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语言运用的思考
2021-11-02傅少琼
傅少琼
在小学阶段,语文是重要的基础性学科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还要注重教学语言的恰当使用。本文以此作为分析的切入角度,着重阐述如何运用语文教学语言,并结合具体教学实例,希望能够对该领域的进步起到促进作用,也能够为关心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语言的规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注重教学语言使用的规范性,有助于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进而提高教学的综合效用,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养成规范使用语言的习惯,提高综合素养。具体来说,一方面,教师在日常教学时,为了能够让自身的表达更加科学,在知识传达的过程中要注重逻辑性,表达要清晰。举例来说,教师在讲授关于《纸的发明》一课时,就要注重运用规范的语言来讲述纸发明的过程,清晰地阐述其他材质不适合记录文字的原因,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的语言,让学生更加准确地接受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语言使用的规范性。小学生正处于喜欢模仿的成长时期,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不规范的语言,就不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说规范语言的习惯。
二、语言的浅显
在使用规范语言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尽可能使用符合小学生理解能力的词语、表达方式,避免使用生涩的语言,并且通过结合现实生活案例,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体举例来说,古诗一直是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难点,教师在讲授关于《惠崇春江晚景》的内容时,在范读过后可以运用较为通俗的语言解释诗句。比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踏青的经历,具体描述诗句中的“蒌蒿”,还可以用图片、视频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注意教学语言的易理解性,并不是鼓励教师大量使用生活化的口语,还需注重语言的规范性。
三、语言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的语言还要有情感,用自身带有情感的语言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和主题思想,并且也有利于学生理解语言的魅力,掌握语言在情感表达方面的技巧。具体举例来说,在讲授关于《我变成了一棵树》一课时,教师在范读的过程中要尽量融入自身的情感,使用带有情感的语言表达主人公想要变成一棵树的期望以及变成树后的情景,调动学生的兴趣,引领学生走进故事场景,形成情感共鸣。
四、語言的趣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语言使用的趣味性。小学生充满了好奇心,自控力不强,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教学语言的运用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语言的趣味属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真正融入教学中。具体举例来说,教师在讲授关于《田忌赛马》一课时,可以先将问题抛出,引导学生思考田忌是如何取得胜利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提示,比如帮助学生梳理比赛的条件,思考可变动的因素,进而发现“出场顺序”的调整空间,鼓励学生说出答案。在此过程中,教师运用有趣味的语言来感染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使用规范的、易理解的、有情感和趣味的语言,带动学生更好地学习语言,提高课堂教学的综合效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使用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