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惜翠云裘,遂为苍耳欺
2021-11-01刘伟伟
刘伟伟
為你读诗——
忽忆范野人,闲园养幽姿。
茫然起逸兴,但恐行来迟。
城壕失往路,马首迷荒陂。
不惜翠云裘,遂为苍耳欺。
入门且一笑,把臂君为谁。
——唐·李白《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节选)
回放,这首诗是这么来的
一个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仙李白,一个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诗圣杜甫。诗仙比诗圣大了11岁,当诗仙名动江湖时,诗圣依然默默无闻,只能算诗仙的“小迷弟”。不过,这并不影响两位唐诗“劳模”一见如故,结伴旅行。
大约在公元745年,李杜二人兴之所至,一起跑去找一位姓范的隐居朋友。谁知道一出城就迷了路,在荒山野岭之中转来转去,沾了一身的苍耳子。朋友一见,笑得满地找牙:嘿,这谁啊?如此狼狈……
这事儿为什么说得如同亲眼所见?当然是因为有诗为证啦。当时,杜甫写了《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李白写了《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来证明两人确实“在一起”。后来他们还一边喝酒,一边忙着摘衣服上的苍耳子呢。
后世很多人也对这段轶事津津乐道(像宋朝的苏轼、陆游、刘克庄等著名诗人均写过“苍耳林中太白过”或类似的句子),嗯,也许还很羡慕苍耳子,曾经粘过李白、杜甫二位诗神的衣衫。而结出苍耳子这种果实的植物苍耳,其实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刺儿头“苍耳”,从古至今皆传奇
有这样一种说法,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就有苍耳这种植物了。那时候,它们被叫作“卷耳”。西晋的张华却认为苍耳是外来植物,他在自己编著的《博物志》上说,中原地区本没有苍耳,是有人赶着羊群从蜀地来到中原,这些羊身上沾着苍耳子,从而把苍耳带了进来。因此,苍耳还有个名字叫“羊负来”。
话说,苍耳子怎么能跟着羊一走就是成百上千里呢?当然是因为有秘密武器啦。
每年的9至10月,苍耳的花谢了,结出了一个个苍耳子,小小的、像纺锤一样的绿色果实,带着小小的、密密麻麻的刺。刚开始,苍耳子软软的。随着它慢慢长大,开始呈纺锤形,颜色变成了棕黄色,身上那些倒刺也变得坚硬起来。此时,如果有人和动物从它们身边跑过或者走过,苍耳子就会用倒刺紧紧勾住对方,一起远走他乡。要想把苍耳子弄下来,必须费点力气才行呢。
拥有如此神技的苍耳子,令科学家十分佩服——20世纪40年代末,受到苍耳子的启发,科学家发明了在鞋子、箱包、衣服上疯狂使用的魔术贴。苍耳子呢,大约对成为人类世界的网红没什么兴趣,它只是默默地继续用倒刺,把种子向四面八方传播,占领了所有能占领的地方,山坡、路边、灌木丛,甚至人们家里。瞧,李白他们不就把苍耳子带到范姓朋友家了吗?
除了这个“勾人”的特长,苍耳子本尊因为含有苍耳子苷,还有着使毒的本事。在中医眼中,这个有毒的“刺儿头”还是一味考验医术的中药。虽然它能“主风头、寒痛、风湿”(《神农本草经》中记载),据说还能治鼻炎,但真的有毒呀,一不小心就可能酿出可怕的医疗事故,使用需谨慎。
啃松果时间——
每年的7至8月,是苍耳开花的时间。苍耳和菊花一样都是菊科植物,它的花看起来像一朵绿色的大花。其实,那是很多无柄的小花聚集在一起组成的一个花序,这种花序也被称为头状花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