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乐”化人,让音乐通识课程在工科大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021-11-01郭清波

锦绣·中旬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通识课体系音乐

摘要:西南交通大學的前身是山海关铁路官学堂,建立于1896年,是我国交通大学两大源头之一,也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工科大学。新的时期,对于我校这样一所长期以工科为主的高校来说,如何使音乐通识课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实现学校提出的建立交通特色的一流研究型大学保驾护航,构建具有“交通”特色的音乐通识课程体系,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关键词:音乐;通识课;交通特色;体系

关于大学,梅贻琦先生有一句名言:“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而有大师之谓也”。我觉得这句话至今还应该令人敬仰。因此,对于交通大学来说,我所理解的“交通”一词是广义的“交通”,也就是:“交融古今、通达天下”。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具有“交融古今,通达天下”理念和“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高素质的当代大学生。而音乐正是世界的语言,所以,在这一育人工程中,把音乐作为通识教育中核心的课程应该大有可为。如何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制定符合我校的音乐通识课程体系需要有新的探索,也有研究的空间。

首先,要改变对音乐课程的偏见,在我校这种长期以工科为主的高校中,人们对于音乐的理解是有局限的,这就限制了音乐发挥它独特作用的可能。随着科学的进步与发展,以及人们对音乐研究的深入,我们首先应该达成这样的共识:音乐是一门科学,比如:音乐创作中的和声及对位法都是建立在科学上的,其框架和大部分的结构纯粹是科学的构成,贝多芬的交响乐之所以听起来生气勃勃就是由于他的科学性。所以才有人发出“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的感叹。其次,音乐是现代教育内容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人文情怀的重要途径,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且具备自身独特优势的学科。研究发现,通过音乐可以开发右脑 、活跃思维 、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理工科学生实施音乐通识教育 ,对于他们学习、掌握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 ,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和创造 、陶冶情怀、培养科学气质 、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特殊意义。这首先体现在对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方面。另外,音乐是一种不可思议的、神秘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时刻激发着人们对它进行无尽的追索。我们学习、掌握、运用它,对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理工科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复合型、创造性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历史实践证明通过选修的方式照样可以造就优秀乃至杰出的人才。比如:我们熟知的赵元任先生,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不但是伟大的语言学家,还是卓有建树的作曲家。赵元任先生就是因为选修了音乐才为我们留下了像《教我如何不想她》、《海韵》、《卖布谣》等许多艺术价值很高的经典音乐作品的。还有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中国第一首小提琴曲就是由他作曲的,而不是出于专业的作曲家之手。

我们建立音乐通识系列课程的目的就是发挥音乐独特的作用,实现以“乐”化人,以美化人,实施跨学科人才培养,用音乐去影响、支持其他学科的学生人才培养。那么,在文化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的背景下,音乐对于培养宽厚型、复合型、开放型、创新型人才的优点就凸显出来了。围绕“交融古今、通达天下”这一育人理念,研究构建适合我校的通识课程体系。以有力支持保障学校早日建成“交通特色”鲜明的一流研究型综合性大学”。所以,建议在通识课程体系中把音乐通识课程建设作为一个重点,加强课程建设力度,加大宣传力度,增加课程设置的数量和拓宽学生受众的广度。研究探索并建立适合我校校情的音乐通识课程体系,包括制定音乐素质评价体系,科学了解分析我校这种类型院校学生普遍的基本音乐素质水平,根据评价结果,因地制宜的设立音乐通识核心课程,(比如:体系设计中应该固定设置一定数量的音乐通识课,都包括哪些课程,为什么是这些课?有什么作用?可以达到什么预期效果?等等。)最后,经过教学实践检验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以期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有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交大学子,让音乐通识课程在培养上述人才目标的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根据音乐的特点和音乐审美教育的特点,以及目前大学生普遍音乐素养不高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已开设的音乐通识教育中采取了培养学生音乐基本感受能力,提高欣赏能力、组织、策划、实施音乐活动能力、创设多元音乐文化对话环境等多种音乐活动形式,去让学生以主动的姿态亲自参与和体验到艺术实践中。比如:通过《合唱.指挥.风采》这门课不仅普及提高学生音乐知识,还能锻炼学生组织、协调、沟通能力,促进学生人际关系的融洽,使学生能够从“小我”过渡到“大我”,对学生集体意识与合作意识以及团队精神的培养具有良好的效果。还比如通过《中国艺术歌曲的美》这门课在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同时,通过作品引导学生领悟音乐作品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学生的人文精神逐渐养成。如何针对我校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考虑到他们拥有较扎实的文化功底,对音乐艺术的好奇与求知欲等特点,如何建立适应这类学生学习的音乐通识类课程,并使之形成特色、体系,需要有新的探索。我想我们只要努力探索建立起具有交通特色的音乐通识课程体系,不仅可以为全校学生提供接受音乐熏陶和音乐实践的平台,还可以为这所以工科为主的百年老校注入新鲜的艺术的活力,让逻辑思维和艺术思维碰撞出绚丽的火花,让沉稳与激情产生奇妙的化学效应,让西南交大培养出来的未来的工程师们多一些艺术的灵感,让他们设计出的高速列车和摩天大厦充满音乐的灵动。为此,引发了我以上的思考,对于如何变为现实我充满了期待!

参考文献

《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杨晓东(沈阳:沈阳师大学报2013)

《通识教育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研究》:龚春霞《高等教育评论》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16.6)

《中国大学通识教育传统的现代价值》张亚群《华中师大学报人文社科版2014.01》

作者简历:郭清波 男 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声乐教学、演唱、声乐理论;音乐文化

猜你喜欢

通识课体系音乐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理工院校通识课程与学生跨文化竞争力培养探析
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深化改革的浅思考
电子商务通识课程考试成绩多维度分析
音乐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音乐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