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能力导向的应用型本科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的研究

2021-11-01高利军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1年10期
关键词:课程设计应用型体系

高利军

(商洛学院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陕西 商洛 726000)

1 职业能力导向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的必要性

我国建筑业已建立具有行业特点和专业特色的职业资格制度,并从原来的企业资质和个人资格并重转向了更加注重职业资格管理的新格局。这种新格局将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力促进建筑业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竞争,促进我国建设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有数据统计表明,在注册执业制度实施过程中,大部分申请注册的工程技术人员是接受过系统高等学历教育的土木建筑类专业毕业生。因此,高等学校土建类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执业注册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执业水平,进而影响着我国工程类职业制度深入实施的社会认可度和公信力[1]。工程管理专业作为建设类人才的重要来源之一,其就业范围覆盖工程建设活动全过程,涉及工程项目管理、投资与工程造价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工程监理等内容。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准确把握职业资格制度要求与新建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关系,构建和完善以增强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更好地为生产一线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

2 职业能力导向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的思路和原则

根据行业人才应具备的素质要求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实际,结合培养与注册工程师职业能力要求接轨的专业人才的目标定位,进行工程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探索。突出注册职业岗位能力的系统训练与培养,使培养的学生具备注册工程师的能力与素质,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工程管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必须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强调与注册工程师职业资格能力相衔接的重要性,满足行业和企业应用型人才的现实需求,应着力体现如下原则。

2.1 坚持实践教学改革的实时性和前瞻性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背景促使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和建造工程师等工程管理岗位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不断发展变化,也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应与现代工程项目技术与管理的动态和需求保持同步,使之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前瞻性,从而保证毕业生在职业中具有快速适应和主动调整的能力[2]。

2.2 坚持实践课程设置的实用性和协同性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应从工程管理的岗位动态需求出发,不断探索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三者之间的协同关系。基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土建类专业的教育现状,应以加强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集中体现“突出重点、彰显特色和保证质量”的基本要求,充分发挥实践课程的功能性和整体合力。

2.3 坚持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的共通性和特异性

职业资格能力导向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主要分为与现场管理相结合的工程监理、工程建造和工程造价三大板块[3]。三者既有相同的知识背景和职业门槛,又有各自不同的专业技能要求。在优化重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时,应按建设项目管理领域执业资格技能要求,首先把其中的“相同知识和技能”提取出来,凝练和固化为一个模块,作为统一的基础技能训练基础。在此基础上,再把造价管理方向、项目管理方向各自的“不同点”分别保留,各自凝练和固化为一个专业技能训练模块,作为各自的专业技能来强化训练。各专业方向按照各自岗位的不同要求,可以通过不同模块的搭配组合或者相同模块的不同要求来实现。

3 职业能力导向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的路径

不断增强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意识与实践能力,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建本科院校尤为重要。在面向职业工程师需求的工程管理人才培养计划中,实践教学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4]。在当前就业形势复杂严峻,竞争愈发激烈的条件下,高校要使其培养造就的工程管理应用型专门人才能够满足行业与社会需求,保证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基本策略是将实践教学体系的顶层设计和过程实施及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要求高度融合、互促共进。

由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与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有所不同,通常实践教学课时所占比例相对较少,除了要正确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外,还要考虑各种实践课程的设置与理论课程的统一协调,并保证各类课程间知识边界划分不脱节、不重复,所以很难做到“考什么课开什么课”和“考什么内容教什么内容”。如何在现行课程体系下,通过分析职业资格考试所涉及的知识要求,针对性地设计课内外的实践教学与相关考试标准高效对接的教学方案,丰富和优化传统的实践教学内容,从而达到以职业资格标准促进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最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践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是值得深入探索的主要内容。由于历史传统和路径依赖的惯性,实践教学在总学时中所占比例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与综合性研究型高校大致相同,但从教学内容和取得的效果来看,还有待进一步提高[5]。

