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教师职业道德现状与问题分析
2021-11-03惠舒靖孟献刚
文/惠舒靖 孟献刚
高职院校是社会高等教育的中流砥柱,而高职教师作为人才培养事业的关键主体,时刻都面临着各类社会思潮的影响以及理想与现实碰撞产生的冲击与挑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项工作涉及到为党和国家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等重大问题。
一、高职教师职业道德培育的重要性分析
(一)高职院校的特殊性
中国高等教育通常被分为学科教育与技术教育两大门类,学科教育的专业是为学科承担人才培养的职能而设置的,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大学教育。而高职教育则是为从事某类或某种社会职业所必须接受的教育与训练需要而设置,其专业并非广义上的“学科专业”而是“技术专业”。
随着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传统高职院校正在逐步破除与普通本科院校的文凭与生源壁垒,甚至由于其更具职业针对性与实践能力的优势,在学生就业过程中屡获先机。由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持编写的《2019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的数据可知,每年有数以千万计的高职学生毕业并步入社会,应届生的直接就业率通常在92%左右,尤其是本地毕业生的直接就业率高达60%。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等基层服务的比例保持在60%以上,其中,约有四分之一的学生选择到西部和东北地区就业[1]。由此可见,高职教育对于扩大就业和促进社会发展、区域发展与学生发展的作用日益重要,对中国新时代人才培育与未来发展举足轻重。而高职教师作为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学生未来职业道路的引路人,其自身职业道德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职学生的特殊性
1.高职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相对较弱
相较其他学生,对于高职学生的教学管理困难重重,他们既不同于中小学学生易于管理的年龄特点,在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方面也与普通大学本科生差异较大。
一方面,大部分高职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入学高职主要有以下两种途径:第一种来自单招(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生源主要来自学习成绩较差、难以通过大专分数线的高中生和三校生(来自职高、技校、中专),这一部分学生因缺少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自身的学习习惯问题,学习能力较弱[2];第二种来自高考,由于一般高职学生的高考录取条件远远低于本科,所以该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本科生相比较弱。
另一方面,大部分高职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由于我国高职教育对比本科教育的发展历史较短,普通群众对其了解不多,一部分学生心理上会将进入高职与考试失败画上等号,所以这部分学生往往因为高考失利而情绪低落,极易产生厌学情绪;另一部分则是由家长独断,只能在懵懂与仓促中决定专业,入学之后才发现对所学专业并不感兴趣,又苦于没有生活方向,由此开始堕落生活。高职学生的家长大部分受教育水平有限,对于专业选择相对迷茫,普遍缺乏前瞻性,与学生沟通不畅,这就导致他们更难选择到既有前景又符合学生兴趣的“两全专业”。
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的不足需要高职教师通过自身过硬的技术水平与高尚的职业道德进一步引导他们步入正轨。
2.外国留学生数量增加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水平与整体国力的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不仅将我国大学作为留学理想地,同时也关注到了高职院校。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19年至2021年间的留学生人数有所减少,但早在2018年,高职院校全日制来华留学规模已经达到17000人。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成为招收留学生的主要生源地和境外办学的主要集聚地,595个专业教学标准落地国(境)外[3]。沿边境省份院校积极发挥窗口和桥梁作用,深入探索实践“国门高职”的最新模式并迅速将这股革新之风席卷内地。中国高职已逐渐成为中国对外交流与学习的重要窗口之一,良好的高职教师职业道德也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教育与文化的重要契机。
