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寻路行为实验的校园导示系统研究
2021-11-03杜宛谦
杜宛谦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咸阳市 712000)
校园导示系统是体现大学校园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完善的导示系统可以帮助行人节省时间,提升寻路体验,维护大学的形象。导示系统是人与环境的交互界面,为行人从当前位置到达目的地提供有效的信息。大学校园中缺乏信息标识会导致瞬时和永久性的混乱。目前的高校校园的导示系统大多以“视”为研究主体进行设计,而随着现代高校校园规模的不断扩大,导示系统对行人的指引难度也不断增加。本文以“人”为主体,将行人的认知地图和寻路行为作为切入点,研究如何帮助行人在高校校园中顺利地完成寻路过程,减少寻路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和不安情绪,并在高校校园中建立良好的寻路体验和友好的寻路环境。
1 行人寻路行为的研究
人机工程学的角度来看,导示系统是人和空间环境之间进行信息转化的交互界面。在整个寻路过程中,建筑空间的特征和导示系统对行人的空间知活动起到了支持和引导的作用。所以,帮助人们快速建立“认知地图”或快速对接,是最佳导示系统设计策略。
1.1 认知地图
个体根据不同符号的相互拓扑关系获得了对环境的认知,这种倾向加以发展,就会在人的头脑中形成有关特定空间的意象,即认知地图[1]。它是人们对环境信息进行收集、组织、贮存、回忆、并对其空间方位和特征属性加以编码的产物[2]。由于个体之间存在差异,脑海中的认知地图也千差万别。清晰和完善的认知地图有助于行人通过环境来满足自己的定位需求,从而使个人获得安全感和控制感。行人适应环境的过程,就是在原有环境认知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认知地图范围的过程。
1.2 寻路(Wayfinding)
当人们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时,往往会感到迷茫,此时行人会关注与如何自我定位和寻找正确路径上,我们把行人的这一行为称作寻路(Wayfinding)[3]。
行人的寻路过程需要经历寻找、定位、迷茫、询问和发现这几个过程。行人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环境陌生,不在人们的可控范围之内,便会遇到无法准确自我定位的情况,继而产生迷茫或者安全感的缺失,甚至产生压抑或者恐慌负面情绪。此时,导示系统便会为人们提供可视化的方位指示信息。行人获取这些信息后,结合周边环境,可以在脑海中形成认知地图,以指引整个寻路过程。阿尔方索(Alfonzo,2005)提出了一种步行需求的层次模型:可行性——可达性——安全——舒适——愉悦。可行性、可达性、安全是最初在道路建设时所要考虑的因素,而完善的导示系统则是进一步提升了步行的舒适度与愉悦度。
1.3 导示系统
行人会因缺失方向而感到迷茫甚至缺乏安全感,从而降低判断力,造成认知上的偏差。此时,行人脑中的认知地图由于不能与实际的空间环境相对应,它所呈现的信息是模糊且混乱的。那么就需要借助其它可读性强的信息重新感知周围环境,消除不安情绪[4]。
导示系统正是解决寻路问题的一种途径,它帮助行人回答了我目前在哪里,我要去的地方有多远,我怎样才能到那里等问题。设计恰当的导示系统可以减少行人在寻路过程中的迷茫感,形成了环境与人之间的交流的媒介。完整的导示信息可以帮助行人快速的自我定位,形成新的认知地图,引导行人准确地完成寻路过程。如何通过导示系统的规划设计,为行人营造一个舒适、愉悦的友好步行环境,是设计师一直以来都在不断探索的课题。
2 校园导示环境
大学校园为师生提供了全面的设施服务,这些服务包括了校园管理、学术、体育、餐饮和宿舍等。这些设施的分散于校园的不同方位,有些缺乏鲜明的空间特征,这使得整个环境很容易出现寻路问题。校园环境熟悉度低的行人由于大脑中的环境信息较少,必须依赖于标识信息,而不是空间特征(建筑、路标等)[5]。对于初次到访者,如果不熟悉环境,寻路问题可能会加剧。校园内设施的融合性高,会降低学生在新环境中的紧张感,反之亦然。过于复杂的环境还会为行人带来一定程度的压力,降低校园的体验感。同时,不能忽略校园文化和个人因素对于寻路的影响。因此,需要对校园的导视系统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设计,以改善校园的寻路性能。
导示系统是大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到访者和学生在校园内找到目的地。导示系统是行人步入校园后,接触到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信号[6],它的设计完善与否,直接影响了行人对于学校的第一印象。由于校园不断的在扩大和改变,导示信息有很强的时效性,必须同时满足毕业生、首次访客、教师工、在校学生和新生等不同人群的需求,以确保行人的寻路体验。要想顺利地借助导示信息到达预期的目的地,导示系统必须是连续性的设计,旨在提供准确的信息和清晰易读的标识。导示系统是一个综合系统,包括统一设计的方向标识、建筑标识、信息标识、人体工程学参数、结合校园文化的色彩体系和规划位置等等。
3 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的寻路行为实验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位于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占地面积1306 亩,总建筑面积40 万平方米。学校目前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之中,规模不断扩大。学校的空间布局复杂,包括学生以及教职工的各项设施、各项道路以及建筑物入口。新生入园,对外开放及交流活动日益增多等,都对校园导示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意象鲜明的环境更容易引起行人的关注,可读性强的环境能够激发行人的感知,从而获取更多的环境信息,帮助行人快速地建立认知地图,从而消除迷茫,提高寻路效率。因此,如何通过导示系统,营造一个舒适、愉悦的友好校园环境,是本项目研究的价值所在。
