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肥方式对玉米产量和农田氮磷淋溶流失的影响
2021-11-02傅建伟王跃飞邵润蛟
包 菡,傅建伟,张 雷,王跃飞,罗 军,刘 波,邵润蛟
农业面源污染的发生与农业生产活动息息相关,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畜禽养殖、农作物秸秆、废弃农膜、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等,而农田氮磷流失是产生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途径之一[1-3]。肥料的过量投入,使得大量的氮、磷在降水或灌溉过程中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进入水体,从而造成污染[4-6]。何开丽[7]研究表明,山东省南四湖有35%的氮和68%的磷来自农田;巢湖中来自农田的氮、磷分别为33.1%和40.3%,总氮、总磷平均浓度高达2.76 mg/L和0.185 mg/L,超标严重。彭兆弟等[8]研究太湖流域农田氮磷污染负荷和贡献率得出结论,太湖流域农田总氮、总磷入水负荷分别为3 000、690 t,农田径流贡献率为20%~30%。王海燕等[9]研究表明,山东省寿光市每年从大棚蔬菜地中流失的氮素高达2.33 万t,给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内蒙古20 世纪50年代开始在农业生产中施用化肥以来,用量逐年增加,常年稳定在200 万t 以上。2018年农用化肥施用量222.7 万t,其中,氮肥86.1 万t、磷肥40.8 万t[10]。本研究以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地下淋溶监测点为试验点,研究3 种施肥模式对玉米产量和农田氮磷流失的影响,从而揭示优化施肥对于控制玉米农田氮磷淋溶流失的作用和效果,为进一步合理施肥和控制农田面源污染提供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研究区位于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43°9′~44°10′N,120°25′~121°52′E),属大陆性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5.9 ℃,年平均降水量338.3 mm,无霜期148 d。土壤类型为草甸土,基本理化性质:pH 值为8.22,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为0.72、0.55、19.43 g/kg。
1.2 试验设计
2019年采取垄作的耕作方式,共设置常规处理(CK)、主因子优化处理(KF)、综合优化处理(BMP)3 种施肥方式,每个处理3 次重复。CK 按当地农民的种植习惯施肥;KF 为优化施肥,BMP 为优化施肥+秸秆还田,均较常规处理减氮23.63%、减磷26.55%,玉米施肥情况见表1。
表1 2019年玉米施肥情况 单位:kg/hm2
1.3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1.3.1 淋溶水样采集 每次灌溉或较大降水后,检查是否产生淋溶。每次产流单独采集、记载淋溶液数量,每个小区每次采集2 份样品(500 mL 纯净水2 瓶,采样时先用淋溶液冲洗1 次),立即冷冻保存,每次采样后保证淋溶桶内淋溶液抽尽。
1.3.2 植株样品采集 记载每个小区经济产量部分(籽粒)和废弃物产量部分(秸秆),采用多点混合采集取样,风干样品重量不少于0.5 kg。
1.3.3 样品检测分析方法 水样总氮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磷含量采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硝态氮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铵态氮含量采用靛酚蓝比色法测定,植株全氮含量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全磷含量采用钒钼黄比色法测定。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9 软件进行基础运算和图表制作,利用SPSS 26.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由图1 可知,3 种施肥方式下玉米籽粒产量、秸秆产量和植株生物量无显著差异(P>0.05),CK处理的籽粒产量、秸秆产量和植株生物量CK 处理略低于KF 处理、BMP 处理。其中,籽粒产量为13 349.55 kg/hm2、秸秆产量为21 943.35 kg/hm2,KF 处理籽粒产量为14 220.60 kg/hm2、秸秆产量为23 917.35 kg/hm2,BMP 处理籽粒产量为14 656.95 kg/hm2、秸秆产量为23 950.35 kg/hm2。