3.扩招学生数量增加
随着国家对“百万扩招”政策的推广,越来越多来自“社会”的大龄学生也重拾课本、回归校园,这是实现高职教育高质量规模发展的重大举措。不过,高职院校在迎来发展利好的同时也面临资源“摊薄”的挑战;职业教育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高职院校改革发展面临配套政策不足与提升服务能力的挑战[4]。原本的职业道德与知识技能已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授课要求,也意味着良好的高职教师职业道德受益面已不仅关乎在校学生,正逐渐通过“百万扩招”面向全社会辐射。
二、高职教师职业道德问题分析
本研究走访了国内的6所高职院校,对十余名一线教师进行了采访,从而分析了高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现状。同时,采用网络加线下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这一群体职业道德培育现状进行数据分析。设计出的调查问卷包含51条问题,共收回有效问卷204张。其中男女比例为91:113,这与全国高职教师男女比例相近,年龄贯穿25至55岁。其中25至45岁人群比例达到90.2%,这一人群是高职一线教师的主力军也是我们的重点研究对象。
作为祖国未来的奠基者,高职教师肩负青年学生“三观”形成、留学生国际交流、扩招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重任。绝大多数教师都能以身作则,但由于“拜金主义”不良风气的影响,自我惰怠与学校管理有限,很多人逐渐丧失对生活与工作的持续学习与反思,职业道德存在问题,无法达到“教书育人”的根本目标,难以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知识教授和价值引领。部分教师对所在高职院校忠诚度低,无法享受工作、甘于奉献。通过调研,团队细分了高职教师年龄特点,主要总结了具体现状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青年高职教师存在的问题分析
1.青年教师对高职院校的认识不足
由于院校层级、科研需求、薪资待遇等多重原因,导致高职院校在招聘教师时的学历要求普遍低于本科院校。问卷数据显示,在高职院校中,研究生学历教师占据了总数的76.96%,拥有博士学位的高职教师比例仅为3.92%。学历等级虽然不能作为衡量个人能力的唯一标准,但其重要性也是不能被忽视的。尤其是学习能力与院校认知方面,博士研究生普遍远高于本科生与硕士研究生。其中,高职院校里毕业后未有其他工作经历的教师占据总人数的66.18%。大部分高职教师都是研究生毕业后直接来校工作的状况。通过问卷结果分析可知,部分青年教师对高职教育的了解存在严重偏差,其中包含了对本校就业定位模糊、对高职教师工作内容不明确、对学校组织管理与薪酬安排过度美化遐想等现实问题。理想与现实的残酷差距导致了他们对本职工作与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缺乏积极性[5]。
2.青年教师对教学技能掌握不足
相较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要求与职业道德素养要求甚至更高,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教学能力、实践能力与学习能力,还要求他们拥有针对问题学生的管理能力。然而矛盾的是,高职院校教师绝大部分都源自普通学科教育,并未切身体验过职业教育。尤其是现如今绝大部分青年教师缺少企业实践经验,从大学毕业就直接入职。这通常需要他们在短时间内掌握专业知识、实践技能、授课技术、学生心理分析等多重教师职业道德培育难关。在此过程中,往往存在问题层出不穷、缺乏指导的现象,很多时候并非由于青年教师本身工作能力不足无法胜任,而是事倍功半导致身心俱疲,职业道德水平难以保证。
(二)资深高职教师存在的问题
1.资深教师缺乏职业素养更新
首先,因为长久以来部分高职院校过分强调教学的功利性与实用性,“课程思政”与“立德树人”的概念在2020年才受到社会院校的普遍关注。而在此之前,许多经验丰富的资深任课教师早已养成固有习惯,存在缺乏终身学习意识、课前松懈备课环节、教案几十年如一日、教学方法缺少更新、讲课内容空洞乏味等问题,难以确保教学质量;其次,由于职称评定过于困难,科研代价日益增多,有些资深教师习惯无科研项目、无专业论文发表、自身学科研究发展缓慢。部分资深教师更加乐于待在自己的舒适圈,却惰于改变自己遵从多年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缺乏爱岗敬业品质;最后,还有些教师只注重自身业务能力的提升,而不注重师德修养的提升,课堂上更是只管教“做事”,不管教“做人”。如果教出的学生“技高德低”,就难以真正满足就业岗位对人才综合性素质要求。有这样不思进取的老师,难以承担培养中国未来“大国工匠”的任务,这不仅会影响学生就业,更会阻碍学生进步与中国发展。