3.1 实验设计
为了更进一步探究行人在校园的行为模式,笔者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校园(一期)导示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行人在校园的寻路行为模式进行模拟,记录行人的行为特征和心理活动,探究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然后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梳理出行人在校园中的寻路行为规律。以此来为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导示系统的规划与设计提出改进建议。
为减少偏差,本实验在开学伊始,随机邀请20 名大一新生作为调研对象(其中包含两名留学生),两人一组共10 组。每组受测者选择不同的路径(表1)来模拟校园的寻路过程。这十条路线覆盖了学校的主要路径。受测者在模拟寻路的时候,需要填写表格,准确地记录寻路过程中产生的行为和心理感受。
表1:每组受测者选择不同的路径来模拟校园的寻路过程
3.2 数据收集与分析
寻路实验结束后,笔者通过对受测试者所记录的数据进行梳理分析。通过汇总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个受测者在寻路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遇到了不同程度的障碍。经过统计,有60%的受测者表示寻路过程相对比较轻松,29.8%的受测者表示寻路过程稍显困难,6.5%的受测者感到困难,而仅有3.7%的受测者觉得寻路十分顺利。因此我们得出,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现有的导示系统还不够完善,忽落了行人在寻路过程中的的心理需求,寻路效率低。受测者在寻路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如下:
3.2.1 导示信息不够准确
由于校园在不断的建设与完善,空间结构复杂。现有的导示标识存在着信息更新不及时,指向不明确等问题。行人误读信息,便无法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认知地图,导致行人很容易迷失方向,从而缺乏安全感。这是在实验中受测者遇到寻路困难的主要问题。
3.2.2 路口处节点导示信息缺失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的道路构成较复杂,除了主要通行路径以外,还有许多辅助道路,主路与辅路链接处的节点往往缺失导示信息。当受测者步行至这些路口时,会面临路线的选择,由于方向感的缺失,会产生短暂的迷茫期,一旦此时选择了错误的路线,会为行人带来很大的困扰,也使行人对这一公共空间环境的满意度大打折扣。
3.2.3 缺乏导示辅助手段
目前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导示信息紧停留在视觉媒介的基础上,形式单一,缺乏移动设备、数字显示等现代寻路解决方案。无法读取空间信息的情况下,行人无法借助其他手段,更倾向于向路人问路以获取环境信息。
4 校园导示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议
4.1 校园导示信息应具有完整性
在校园路口节点处行人需要决定是继续向前还是改变方向的地方,所以节点的导示标识应提供关于可能到达的方向和目的地的更详细的信息。导示标识是一种公共设施,必须具有权威性和明确的信息内容。因此,在学校扩建和一些设施属性发生改变时,应及时更换并完善导示信息,以免造成行人的误读。同时,导示信息的设计必须易于理解,没有语言障碍,适合不同社会群体,无论年龄、性别或特殊需求,从不同的距离皆可读取信息。
4.2 校园导示信息应具有连续性
为了创造一个有效的导示系统,它应该清晰而有逻辑地呈现出来。路口节点的导示牌设置太多会造成浪费,但如果缺失,导示系统就会缺乏连续性,增加行人的寻路困难。空间上缺乏联系,导致行人在心理上容易产生不适,从而感到迷茫。为了避免在校园中迷失方向,就要让行人清楚地识别主要建筑及其入口,并在路口处合理设置导示牌。
4.3 增设寻路交互式数字导示牌辅助寻路
可在主要一级节点处设置交互式数字导示牌。数字导示牌可结合GPS 定位系统,二维码技术,转变传统的导示牌只能通过平面给行人传递道路和方向信息的单一模式,帮助行人解决寻路问题。对于读取标识信息困难的行人,可以通过扫描标识牌中提供的二维码准确定位所处的位置,并获得电子路径,减轻因迷茫而产生的负面情绪,从而提升寻路体验。同时,将通信技术与校园环境相结合,是打造智能校园环境的有效途径。
5 总结
本文从行人的寻路行为为基础,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导示系统为研究对象,让20 名受测者进行了实地模拟寻路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可以看到校园的导示系统并不完善,信息不够准确,大大降低了校园空间环境的可读性和同行效率。为改变这一现状,笔者提出,校园导示系统在设计时应保持空间信息的连续性,并可结合数字技术设置交互式导示牌,以建立信息完善导示信息。从行人的寻路模式出发,才能使导示系统真正的为行人服务。一个高效的导示系统可以为行人提供答案,并确保行人流量的平稳管理,减少寻路所需要的时间,降低因方向感缺失而产生的负面情绪,从而创造一个美好、舒适、可读性强的校园步行友好环境,树立大学校园良好的整体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