图1 不同施肥方式对玉米籽粒、秸秆产量和植株生物量的影响
2.2 不同处理对玉米各部位氮磷吸收量的影响
由表2 可知,玉米植株的总氮吸收量大于总磷吸收量。3 种施肥方式下籽粒、秸秆和植株总氮吸收量分别为153.45 ~165.62、36.05 ~46.81、189.50 ~212.43 kg/hm2,总磷吸收量分别为36.02~39.35、9.09~13.97、46.35~53.33 kg/hm2,玉米各部位总氮吸收量和总磷吸收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
2.3 玉米生长季淋溶水氮磷浓度
由表3 可知,2019年共发生5 次产流事件。5月15日CK 处理总氮浓度、可溶性总氮浓度、铵态氮浓度均显著高于KF 处理和BMP 处理(P<0.05),硝态氮浓度表现为CK 处理>BMP 处理>KF 处理(P<0.05)。6月27日CK 处理淋溶水各形态氮素浓度均显著高于KF 处理和BMP 处理(P<0.05)。7月16日CK 处理总氮浓度、可溶性总氮浓度、硝态氮浓度均显著高于KF 处理和BMP 处理(P<0.05),铵态氮浓度CK处理显著高于BMP 处理(P<0.05),KF 处理与CK 处理、BMP 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8月20日CK 处理淋溶水各形态氮素浓度均显著高于KF 处理和BMP 处理(P<0.05)。9月17日CK 处理总氮浓度、可溶性总氮浓度、硝态氮浓度均显著高于KF 处理和BMP 处理(P<0.05),铵态氮浓度3 种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前3 次产流事件,CK 处理总磷浓度、可溶性总磷浓度均显著高于KF 处理和BMP处理(P<0.05)。8月20日CK 处理和KF 处理总磷浓度、可溶性总磷浓度显著高于BMP 处理(P<0.05)。9月17日总磷浓度、可溶性总磷浓度表现为CK 处理>KF 处理>BMP 处理(P<0.05)。
表2 不同处理玉米氮磷吸收量 单位:kg/hm2
2.4 玉米生长季淋溶氮磷累积流失量
从2019年玉米生长季全年总氮累积流失量、总磷累积流失量来看(表4、表5),总氮累积流失量,KF 处理和BMP 处理分别较CK 处理降低了49.73%和52.43%。CK 处理各种形态氮素累积流失量均显著高于KF 处理和BMP 处理(P<0.05)。CK 处理硝态氮累积流失量对于氮素流失量贡献率为82.16%,KF 处理硝态氮累积流失量对于氮素流失量贡献率为76.34%,BMP 处理硝态氮累积流失量对于氮素流失量贡献率为75.00%。氮素的全年累积流失量主要形态为硝态氮。
CK 处理总磷累积流失量显著高于KF 处理和BMP 处理(P<0.05),KF 处理和BMP 处理分别较CK处理降低了38.49%和59.18%。可溶性总磷累积流失量CK 处理显著高于KF 处理和BMP 处理(P<0.05)。
3 讨论与结论
作物的地上部分生物量可直接反映作物生长情况,作物产量是衡量施肥效果的重要指标[11]。王新霞等[12]研究表明,在当地习惯施肥基础上分别减氮20%和减氮16.7%,可以保持水稻和小麦的产量。本研究中,KF 处理和BMP 处理玉米植株生物量分别为38 137.95、38 607.30 kg/hm2,与CK 处理相比,KF处理和BMP 处理在玉米籽粒产量、秸秆产量和植株生物量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通过优化施肥,适当减少氮肥、磷肥、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可以保证玉米作物产量。
表3 玉米生长季单次淋溶氮磷浓度 单位:mg/L
表4 玉米淋溶氮素累积流失量 单位:kg/hm2
表5 玉米淋溶磷素累积流失量单位:g/hm2
氮和磷两种元素对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作用[13-17],作物各部分的养分含量可有效反映作物生长情况[18]。玉米植株的总氮吸收量大于总磷吸收量,CK 处理、KF 处理和BMP 处理的玉米植株总氮吸收量、总磷吸收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优化施肥可以满足玉米营养需要,保持其正常生长,与马凡凡等[19]、蔡佳佩等[20]、王永尚[21]的研究结果相似。
淋溶流失是农田氮磷流失的主要途径之一,优化施肥可有效降低农田氮磷淋溶流失。本研究中,优化施肥的年度总氮累积流失量和总磷累积流失量远小于常规施肥,总氮累积流失量KF 处理和BMP 处理分别较CK 处理降低了49.73%和52.43%,总磷累积流失量分别降低了38.49%和59.18%。氮素淋溶流失形态主要是硝态氮,与王静等[22]、王新霞等[12]的研究结果相似,说明通过降低硝态氮施用比例,可有效控制氮素流失。
本研究中,与常规处理相比,减氮23.63%、减磷26.55%的优化施肥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淋溶水中氮素、磷素浓度,进而减少总氮、总磷累计流失量,降低流失风险,达到削减农田氮磷污染负荷的目的,减少农田面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