2.资深教师缺乏职业兴趣
职业兴趣是所有教师工作热情和工作动力的主要来源,它能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但是,由于大部分资深高职教师身处多年一成不变的一线工作,外加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作风散漫、纪律性差等问题,极易对教师的职业兴趣造成影响。加之社会“拜金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甚嚣尘上,部分教师抵制不住诱惑,对比社会上的其他职业产生了心理失衡,由于对薪资水平与工作付出不对等现象的不满,导致他们对学校的忠诚度降低,造成职业兴趣缺失。
三、高职教师职业道德培育的建议
(一)针对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培育的建议
高职院校作为重要的社会组织类型之一,应紧跟当代企业管理理论方法,以国内外一线优秀企业为模板,建设由入职到正式授课一系列完善的入职培训体系,提高青年教师的工作归属感。青年教师如果从入职之初便明确高职教育发展现状、职业要求、校园文化、使命担当,拥有了良好的职业认知与学习意识,这必将对他们未来职业道德提升帮助巨大。
在本次对全国重点“双高”院校—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人事处负责老师的采访中,笔者的研究团队了解到,该校在新进教师的入职培训中融入了职业道德培育因素,方式上采取了集体培训加学徒制“老带新”教育,对新进教师进行了长达两年的系统培训。仅2020年,该校便先后对60余名新进教师集体组织了高职教育内容培训、教案编写培训、教学方法培训、学生心理问题处理培训、职业道德建设等课程;在实行以严格的审核评分责任制度保证效率的前提下,为他们一对一分配学科对口的资深教师,并由此主导进行深入的个性化培养;解决新入职教师的生活问题,联合学校主要领导举办一年两度的青年教师座谈会,解决教师实际问题,舒缓工作压力;除此之外,为了培养教师爱党爱国、爱岗敬业、终身学习、团结协作的精神,人事部门还为新进教师组织了为期五天的延安精神红色教育和两天的太白山拓展训练。这些培训无论是从知识水平还是思想教育,都对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培育影响深远。
(二)针对资深教师职业道德培育的建议
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提升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一个成熟的职业院校教师不是仅靠教师职业道德培育的入职培训就能培养出来的。每个人的思想与外界环境都是处于不断变化的,所以针对资深教师的职业道德培育,必须要时时警醒、时时监督,使其常态化。要设立专门自查部门负责建立一套完整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培育监督与继续教育体系。
从职业院校层面考虑,院领导必须重视高职教师职业道德培育,不能将此工作当成“表面工程”,而是要建立有目标、有计划的常态化宣传机制、活动机制、培训机制与考核机制、监督机制,不断加强和巩固师德师风建设成果。
此外,还可以加强校内各职能部门、二级学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联系,充分利用马院教师掌握丰富理论知识的优势,促成马院与具体学科教师的一对一帮带模式形成,将思政内容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具体学科的教育进程中,这样不但可以深入贯彻落实高职院校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能,还可以帮助警醒一线教师,维护与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
四、结语
教师是以培育优秀的事业接班人为己任的“祖国园丁”,教师若德行有失,缺乏职业道德,往往会比普通人对社会与祖国未来造成更加严重的影响。在现今物欲横流的思想潮流下,教师这个职业正在遭受形形色色的挑战,尤其是道德层面,维护教师职业道德并传递给学生积极思想更是难上加难。总之,高职院校教师肩负着培养国家一线实践人才的重任,他们的师德师风修养必然会影响到学生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反映到工作岗位,就是他们“职业观”的构成,也是用人单位选拔员工所看重的地方。高职教师要通过学习与思考,从心底里加强对作为高职教师特殊性与重要性的职业认同,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践行为人师表的工作意识。高职院校也同样应努力促成科学完善的高职教师职业道德培育体系建设,多措并举,做好相关工作,才能有效改变高职院校师德培养的不良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