根据毕业生就业去向跟踪调查结果,应用型本科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工程项目的实施阶段,多数学生就职于各类工程施工企业、工程监理企业和造价咨询机构,90%以上深入项目生产和管理一线。用人企业通常期望毕业生走上岗位后,能够较快地适应工作岗位要求,能够独立开展工作。基于这种广泛的社会需求,笔者通过对应用型本科工程管理专业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梳理总结,着眼于面向人才培养全过程开展实践教学,从实践教学的要求、层次和模块三个视角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全学程渗透、分层次实施、多模块组织”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的路径(见图1)。全学程是指将实践教学贯穿于工程管理专业培养学制的全过程。

图1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

分层次是指按照递进式思维来设计和区分的实践教学的不同类型。第一类是基础实践,主要包括军事训练、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大学物理实验、形式与政策实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金工实习、专业认知实习、公益劳动、社会实践等;第二类是综合实践,主要包括工程制图与识图实训、建筑材料实验、工程测量实验、工程力学实验、土力学实验、BIM技术原理及应用实验、工程测量实习、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课程设计、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工程造价与管理课程设计、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工程造价软件应用实训、工程管理软件应用实训、工程招投标实训、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毕业教育等;第三类是创新创业实践,主要包括创新创业教育与训练、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各级各类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等。

多模块是指按照系统分解的模块化思想将工程管理专业本科学制内的各类实践教学环节划分为若干个整合单元,主要包括实验教学模块、专业课程设计模块、实习实训模块、毕业设计(论文)模块、创新创业模块、社会实践模块等。其中,实验教学模块主要依托于高等学校各类专业实验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开展相应的实践教学,侧重于基本技能操作训练。课程设计模块主要依托于工程管理专业特有的实验设施和条件,与该课程的理论教学密切配合,旨在验证和强化理论教学中的知识认知和运用能力。实习实训模块主要依托于各类工程项目真实现场或仿真环境,把本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校内学习和校外实践结合起来,面向生产一线,基于真实情境,注重培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论文)模块主要依托于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和文献研究确定研究选题,发挥指导教师引领作用,通过集中或分散的综合训练,提交毕业设计(论文)成果,全面系统检验毕业生在校期间所学成效。社会实践模块主要通过社会调查、三下乡活动、生产劳动与志愿服务、红色教育、职业资格实务训练等形式,以了解社会和服务社会为重点内容,使学生在实践中熏陶思想感情、丰盈精神生活、提升道德境界和延展职业技能。创新创业训练模块主要通过组织创新创业类课程、实施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参加创新创业训练比赛、开展专业类学科竞赛等形式,旨在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塑造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创新创业能力(见表1)。

表1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的模块单元

4 职业能力导向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的启示

基于上述分析,坚持职业能力导向,如何打破应用型本科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如何具体优化运作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有效对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表2所示为注册一级建造师、注册一级造价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职业资格现行考试科目所涵盖的知识体系与应用型本科工程管理专业现行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的对应关系。不难发现,不论哪一种职业资格考试,几乎所有考试科目都至少对应了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中2门以上的课程,而且绝大多数是专业主干课程。同时,三类职业资格考试要求的知识体系与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干课程高度关联,都涉及管理、经济、技术和法律四大类平台课程。此外,三类职业资格考试要求的知识体系彼此存在显著的内容交叉,在某些考试科目上,三者往往存在相同的主干课程要求。

表2 职业资格考试与专业课程对照表

由此可以得出三点重要启示:一是在实施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优化时,三类职业资格考试共通的专业课程应该是优化重点和优先选择;二是在实施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优化时,要打破人才培养方案原有课程设置的独立性,从职业能力导向上着力完成相关课程群的布局,按照整合后的课程知识体系来组织实践教学;三是在实施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优化时,可尝试建立职业资格实践学习平台,构建实践案例库,供学生全真模拟,同时可辅以分类指导。

猜你喜欢

课程设计应用型体系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基于自动化系统的PLC课程设计
开放大学课程设计与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