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式精英养成记

2021-11-02张鑫源

看世界 2021年20期
关键词:预科小艾精英

张鑫源

巴黎政治学院课堂

故事从一个超重女孩的自我拯救开始。小艾女士来自法国西部的布列塔尼,有着淡金色的头发、娇小苗条的身材。她在欧洲能源巨头跻身管理层,虽然刚过三十,但已是公司里的实权人物。

“很难想象十年前我是个超过100公斤的超重女孩吧?”她笑道。的确,如今的她,打扮精致,从头到脚都是那种典型的精英面貌。啤酒下肚,她慢慢打开了话匣子:“我出生在布列塔尼一个偏远的乡村,父母都是小公务员,对我也没有太多期望,盼着我去当地的公立大学读个本科,之后在当地找个稳定的工作就好。可是我不甘心,打听到不远处有个专门培养政治家的雷恩政治学院。”

她央求着父亲驱车几个小时去了省会雷恩,参加了这所学校的开放日。“我以为,和普通的公立大学一样,只要高中毕业就能直升,结果到了才知道,要进这种精英院校,必须在高中毕业后,去指定的学校(往往是最好的高中)参加预科学习。经历两到三年的磨练,参加全国统考,少数人才能被录取。”

对精英教育的向往

小艾口中所叙述的,正是法国高等教育的一大特色,即高等教育的双轨制—大部分高中毕业生,可以直升公立大学;而更有志向的年轻人,则会参加预科班,期待考入被誉为“大学校”(grandes écoles)的精英院校。

这类学校不多,录取的学生数量更少,但是却涵盖了从商科、法律到理工类的各个专业。大名鼎鼎的巴黎政治学院和巴黎高等师范就位列其中。“我那个时候其实印象最深的就是,出席开放日的老师和同学,一个个都是神采飞扬,身材苗条得很。我一个100多斤的大胖子,连去问问题都不敢。一直等到他们要撤展了,我才鼓起勇气,扭动着自己肥胖的身躯,截住准备离开的院长女士。”

要在预科学校里脱颖而出,更多取决于个人的软实力。

“她人很好,是那种典型的在电视里才能看到的精英,她回答了我所有的问题。不过最后,她给了我一个扎心的建议……她斜着眼睛对我说:小姑娘,在去预科学校报到之前,这个暑假先减肥吧。政治学院里没有胖子的。”

小艾沉默了良久,说道:“虽然特别扎心,但是我挺感谢她的。我那时候减肥好几年了,每次都在妈妈做的美食前败下阵来。不过,院长说了这句话以后,我当天中午就没有任何胃口了。”

小艾之后的故事很是励志:她孤身前往巴黎,在一间预科学校注册。整整三年里,她努力学习、打工、减肥,甚至还参加了前总统萨科齐的竞选团队,最终考上了法国最著名的理工类院校之一国立矿业学院,专业是能源战略。

她的逆袭故事虽然励志,其实很难复制,因为要在预科学校里脱颖而出,更多取决于个人的软实力。

巴黎的小圈子

女孩小曼出生于法国西部一个殷实的家庭。高中毕业后,她前往巴黎费内龙高中学习预科。她的经历,更多代表了这些有志青年的喜悦和酸楚。“法国是个地域差别很大的国家,大部分好的预科学校都在巴黎,比如费内龙高中或亨利四世高中。”

小曼聪明,经过两年的学习考上了巴黎高等师范。回忆起她在费内龙的日子,她有点“不堪回首”。是因为几年残酷的应试教育吗?小曼想了想,摇头说:“是也不是,预科学校当然要求应试教育和题海战术。但是,真正让你和周围人拉开距离的,其实就是个人多年的素质积累。”

学生在巴黎政治学院校舍内

小曼也是此前高中里的“尖子生”,但是到了巴黎以后,却常常失落。“那个时候我挺抑郁的,感觉自己完全和周围的巴黎的学生不在一个层面。老师上课时,会联系到某某作家最新的文学作品或者博物馆里的某个展品。我以为老师会深入讲一讲,结果班上的巴黎同学摆出一副了然于胸的表情。老师呢,一看大家都懂,竟然直接就跳过了然后给结论了!我呢,连那个博物馆的名字都没有听到过!”

