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和传染病”中考复习课的科普文阅读训练
2021-11-01闫锐辉田树青
闫锐辉 田树青 王 薇
(1 北京市大成学校 北京 100039 2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北京 100195 3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北京 100073)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1]。在“免疫和传染病”中考复习课中,以“19世纪40年代产褥热高死亡率”这一真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致病因素和高死亡率的原因。学生在运用免疫和传染病知识进行问题分析的过程中,训练提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对信息、实验的合理性分析中,进一步加深对核心概念和实验设计原则的理解,并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提升科学探究素养。
1 教学背景分析
1.1 教材分析 新中考中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4 个方面都有所体现。不仅以重要概念为载体考查生命观念;还注重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巧妙设计实验,考查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素养;更要理论联系实际,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在北京2019年中考《考试说明》“知识考核内容”中“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要求为Ⅱ级,即要求理解传染病与其他相关知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在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进行判断、分析、解释、推理和评价;“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要求为Ⅰ级,即要求了解免疫的含义和要点,能在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辨认并能使用术语进行恰当描述[2]。可见,该教学内容是初中学段重要的学习内容和考试评价内容之一。
有关免疫和传染病的内容,既有重要概念理解,又关联理解珍爱生命、健康生活,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意义,也是学生高中学段学习免疫内容的基础。因此,依托此内容,进行科普文阅读的训练,在知识复习、巩固基础上,学习、总结进行科普文阅读的信息提取、信息处理方法,利用文字、图表等信息表达生物学相关内容,解释、分析生命现象,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对生活、生产中的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探究,并反复训练、实践,有助于发展学生科学思维水平,提高社会责任意识[3]。
1.2 学情分析 学生初二时已完成“传染病”和“免疫”的学习,对实验探究也具备一定基础,在初三一轮复习中,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有一定提升,但对多板块知识的综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图文转换等能力有待提高,需要进行系统训练,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科普文阅读专项训练,可使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加深理解知识点,并能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得出合理解决方案,树立珍爱生命、健康生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2 重要概念
1)按照是否有传染性,可将疾病分为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其中非传染性疾病包括一部分非传染性的感染性疾病,例如,大叶性肺炎等。
2)免疫系统可抵抗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异己物质等,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物质;免疫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科学探究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等多种途径获得事实和证据。需要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增加重复次数,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对证据、数据等进行分析和判断。
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根据资料信息,区分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对实例进行分析,辨认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正确使用术语描述人体的免疫过程。
2)能力目标:从提供的文字和图表资料中获取相关信息;对多种形式的信息进行分析,用术语阐明其中的生命现象及其生物学原理;设计对照实验、对实验数据和结果进行分析,并能发现实验设计中的不足之处,提出完善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体验生物学科学习和思考过程的乐趣,感悟科学研究工作的严谨性;认同并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 教学过程
4.1 开门见山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提供19世纪中叶,欧洲部分地区孕妇在家中和医院分娩死亡率的数据资料(表1)。
训练学生读取数据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制造“医疗条件改观,但分娩死亡率却上升”的问题冲突,导入本节内容。
4.2 提取文本信息的训练——寻找关键词 教师提供学案,要求学生进行资料1 的阅读及小组讨论,共同完成相关题目、并展示结果。
资料1:19世纪的欧洲,医院对于产妇而言可能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地方。在一些分娩病房里死亡率高得惊人,这就是所谓的“产褥热”。产褥热是妇女的第二大杀手,仅次于肺结核。健康的孕妇在医院产下健康的婴儿,但几小时或几天后孕妇则出现高热、腹部肿胀、昏迷,最后死亡。医生对患产褥热的妇女尸检时,发现其腹腔内充满了一种难闻的像乳汁一样的白色液体[4]。
问题1:你认为产褥热属于________。
A.遗传病 B.传染病
C.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D.营养不良
问题2:患病产妇发热能杀死多种病原体,这说明产妇体内发生了________。
A.遗传 B.变异
C.特异性免疫 D.非特异性免疫
问题3:当时有人认为这些妇女罹患乳腺阻塞,造成母乳在体内腐败而死亡,白色液体就是腐败的母乳。你是否认同这样的解释?
