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在急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效果

2021-11-02伍优爱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27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入院肢体

伍优爱

脑血栓是指在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由于血流缓慢、血压偏低等条件的作用,导致血管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血栓形成的脑血管病变,可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局部软化坏死,造成神经功能受损而出现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等情况,具有较高的致残率[1]。长期的功能障碍不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还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促使其产生焦虑、自卑等情绪,有学者指出,除常规的临床治疗外,还需加强对患者的康复治疗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改善预后[2]。但目前关于综合康复训练的时机尚未进行统一规定,但较多的研究表明,早期进行干预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3]。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对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102例急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将入院2周内与入院4周后接受综合康复治疗的两组患者进行对比,明确早期康复训练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接收的102例急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文献[4]《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中关于急性血栓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发病至入院时间≤48 h;首次发病;意识清楚,可配合康复训练指导。排除标准:继发性脑出血;腔隙性脑梗死;伴有意识障碍、智力障碍、血管性痴呆等疾病;心、肝、肾功能器官功能损害者;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急慢性出血;免疫功能异常;存在康复治疗禁忌证;听说障碍,无法配合完成康复训练。按随机排列法分为对照组51例,试验组51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本人或家属知情同意。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02例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吸氧、抗凝、抗血小板、调节血糖、血压、血脂、营养神经、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及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于入院4周后接受综合康复治疗,试验组入院2周内接受综合康复治疗。具体内容,(1)患肢体位摆放:患者取平卧位,嘱其患肢保持外展并抬高15°~30°,同时避免不良的功能位。患者取侧卧位,嘱其下腿伸直,上腿屈曲。(2)Bobath平衡法:固定好床,协助患者移动至失衡点上,嘱其快速平衡。保持下肢伸直,将双足放于Bobath球上利用躯干力量努力将臀部抬离床面。嘱患者取站立位,并将患肢足部踩在Bobath球上,通过移动球,进行膝、踝、趾的伸展和屈曲运动。(3)桥式运动:嘱患者取仰卧位,抬高臀部并与躯干保持在同一条直线上,医师下压患肢膝关节,并沿足前方拉内、外侧髁,进行伸髋训练。(4)翻身训练:嘱患者取仰卧位,医师给予一定阻力,指导患者由患侧翻向健侧,20 min/次,2次/d。(5)姿势镜训练:嘱患者站立于镜子前,协助患者不断进行姿势调整,嘱其通过视觉调整躯干平衡。(6)日常活动能力训练:包括穿衣、脱衣、穿脱鞋袜、系扣、如厕、刷牙、洗脸、洗澡、进食等日常活动训练。(7)心理康复治疗: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使用亲和的语气与患者沟通,向其介绍综合康复训练的目的与重要性,并帮助患者寻找合适自己的情绪调节方式,如画画、看书、听音乐等。(8)中医针灸、理疗等。每次综合康复训练45~60 min,1次/d。连续训练1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分别于干预前(入院24 h内)、干预后(干预1个月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FMA)、Barthel指数对两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1)FMA:共计50个条目,每个条目0~2分,总分100分,其中上肢66分,下肢34分,分值越高,肢体运动功能越强;(2)Barthel指数:包括穿衣、进食、洗漱、平地行走、上下楼梯等10项活动,总分100分,分值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佳[5]。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肢体运动功能比较

干预后,两组FMA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试验组升高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肢体运动功能比较 [分,(±s)]

表2 两组肢体运动功能比较 [分,(±s)]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P值对照组(n=5 1) 3 3.5 2±3.8 4 4 5.5 2±5.1 3 1 3.3 7 3 0.0 0 1试验组(n=5 1) 3 3.3 1±3.7 5 6 0.5 8±6.8 1 2 5.0 5 0 0.0 0 1 t值 0.2 7 9 1 2.6 1 4 P值 0.7 8 1 0.0 0 1

2.2 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干预后,两组Barthel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试验组升高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分,(±s)]

表3 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分,(±s)]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P值对照组(n=51) 35.62±4.09 51.22±5.76 15.770 0.001试验组(n=51) 35.54±4.02 60.28±6.69 22.637 0.001 t值 0.100 7.329 P值 0.921 0.001

3 讨论

血栓性脑梗死是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的血管性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病情严重的特点,发病后因神经功能的缺损导致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致使患者生活无法自理。临床常规治疗包括吸氧、抗凝、抗血小板、营养神经等,主要通过改善缺血半暗带的缺血缺氧情况来减轻神经细胞的损伤,但对于已经坏死的脑细胞无效[6]。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系统、科学的康复治疗,能够促进异常神经元及肢体功能的恢复,甚至可促进神经元的再生,达到仅靠药物治疗无法达到的预期效果[7]。而对于康复治疗的时机,现代康复理念认为,脑血栓发病后若想取得最佳的康复效果,需要及早进行康复训练[8]。

马灿灿等[9]指出,脑梗死本身存在自我恢复期,病灶的位置、大小、功能障碍等均会对患者的预后产生影响,而目前主要主张在病情稳定48 h后,且原发神经有所改善或无加重的情况下,尽早进行康复治疗。早期康复治疗的时机为2周内,但具体的康复治疗介入的时机是否会对患者的预后造成影响尚无定论。本研究中将入院2周内与入院4周后两个康复治疗时机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干预1个月后,试验组FMA评分较干预前升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早期康复治疗有利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通过综合康复训练,能够激活患肢运动和感觉能力,纠正肌张力,促进患肢的康复;还能促进轴突-突触联系的建立,减轻脑神经的缺损程度,促进神经细胞的修复;还能兴奋瘫痪肌肉,同时防止肌肉的失用性萎缩,有利于正常反射弧的重建[10-12]。在正常神经传导中,双侧锥体束负责躯干肌肉神经的传导,本体感觉传入神经中枢后,再发出神经冲动指挥骨骼肌的随意运动,达到身体的平衡[13]。本研究的优势还在于,除加强对肢体的活动训练外,还加强对躯干功能的训练,通过加强前庭觉、视觉和本体感觉的相互作用,达到良好的身体平衡与稳定状态,还能促进肢体运动对多方向外力的反应能力,尽快改善肢体的活动情况[14]。此外,本研究在综合康复训练中,还加强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包括穿衣、进食、如厕、洗漱等,结果显示干预1个月后,试验组Barthel评分较干预前升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早期综合康复训练能够尽早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早日帮助患者实现生活自理。魏坤阳等[15]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FMA评分及Barthel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早期(入院2周内)康复组升高幅度大于晚期(入院4周后)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证实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可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早日帮助患者实现生活自理。

综上所述,对急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入院2周内)综合康复治疗方案,能够促进其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帮助神经功能重建,有利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提升。但本研究的重点在于对患者近期疗效的评价,缺乏对远期预后的评估,故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入院肢体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院教育指南(2021年版)》解读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全膝置换术后再入院可以预防吗?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面试六禁忌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