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乳源大峡谷省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调查
2021-11-01邹建平林顺和许根有彭秋燕曹越韩婉诗
邹建平,林顺和,许根有,彭秋燕,曹越,韩婉诗
1.广东乳源大峡谷省级自然保护区,广东韶关 512799;
2.广州草木蕃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260
鸟类是对栖息地和环境变化反应极为敏感的动物,其组成特征可直接反应栖息地的适宜性、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人类活动干扰的影响程度、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等[1]。大峡谷保护区地处北回归线北缘,而北回归线上的森林则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大峡谷区域地形地貌复杂,许多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甚至温带的动植物都荟萃其中,珍稀濒危物种十分丰富,据2008 年的科学考察记录,保护区共有维管植物210 科837 属1883 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58 种;陆生脊椎动物4 纲27 目81 科243 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35 种。如今,距离上次全面调查已过去15 年,随着当地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自然演替,保护区内的动植物资源状况可能正逐渐发生变化,为准确掌握现状数据,及时做好保护管理工作,开展了该次调查。
1 研究区域概况
广东乳源大峡谷省级自然保护区于1999 年成为韶关市市级自然保护区,并于2001 年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乳源县西南部68km 处的大布镇(24°28′N~24°32′N,113°6′E~113°13′E),属南岭山脉南麓的中低山地,与广东罗坑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邻,成“品”字形分布,总面积4022.9hm2。保护区内以阎罗头海拔最高,为1239.4m,平均海拔450m。该地区属中亚热带山地丘陵季风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植被方面主要包括低山针叶林、常绿阔叶林、落叶常绿阔叶林、丘陵灌丛、石灰岩灌丛和灌草丛6 类植被型,保存了大面积的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山谷和山沟两侧,茂密的植被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方法
2.1.1 固定距离样线法
依据不同生境类型占比,兼顾海拔梯度,使样线尽量穿过同海拔区间的所有生境类型,共设置5条样线,单侧宽25m。于2020 年4 月、7 月、10 月和2021 年1 月、4 月、7 月共开展6 次调查;每次调查5d,调查人员沿样线以1km/h~2km/h 的速度步行,通过8×42 双筒望远镜、佳能100mm~400mm 镜头和鸣声辨识,记录鸟种、数量、生境类型并定位GPS 位点。
表1 样线信息Tab.1 Line transects information
2.1.2 固定半径样点法
使用样点法作为补充,调查时间与样线法同步,在蛮洞坑→焦窝→蕉窝顶沿线林下小道设置3 个监测样点,半径50m,在每个样点停留10min,记录观察到和听到的鸟类物种、数量及其生境信息(表2)。
表2 样点信息Tab.2 Sample points information
2.1.3 红外相机自动拍照法
利用ArcGIS 软件将保护区划分成2km×2km 的网格,同时考虑保护区的海拔、植被类型、不同人为干扰情况等布设21 个相机位点,以核心区为重点监测区域。
监测时段:2020 年4 月~2021 年7 月。
安装与维护时间:2020 年4 月首次安装,每3个月进行1 次回收维护工作,共计开展5 次工作。
图1 研究区域样线样点和红外相机分布Fig.1 Distribution map of line transects, sample points and camera-trappings in the study area
2.2 鉴定识别方法
物种分类参考《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2],物种鉴定参考《中国鸟类野外手册》[3]《中国鸟类图鉴》[4]等,动物地理区划主要参考《中国动物地理》[5]。
2.3 数据处理方法
(1)鸟类优势种通过Berger-Parker 指数(I)确定:
式中:Ni为物种i 的个体数量,N 为所有物种的个体数量。I≥0.1 为优势种,0.1>I≥0.005 为常见种,0.005>I≥0.0008 为偶见种,I<0.0008 为少见种。
(2)鸟类多样性采用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Margalef 物种丰富度指数和Pielou 均匀度指数来测度。
式中:S 为群落中的物种总数;H′为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
