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B-Learning&Teaching教学模式在超声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2021-11-02胡培安娜邓闻达郑光美景红霞张永超肖彬通信作者
胡培,安娜,邓闻达,郑光美,景红霞,张永超,肖彬(通信作者)
(1.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超声影像中心,湖北 十堰 442000;2.湖北医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科研办公室,湖北 十堰 442000)
0 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进入了“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学改革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更加个性化、精细化、科学化是现代教学所要具备的特点[1]。超声诊断学作为医学院校影像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已从单纯的诊断辅助学科发展为常规诊断与介入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但目前国内影像专业教学中超声医学教学体系普遍较为薄弱,教学方法仍然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理论[2]。混合教学模式(B-Learning&Teaching)是基于“互联网+”背景下,以教学目标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将面对面教学、网络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实施教学的概念[3]。本研究将B-Learning&Teaching教学模式引入超声教学中,在完成指定章节学习后,通过理论考试和调查问卷,比较B-Learning&Teaching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差异性,从而分析B-Learning&Teaching教学模式在超声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6级湖北医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医学影像专业本科(2)班学生46名,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共计23人,其中男性13例,女性10例,年龄(21.3±1.6)岁,平均绩点(2.75±0.56);对照组共计23人,其中男性12例,女性11例,年龄(21.6±1.4)岁,平均绩点(2.82±0.64)。本研究已被湖北医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批准,并在其监督下实施。
1.2 研究方法
选取2019年度第一学期《超声诊断学》第四篇中的第27至29章泌尿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内容,共计8学时,观察组运用B-Learning&Teaching教学模式,对照组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1.2.1 B-Learning&Teaching教学方法
(1)预习资料制作及发布:教师通过微信群等平台与学生讨论、在超声教学中反映出的意见或建议等。采集并分析数据,构建并优化学习指南。依据微信或QQ等数字化平台,拍摄操作视频、制作并发布相关系统的PPT和慕课。以供学生在课前能得到预设性的资源。(2)学生自主学习:相关教师上传预设性资源后,学生根据学习指南,在课前下载并有计划地完成课前内容学习。并可根据个人需求,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教师通过QQ或微信等数字化平台为学生实时答疑。(3)课堂中重点知识理解与讨论:利用“雨课堂”APP,教师对相关知识点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对特殊情况进行个性化分类指导。(4)课堂中重点知识应用与讨论:基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接受程度,教师依据系统的重点、难点进行话题设置,学生分组完成任务。(5)在完成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以及课堂相关强化之后,教师对之前进行的全部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全面的总结与评价,通过微信或QQ等平台及时反馈给学生,并进行自我反思,总结问题、积极改进。(6)利用问卷调查及访谈的形式搜集整理学生自主学习平台数据,结合学生的反馈,不断完善课前预设性学习资源建设和课堂活动设计。
1.2.2 传统教学方法
(1)上一章理论课结束后,教师预先指出下一章节重难点,并分享授课PPT,由学生自主预习下一章课程内容。(2)该章节授课为课堂面授,教师主要针对理论课的重难点一一讲解,然后以典型病例引入重难点,并设置相对应的问题,与学生互动。(3)课后,老师总结该章节需掌握的内容,并留出为学生实时答疑的时间。
1.3 教学效果评价
(1)理论考核:将上述章节的理论知识编辑成题库,录入计算机考试系统,题型为单选和不定向选择题。学生采用上机考试的方式进行理论考核,满分为100 分。
(2)问卷调查:采用自行设计与混合教学模式相关的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了教学效果、教学效率和满意度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混合教学模式的课程安排、教学模式的满意程度,课程未来的规划以及对自身能力提高的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1.5 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见图1。
图1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一般情况比较
观察组在性别、年龄、平均绩点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一般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学生一般情况比较(±s)