笔者认识的走过这条路的朋友都认为,预科学校里的压力是双重的,“寒门出贵子”并不多見。预科班的学生,过半数来自精英家庭,很多人的父母就是通过这条道路走上来的。在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专家治国”的社会政治体系下,精英的定义,往往是出身名校,然后进一步在此后的各类选拔考试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他们或许说不上家财万贯,但是通过这一晋升体系,却能给其人生带来无限的可能性。

以现任总统马克龙为例,他出身于一个殷实的中产阶级家庭,在著名的“亨利四世高中”读预科,考上了“巴黎政治学院”,毕业后又考上“国家行政学院”。虽然年仅三十出头,他却一步登天,出任银行副总裁、经济部长,此后又当选总统。法国其他的总统、总理、部长以及知识界、商界名流,大多是走类似路径。但是,想在这一体系顺利晋升,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却并不容易。

寒门难出贵子

社会的不平等,首先是掌握信息的不平等。很多普通家庭,甚至连法国高等教育的双规制的运行机制都搞不清楚。这种看不见的差距,极大影响了一个孩子能在这条道路上走多远。

女孩小娜出生于法国南部,家里经营着一家农场,高中毕业后进入马克龙的母校“亨利四世高中”读预科。她性格开朗,喜欢分享生活中的趣事,不过有次在课后聚会的尴尬,让她至今耿耿于怀。“我开心地讲着平时一直追看的电视综艺,讲着主持人的妙语连珠和嘉宾的丑态百出。结果后来我发现,大多数同学都用一种奇怪和嘲讽的眼神看着我。那时候,我才知道,原来这些‘巴黎资产阶级的孩子,平时是不看电视的,甚至很多人家里根本就没有电视!”

海量的阅读,不沉迷于电子产品,是这些精英家庭出身的孩子的普遍特征。

2021 年9月9日,巴黎,雅克马特-安德烈博物馆举办波提切利画展

“他们从小玩的东西跟我就不一样!”小娜并非寻常女孩,跳得好芭蕾,但是她的那些被她戏称为“巴黎资产阶级”的同学们的段位明显更高。“掌握好几门外语都只是基础,还要懂拉丁语和古希腊语!他们呀……未满18岁就走遍半个世界,甚至有的已经在(法国政府的)部委和国际组织实习!”

海量的阅读,不沉迷于电子产品,是这些精英家庭出身的孩子的普遍特征。弗洛是笔者的一位好友,他就是那种“巴黎资产阶级”中的佼佼者。他是巴黎高等师范的学生,家住巴黎最昂贵的街区。即便是炎炎夏日,他也衣冠整齐,只穿定制衣服;他饮食讲究,没吃过快餐。

不过今时今日,弗洛还是手持iPhone 5,“上网查资料用电脑就行”。他脑袋瓜十分聪明,起初学习数学,成绩优秀;后来觉得无趣,他又转系去了法制史专业,博士阶段研究的是罗马法。

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专业,能被他无缝衔接,有赖于从小养成的好习惯。几乎每次和我见面,他手上总拿着一本书。他可以用拉丁语写论文,用古希腊语写诗,西塞罗的雄辩演说和但丁的优美诗篇,从来都是信手拈来。

他家里没有电视,但却订阅了好几份欧美严肃报刊。笔者问他以后志向如何,他总是淡然笑笑。小伙子身材纤细,外表也说不上出众,但是聪慧的气质,加上优渥的家境带来的从容,使他哪怕不说话,也总能在各个场合里鹤立鸡群。

并非有钱就是精英

法式精英阶层的教育,到底和普通家庭的区别何在?首先要明确的是,精英和普通人群的鸿沟,并不完全取决于财富。笔者身边不乏一些移民家庭,依靠勤劳的双手,在当地积累了大量财富。可是客观地说,他们依然很难被主流精英群体接纳。

法国精英阶层的延续,自有其独特的传承方式,这一点被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反复强调。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特别是对知识的态度,尤为重要。让孩子苦练一种乐器,或者学习美术,不仅仅是为了能在人前炫耀,更是希望乐符和画笔能让其提高对美的感知;博览群书,不仅仅是为了能够在考试策论文写作中文思泉涌,更是为了能够锻炼受益终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独处能力;通曉历史,不仅仅是为了在辩论中能旁征博引,更是为了在个人和家国遭遇不幸时作出明智选择……

“其实,我都三年没有回过家了。”夜幕降临,文章开头的那位小艾有些悲伤地说,“去了巴黎以后,每次回家都会有些不愉快,父母会首先因为我只吃几口他们精心准备的美食而不满,接着数落我‘高高在上的说话方式和语调;接着彼此争吵,然后相互道歉,最后相看无言,直到天明……”

猜你喜欢

预科小艾精英
招生政策没吃透会有多少损失?
小艾奇遇记
吉祥数
扁biǎn鹊què学xué医yī
金融精英速成指南
跟踪导练(二)(6)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综述
昂科威28T四驱精英型
精英云集
小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