3 结果
3.1 物种组成
2020 年4 月~2021 年7 月,实地调查共记录鸟类146 种,隶属于15 目45 科。通过红外相机调查到鸟类54 种,样线法和样点法调查到鸟类124 种,4927 只次。其中,雀形目鸟类有27 科90 种,约占61.64%;其次为鹰形目,有1 科10 种,占比约6.85%;第三为鹃形目,有1 科8 种,约占5.48%(表3)。
表3 各分类阶元组成Tab.3 Order level classification
3.2 区系与居留型组成
在区系方面,东洋界物种84 种,占比最大,约占调查到鸟类总数的57.53%;古北界物种17 种,占比最少,约占11.64%;广布种45 种,约占30.82%。表明,该保护区鸟类区系以东洋界为主。
在居留型方面,留鸟94 种,占比最大,约占64.38%;夏候鸟15 种,约占10.27%;冬候鸟27 种,约占18.49%;旅鸟10 种,约占6.85%。可见,该保护区鸟类居留型以留鸟为主。
3.3 优势种与多样性分析
通过分析可知保护区鸟类优势种有3 种,为栗背短脚鹎(Hemixos castanonotus,I=0.1248)、灰眶雀鹛(Alcippe morrisonia,I=0.1189)、栗耳凤鹛(Yuhina castaniceps,I=0.1013);常见种36 种,如黑短脚鹎(Hypsipetes leucocephalus)、褐胸噪鹛(Garrulax maesi)、金腰燕(Cecropis daurica)、黑眉拟啄木鸟(Psilopogon faber)、绿翅短脚鹎(Ixos mcclellandii)等;偶见种有43 种,如红头咬鹃 (Harpactes erythrocephalus)、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us)、棕背伯劳(Lanius schach)、黑喉噪鹛(Garrulax chinensis)、红尾水鸲(Rhyacornis fuliginosa)等;少见种有71 种,如斑头鸺鹠 (Glaucidium cuculoides)、橙腹叶鹎(Chloropsis hardwickii)、凤头鹰(Accipiter trivirgatus)、黑喉石鵖(Saxicola maurus)、红胸啄花鸟(Dicaeum ignipectus)等。
在鸟类多样性方面,多样性指数为3.578,均匀度指数为0.742,丰富度指数为14.466。相比广东省东源康禾省级自然保护区、惠东古田省级自然保护区等同类保护区,乳源大峡谷保护区的各项指数均较优;与海岛类型的台山上川岛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相比,仅均匀度较低,多样性和丰富度仍较高(表4)。
表4 乳源大峡谷保护区与3 个省级保护区鸟类多样性对比Tab.4 Comparison of bird diversity in Ruyuan Grand Canyon Reserve with 3 provincial reserves
3.4 珍稀濒危保护物种
146 种鸟类中,有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濒危特有及需重点关注的鸟类共计33 种(表5)。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 种:黄腹角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31 种;被列入CITES 附录Ⅰ的鸟类1 种,列入附录Ⅱ的19 种;属于IUCN Red List(2021)濒危等级的有1 种,易危3 种,近危1 种;属于《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2015)濒危的有2 种,易危4 种,近危12 种;中国特有种3 种;“三有”保护动物77 种。(IUCN,2021)近危/易危/濒危等级,en/ vu/ nt-《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2015) 濒危/易危/近危等级;*-中国特有种;3-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记录方式:“Y”-样线样点调查,“C”-红外相机拍摄。
表5 广东乳源大峡谷省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Tab.5 Bird list of ruyuan grand canyon provincial nature reserve in Guangdong
目名 科名 区系 记录方式物种名 保护级别居留型3一,Ⅰ,VU,en VI.鹤形目GRUIFORMES (六)秧鸡科Rallidae Y;C Y;C Y;C Y;C Y;C VII.鸻形目CHARADRIIFORMES (七)鸻科Charadriidae(八)水雉科Jacanidae(九)鹬科Scolopacidae二3 3 3 3二,nt Y Y Y C Y VIII.鸽形目COLUMBIFORMES (十)鸠鸽科Columbidae Y;C Y C IX.鹃形目CUCULIFORMES (十一)杜鹃科Cuculidae 33333333333二二Y;C Y Y C Y Y Y;C X.鸮形目STRIGIFORMES (十二)鸱鸮科Strigidae 二,Ⅱ,nt二,Ⅱ二,Ⅱ二,Ⅱ二,ⅡY Y Y;C Y Y Y XI.夜鹰目CAPRIMULGIFORMES (十三)夜鹰科Caprimulgidae(十四)雨燕科Apodidae 3 3 3 3 Y;C Y Y Y XII.咬鹃目TROGONIFORMES XIII.