组别 人数 性别(男) 年龄(岁) 平均绩点对照组 23 12(52.17) 21.6±1.4 2.82±0.64观察组 23 13(56.52) 21.3±1.6 2.75±0.56 χ2/t 0.159 1.134 1.630 P值 0.843 0.091 0.790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理论考核成绩比较
观察组学生的不定项选择题得分及总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单项选择题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比较(±s,分)
表2 两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比较(±s,分)
组别 人数 单选题得分 不定向选择题得分 总成绩对照组 23 31.0±2.0 41.6±2.7 72.6±4.7观察组 23 33.0±3.0 52.3±3.5 85.3±6.5 t 0.177 7.860 7.460 P值 0.910 0.021 0.030
2.3 观察组与对照组调查问卷结果比较
问卷调查中,观察组学生对课程安排及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及效率以及对自身能力提高这三方面选择非常满意的构成比分别为82.61%、73.91%、78.26%,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学生在对自身能力提高这一方面选择不满意的构成比为47.82%,明显高于观察组(4.35%)(P<0.05),见表3。
表3 两组学生调查问卷结果比较 n(%)
3 讨论
随着超声新技术的飞速发展,超声应用领域愈发广泛,超声教学是培养超声领域人才的基础,如何让影像专业学生在“互联网+”的时代提高对超声专业的兴趣,更轻松、更全面的学好超声,掌握超声,是我们临床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应用“互联网+”多元化的优势,加强影像专业学生的教学,对从根本上提升临床诊治与超声实践之间的技术理解和知识沟通具有关键作用[4]。
混合教学模式是泛指计算机及网络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相结合的一种学习模式[5]。本研究在“互联网+”背景下,运用B-Learning&Teaching的多元化超声医学整合教学模式,将传统理论讲授与计算机及网络辅助教学整合,增加实践课程的现场感、调动学习的主动性,使传统理论讲授和多元化学习模式相结合。
本研究理论考试结果中,观察组与对照组单项选择题得分比较无明显差异,分析原因在于单项选择题多数为知识记忆题,无论是B-Learning&Teaching教学模式或是传统教学模式,都注重难点知识的记忆。而观察组学生的不定项选择题得分及总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原因在于不定项选择大多为病例分析题,需对章节知识点掌握并能熟练运用。在观察组中学生可根据课前自主学习情况,可提出在课前预习时的疑难点,教师可对相应问题和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解决,然后对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答疑。学生可各抒己见,任意发挥,教师则只需要引导,并控制课程进度,而在分组讨论后,同时进行组内和组间的互评,此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可引导学生掌握并应用所学的知识,从而最大化的实现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6]。因此观察组在知识灵活运用方面要明显优于对照组。
本研究问卷调查中,对照组学生在对自身能力提高这一方面选择不满意的构成比为47.82%,明显高于观察组(4.35%),这说明传统教学往往是“填鸭式”教学,教师传授知识点较多,学生大多数为被动接受,无法展开思考的空间[7]。这种课堂上的互动也只限于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被动回答,无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对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帮助十分有限。而观察组学生对课程安排及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及效率以及对自身能力提高这三方面选择非常满意的构成比分别为82.61%、73.91%、78.26%,明显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在于B-Learning&Teaching教学模式有效的将面授教学方式和在线学习的优势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增加学习效果和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学生不仅在教师的指导、激励和监督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更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8]。总之,B-Learning&Teaching教学模式可满足大多数学生情感学习策略的需求,即学生课堂压力较小,不拘束,学习状态轻松。该模式亦能提高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即学习者可以根据个人情况,灵活掌握学习时间和地点。再者,该模式能够增加学生对超声课程的现场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求知,以提高学生在本门课程中的学习效果和效率。
综上所述,基于“互联网+”的B-Learning&Teaching教学模式,可提高医学影像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综合素质。该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改革,并在全校应用推广。本研究可为全国各大高校欲实施基于移动数字化平台基础的混合教学方法提供相关支持,也可为医学影像专业以及其他专业学生在自主学习和互动学习中提供更好的帮助。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