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地震
2021-11-02姜维维
姜维维
地震,是一个许多人闻之色变的词。地震的发生常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有可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人们将地震列为最可怕的自然灾害之一。
全球平均每年发生约500万次地震,能被人们感觉到的地震约5万次,可能造成破坏的地震约100次。
实际上,很少有人知道,地震产生的地震波是目前少量可以穿透整个地球的信号,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地球的内部结构。为此,科学家、地质勘探员、工程师等许多专业人士研究出人工地震的方法,在工程建设、科研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人工地震是了解地球的重要手段。在地表以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地震波向地下传播时,遇到介质性质不同的岩层分界面时,地震波将发生不同程度的反射与折射。研究人员在地表或深井中设置检波器接收这种地震波,收到的地震波信号可以反映震源特性、地震波经过的地下岩层的性质和结构。研究者通过对地震波信号进行转化处理,就可以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
正因如此,人工地震在勘探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常用在活动断层探测、核爆炸检测、火山活动检测等领域。
比如,地震波在不同成分的岩层(松软的沙子、黏土物质、坚硬的岩石)交接处会发生反射和折射,而发生断层的地方,地震波能量就会被断层“吸进去”。因此,根据检波器接收到的地震波能量变化,研究人员就可以测出断层的所在位置。
早在1975年,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进入青藏高原,先后进行了9次人工地震试验,成功获得了地下深达100公里之内的地壳、地幔结构信息,这也是我国科技人员在青藏高原腹地采集的第一批宝贵的地球物理数据。
2013年12月,日本研究人员在鹿儿岛市樱岛上通过人工地震探寻地下岩浆状态,掌握岩浆积压状态的变化情况,帮助人们更好地预测火山喷发。
利用人工地震方法进行勘探活动,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大探測广度和深度等优点。因此,科学家运用人工地震方法勘探油气资源,远胜于其他的勘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