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十五)咬鹃科Trogonidae(十六)翠鸟科Alcedinidae二,nt Y;C XIV.啄木鸟目PICIFORMES (十七)拟啄木鸟科Capitonidae Y Y Y Y(十八)啄木鸟科Picidae 3 3 3 3 3 3 Y;C XV.雀形目PASSERIFORMES (十九)八色鸫科Pittidae(二十)莺雀科Vireonidae(二十一)燕科Hirundinidae二,Ⅱ,VU,vu(二十二)鹡鸰科Motacillidae(二十三)山椒鸟科Campephagidae(二十四)鹎科Pycnonotidae Y C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C Y Y Y;C(二十五)叶鹎科Chloropseidae(二十六)伯劳科Laniidae(二十七)黄鹂科Oriolidae(二十八)卷尾科Dicruridae(二十九)鸦科Corvidae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二,EN,en Y Y Y Y Y Y;C Y;C Y;C(三十)河乌科Cinclidae(三十一)鸫科Turdidae 20.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us*21.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22.白鹇Lophura nycthemera 23.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us 24.红脚田鸡Zapornia akool 25.白胸苦恶鸟Amaurornis phoenicurus 26.灰头麦鸡Vanellus cinereus 27.水雉Hydrophasianus chirurgus 28.丘鹬Scolopax rusticola 29.矶鹬Actitis hypoleucos 30.山斑鸠Streptopelia orientalis 31.珠颈斑鸠Streptopelia chinensis 32.绿翅金鸠Chalcophaps indica 33.红翅凤头鹃Clamator coromandus 34.大鹰鹃Hierococcyx sparverioides 35.大杜鹃Cuculus canorus 36.乌鹃Surniculus lugubris 37.噪鹃Eudynamys scolopaceus 38.八声杜鹃Cacomantis merulinus 39.褐翅鸦鹃Centropus sinensis 40.小鸦鹃Centropus bengalensis 41.黄嘴角鸮Otus spilocephalus 42.领角鸮Otus lettia 43.红角鸮Otus sunia 44.领鸺鹠Glaucidium brodiei 45.斑头鸺鹠Glaucidium cuculoides 46.普通夜鹰Caprimulgus indicus 47.白喉针尾雨燕Hirundapus caudacutus 48.白腰雨燕Apus pacificus 49.小白腰雨燕Apus nipalensis 50.红头咬鹃Harpactes erythrocephalus 51.普通翠鸟Alcedo atthis 52.蓝翡翠Halcyon pileata 53.大拟啄木鸟Psilopogon virens 54.黑眉拟啄木鸟Psilopogon faber 55.灰头绿啄木鸟Picus canus 56.黄嘴栗啄木鸟Blythipicus pyrrhotis 57.仙八色鸫Pitta nympha 58.白腹凤鹛Erpornis zantholeuca 59.崖沙燕Riparia riparia 60.家燕Hirundo rustica 61.金腰燕Cecropis daurica 62.白鹡鸰Motacilla alba 63.灰鹡鸰Motacilla cinerea 64.树鹨Anthus hodgsoni 65.山鹨Anthus sylvanus 66.赤红山椒鸟Pericrocotus flammeus 67.灰喉山椒鸟Pericrocotus solaris 68.领雀嘴鹎Spizixos semitorques 69.红耳鹎Pycnonotus jocosus 70.黄臀鹎Pycnonotus xanthorrhous 71.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 72.白喉红臀鹎Pycnonotus aurigaster 73.绿翅短脚鹎Ixos mcclellandii 74.栗背短脚鹎Hemixos castanonotus 75.黑短脚鹎Hypsipetes leucocephalus 76.橙腹叶鹎Chloropsis hardwickii 77.棕背伯劳Lanius schach 78.鹊鹂Oriolus mellianus 79.黑卷尾Dicrurus macrocercus 80.松鸦Garrulus glandarius 81.红嘴蓝鹊Urocissa erythrorhyncha 82.灰树鹊Dendrocitta formosae 83.褐河乌Cinclus pallasii 84.橙头地鸫Geokichla citrina 85.白眉地鸫Geokichla sibirica R R R R R R W S W P R R R R S S S R S R R R R R R R S P P S R R R R R R R S R P S S R W W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S S R R R R P P O O O C O O P C P P C C O O C C O O O O C O C C O O C C C O O C C O O O O C O C C C C P C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C C C O C O P 3 3 3 3 Y C C
