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术结合数字化设计在髋臼后壁骨折中的应用
2021-11-02徐明方黄荣东周冬长
徐明方,黄荣东,周冬长
(惠阳三和医院骨科,广东惠州 516211)
髋臼后壁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损伤。随着交通业、建筑业的迅猛发展,交通撞击、坠落等事故引发的髋臼后壁骨折的患者越来越多,髋臼后壁骨折的发生率急速增长[1]。此外,髋臼后壁骨折还易与其他损伤合并,因而造成治疗难度相对较大。目前,髋关节后侧入路联合重建钛板治疗,为该病的传统治疗方法。但该法需要结合患者的髋关节结构多次调整钛板,导致钛板容易发生金属疲劳、螺钉方向固定、钛板固定不牢等危险,进而影响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而利用3D打印技术结合数字化设计+定制做出的锁定钛板,可以在术前结合患者的髋关节3D模型调整钛板形状,以保证钛板个性化,避免了术中过度调整钛板,降低了患者手术创伤风险,进而达到改善髋关节固定的效果[2]。本文旨在探究3D打印技术辅助数字化设计+定制的锁定钛板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惠阳三和医院2015年7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86例髋臼后壁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龄25~64岁,平均年龄(48.77±4.35)岁;致伤原因:跌倒19例、坠落12例、撞击12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16例;年龄24~67岁,平均年龄(49.10±5.25)岁;致伤原因:跌倒21例、坠落11例、撞击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惠阳三和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纳入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符合《骨科疾病诊疗指南》[3]的诊断标准并确诊;②手术耐受性良好;③髋关节不稳定;④髋臼与股骨头不匹配,骨折位移≥3 mm;⑤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疾病;②严重的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者;③合并恶性骨肿瘤者;④妊娠或哺乳期患者;⑤合并糖尿病、甲亢等内分泌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重建钛板治疗,术前准备:入院后,对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CT薄层扫描,然后进行三维重建,结合影像学资料制定手术方案,并对患者行皮牵引、消肿及对症治疗。手术方法:给予患者全身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后,选取俯卧位,确定髋关节后侧入路切口,逐层切开并查探骨折情况;结合术前预判、术中实际情况进行骨折复位,并以2 mm克氏针临时固定;将预弯重建钛板置入骨折段,若与骨折段解剖学结构贴合性不佳,则在C型臂X线透视下反复进行钛板塑形直至贴合效果满意,然后拧入螺钉固定,拔出克氏针;手术切口留置引流管,最后逐层缝合。术后处理:术后使用1次抗生素,常规抗凝;抬高患肢,24~48 h内结合实际情况拔除引流管,结合其康复情况实施邻关节及肌肉收缩功能锻炼;定期复查X线片。
观察组患者给予3D打印结合数字化设计+定制的锁定钛板治疗,术前准备:在对照组基础上,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数字化设计+定制钛板的治疗优势,取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与厂家合作,将患者CT薄层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数字化模拟出骨折形态,制作1∶1骨折模型;结合模型特征虚拟复位后,设计和定制3D数字化锁定钛板并进行高温消毒。在患者伤后6~10 d开展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患者给予全身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选取俯卧位,确定髋关节后侧入路切口,逐层切开并查探骨折情况;依据术前规划将骨折段复位;复位良好后,用2 mm克氏针临时固定,将定制钛板依据术前模拟置入制定位置,并依据术前设计固定螺钉、拔出克氏针;手术切口留置引流管并常规缝合;若合并骨缺损,则通过人工骨、自体髂骨进行植骨治疗,以C型臂X线透视确定骨折复位及内固定效果。术后处理:处理方法与对照组相同。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中透视次数。②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利用改良Merle D ' Aubigne &Postel髋关节评分系统进行评价[4],共计3项评价内容,包括疼痛、行走、活动范围,总分18分为优秀,15~17分为良好,13~14分为可,<13分为差。优秀占比=优秀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者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中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对比 两组患者均在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优秀占比为65.12%,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1.8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手术治疗是髋臼后壁骨折的主要治疗方式,但髋臼后壁骨折具有位置较深、解剖学结构较复杂、神经血管丰富等特点[5],会造成术前骨折类型判断、术中复位的难度均相对较大。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CT三维重建技术可为手术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然而,在实际手术治疗中,骨折复位方向、骨折线判断、重建钛板植入位置、螺钉固定方向等的判断均依赖于医师的临床经验,为保证重建钛板完全与骨折段贴合,需要在术中多次对钛板的形状进行调整。上述操作不仅增加了钛板的金属疲劳度,还对其固定稳定性造成影响。除此之外,由于螺钉孔方向固定且易进入关节,所以患者的痛苦会增加,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3D打印技术结合数字化设计和定制的锁定钛板,主要治疗优势如下:①3D模型可以帮助医生在术前充分了解患者的骨折形态,并模拟复位,减少术中不确定性[6];②利用一块定制钛板即可替代2~3块重建钛板,节省治疗费用;③术中医生无需对钛板反复进行塑形,并通过钻孔拧入螺钉固定,使得螺钉方向具有可控性,固定效果极佳;④术中操作更简便,且术中可随时参考模型,降低术中透视频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小患者手术创伤,提高治疗效果,且可以改善预后[7]。
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应用3D打印结合数字化设计的锁定钛板进行治疗,与重建钛板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缩短,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中透视次数也比对照组患者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说明采用3D打印结合数字化设计可以缩短手术时间、简化手术操作流程、提高手术效率且减小对患者的创伤;另外在随访中发现,观察组患者髋关节优秀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3D打印结合数字化设计有利于患者的髋关节功能的恢复,远期效果显著。黄旭科等[8]的研究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在对髋臼后壁骨折患者髋关节后侧入路手术治疗中,与常规重建钛板固定治疗相比,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数字化设计治疗,可改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髋关节功能,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s)
?
表2 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对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