决策部门制定各项发展决策提供必要的支持。

(五)促进社保“三化”建设和法制化建设

社会快速稳定的发展,为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带来了诸多的机遇,人们对于“互联网+”政府服务的发展给予了很多的关注,也由此制定了推动实践工作有序开展的方法。就当前实际情况来看,社会保障工作的电子化以及智能化的发展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有效地推动了信息化、标准化以及一体化的整合发展。在推动社会保障待遇的前提下,还应当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管理方面,从而促进制度化的全面发展,促进经济管理服务工作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实时补充社会保障信息,保证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其次,要对各类社会资源的整合给予更多的关注,不断提升硬件配套水平、工作效率以及社会终端查询使用效率,对于各个层级社会保障工作部门制定联合化的管理控制机制,从而提升建设工作的整体规范性和高效性。

(六)增加社会保障基金增值途径

事业单位设备资金供应不充分,将对我国社会保险的发展形成诸多的制约。单位在社保改革方面对于资金的需求量较大,相关部门要积极扩展社保基金的增值途径,保证现有资金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推动我国社保事业的稳步健康发展[5]。

(七)事业单位应做到全员参保

事业单位要积极地为所有的员工提供社会保险。如果实际条件无法实现,单位应结合内部员工编制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来加以缓解。诸如:对聘用的人员,单位要结合他们职称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适当的工资补助。不断完善员工的职业年金制度并逐渐扩展其覆盖范围。

综上所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形势下,事业单位必须高度重视社保优化工作,这是关系到事业单位职工的切身利益和事业单位改革发展进程的重大问题。事业单位为拓宽职工社保缴纳范围,加强资金管理和职工社保信息化建设,开展定期培训,能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使之跟上时代的发展,稳步推进社保优化工作。

猜你喜欢

事业单位体系制度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