备注:居留型:W-冬候鸟,S-夏候鸟,R-留鸟,P-旅鸟;区系:O-东洋型,P-古北型,C-广布型;保护级别:一/二-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Ⅰ/Ⅱ/Ⅲ-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2020) 附录Ⅰ/Ⅱ/Ⅲ的物种,NT/VU/E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4 结论与讨论
4.1 区系与居留型
该次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46 种,占广东省鸟类总数553 种的26.40%[6],与2008 年的《广东乳源大峡谷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综合考察报告》127种鸟类相比,新增了19 种鸟类。在区系方面,保护区鸟类以东洋界为主,与保护区以往科学考察结果和广东地区鸟类的主要区系相符[7];在居留型方面,以留鸟为主,与朱世杰等[8]对其邻近的石门台保护区鸟类区系调查的结果相同,而广东省鸟类整体的居留情况则是留鸟占比27.0%,迁徙鸟类占比49.9%,产生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广东地区丰富的栖息地类型导致了鸟类的居留型的复杂性,同一种鸟类在内陆山地和沿海地区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居留类型[7]。
4.2 优势度与多样性
乳源大峡谷保护区属于典型的森林生态系统,且拥有保存较为完好的大面积常绿阔叶林[9],这样的生境条件也决定了鸟类的群落特点,即保护区内鸟类无论是在种类上还是数量上均以雀形目的林鸟占优势。鸟类群落的多样性还会受到环境、物种数和各个物种之间种群量均匀度的影响[10],与同为山地森林生境的康禾保护区、古田保护区以及拥有沿海—森林生境类型的上川岛保护区比较,该区鸟类的各项多样性系数较高,一方面反映出保护区内生境的异质性程度较高,另一方面反映出保护区取得了一定的保护成效。
4.3 猛禽资源丰富
猛禽是包括鹰形目、隼形目和鸮形目的鸟类,其位于自然界物质、能量流动的顶端,它们的种类、数量、生存和繁殖情况反映了当地的环境条件状况和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11]。该次调查中,记录到的猛禽种类有16 种,其中鹰形目的种类仅次于雀形目,进而反映出作为食物来源的小型脊椎动物和小型鸟类的多样性在当地也相当丰富[12]。样线1 记录到的猛禽次数最多有11 次,种类6 种,多为鸮形目鸟类,主要生境为常绿阔叶林;样线3 记录到的种类最多有8 种,记录次数8 次,鹰形目、隼形目和鸮形目的鸟类均有,主要生境为灌草丛和常绿阔叶林。鸮形目的鸟类多属夜行型,白天躲藏于林间难以发现[13],但样线1 的长度较长,在布设红外相机期间,也会穿越密林,从而增加了鸮形目鸟类的发现概率。样线3大部分的海拔在800m 以上,最高海拔接近于保护区的最高峰,视野开阔,加之此海拔段又是多数鹰类活动的空间,故该样线上记录到的猛禽种类较为丰富。
4.4 红外相机调查
该次利用红外相机技术调查到鸟类54 种,其中有22 种鸟类仅通过红外相机拍摄记录到。相比较传统的鸟类调查方法(样线法、样点法、网捕法等),红外相机具有众多优势,如可持续监测、无损伤性、避免对动物干扰、对隐蔽种调查优势明显等[14]。红外相机记录到的鸟类中,地面和林下层活动的森林鸟类占据绝对优势类群[15],如该次调查到的雉科、鸫科、鹟科等,这些鸟类在样线调查时往往难以直接观察的。此外,红外相机调查到的鸟类种类和数量也受多个因素的影响,邹发生等[16]通过总结各地区红外相机拍摄到的鸟类的情况,认为增加布设相机的数量、延长监测的天数、选择动物出没频繁的地方将有利于记录到更多的鸟类物种。总之,如果想要厘清某个地区森林中鸟类的多样性情况,还需多种调查方法的结合使用。
5 保护措施和建议
根据上述的分析结果,结合保护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建议:(1)保护区中的鸟类多样性丰富,但大多数是留鸟,对于当地的生境依赖性较强,森林的片段化、植被的改变都可能对这部分的鸟类生存造成影响,因此严格控制保护区中人为的开发和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确保森林的自然演替,不过度进行人为干预。(2)大多数的猛禽会在每年的4 月和10 月进行迁徙,保护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了猛禽的休憩区和觅食地;而对于雉类来说,4~6 月为繁殖期,在冬季则会大量集群活动;所以应该选择在上述的时间,安排专人对保护区的鸟类进行持续监测。(3)建立保护区自身的野外巡护监测队伍,培养工作人员对鸟类知识的兴趣,配备相关的观鸟装备,主动投身到野生动物保护的事业中去。(4)加强开展宣教工作,提高当地居民和进山游客爱鸟、护鸟的意识,最大程度上降低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