针对文本信息,学生会尝试通过阅读文章寻找关键词,联系相关概念进行判断,请学生说明自己提取的关键词和判断依据,以期在真实情境中应用概念,提升对概念的理解水平。
以上3 个问题中,问题1 的正确率最低,因为关于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区分是拓展延伸内容,旨在利用新信息引起认知冲突,利用反例判读过程加深学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传染病与感染是有交叉重复的,因为传染病都是由于病原体感染造成的,都是感染性疾病,但感染性疾病中有些并不一定是传染病,例如,大叶性肺炎等。
课堂上,该环节需要多位学生进行补充,方能找全信息,例如,死亡率高、瘟疫、高热、腹部肿胀、腹腔内充满、杀死多种病原体等。为什么学生对关键词的提取不尽全面? 说明学生的概括能力欠缺,对概念指向的理解不准确[5]。通过此项练习,提示学生需要兼顾文章内容和题目要求,以关键概念为中心,全面提取有效信息,培养阅读、概括能力,并体会从文中寻找关键词的重要性,养成阅读时标记的习惯;同时教师能发现学生知识掌握、理解的漏洞,通过“哪些特征有助于你判断是否为传染病? 为什么?”等的追问,帮助学生加强对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巩固和深入理解。
4.3 提取非连续文本信息的训练
4.3.1 表格信息的读取——对比数据
资料2:维也纳总医院产科成立于1784年,有2 个紧挨着的病房,病房结构一样,体制一样,技术一样,用药一样,但2 个病房的产褥热死亡率却差别极大。当时有很多人认为是由于季节变化引起产褥热爆发,还有人认为是外层空间的影响或地球本身的移动,例如,地震、磁场对产妇身体的影响。年轻的医生赛麦尔维斯(1818—1865年,奥地利人,现代医院流行病学之父)不这样认为,他细心观察,查阅大量资料,归纳出了2 个病房的不同之处:①第1 病房比第2 病房更拥挤。②第2 病房由助产士帮助分娩;而第1 病房的产妇则是医生或医科生(当时都是男医生)帮助分娩,动作粗鲁。③第1 病房的医生和医科生通常会参与前一天去世病人的解剖,参与解剖后他们并不太注意清洁,甚至以身上留下了气味而感到自豪,证明他们刚去过停尸房后仍在辛勤工作;而第2病房的助产士不参与尸体解剖。他还悄悄收集2个病房有关死于产褥热的病人数据,制成表格[4](表2、表3、表4)。
表2 1841—1847年维也纳总医院产科死亡率统计表
表3 1841—1846年维也纳总医院产科第1 病房和第2 病房死亡率统计表
表4 1846—1848年维也纳总医院产科死亡率统计表
判断1:产褥热是季节变化引起的。( )
判断2:产褥热与磁场和地震无关。( )
资料2 中除了文本信息,还有多个表格。在学生初步掌握从文本中获取信息的基础上,增添新的信息渠道,使学生感知到信息来源的多样性。
从表格中提取有效信息的难度提升,学生需先选择正确的文本和表格信息,并能从表格中合理选择相应数据进行横向或纵向比较。例如,学生需要先从文中发现“2 个紧挨着的病房,病房结构一样,体制一样,技术一样,用药一样,但2 个病房的产褥热死亡率却差别极大。”然后从表格1 和表格3 中选择不同年份同月份数据进行对比,观察到并无规律性,从而否定产褥热因季节变化引起,完成判断1;判断2 的完成,需要从表2中找到同年份,2 个病房死亡率数据有较大差异,而且多个年份都有此现象,证实产褥热与磁场和地震无关。通过练习,学生学会读取表格信息的正确方法——关注表头和进行相关数据比较。
4.3.2 图形信息的读取——观察资料3 中产褥热死亡曲线变化趋势(图1)
图1 1784年—1848年2 个产科病房的产褥热死亡曲线图
问题:赛麦尔维斯提出的洗手措施对降低产褥热死亡率是否有效?
非连续文本中往往会有图形资料,对学生正确读取图形信息的训练非常有必要。
在学生完成此题目时教师可进行引导:1)横坐标、纵坐标及不同线型分别代表什么? 2 个病房的死亡率有什么区别? 2)引导学生区分“死亡人数”和“死亡率”,关注引入解剖训练之后第1、第2 病房死亡率百分比的趋势变化,再讨论1847年后消毒、洗手的作用。3)比较2 条曲线,结合文字信息,分析第2 病房死亡率一直较低的原因。4)在多图例曲线分析时,引导学生看图例和坐标,针对单条曲线观察趋势变化,再比较不同曲线之间趋势的异同,结合相关信息分析成因。这样做,旨在训练学生在读取数据结果的基础上提炼问题、思考成因,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思考问题,得出恰当的结论。
4.4 确定正向与逆向分析信息的逻辑关系 学生在提取信息后,如何进行科学性思维,即运用信息作为证据,论证观点的正确性,这尤为重要。学生一般习惯正向思考得出结论,对逆向思维比较生疏。因此,确定问题设计理念——设定正、反双向分析信息逻辑关系的题目。例如,资料1 中,问题1 和问题2,资料2 中判断1 和判断2,都可通过对提取信息进行正向分析得出结论。但要完成资料1 的问题3,需要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假设死亡产妇体内腐败的白色液体是乳汁,必然会有专门运输到腹部等部位的运输结构,或被血液运输;然而,人体内并没有这样的运输结构,并且乳腺是外分泌腺,乳汁不能进入血液,只由专门导管送往体外,以此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再如:要完成判断2,学生选择表2,对同年份不同产房死亡率数据进行比较,可正向得到结论——产褥热与磁场和地震无关。为进一步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可设计问题“如果产褥热与磁场和地震有关,统计结果会怎样?”“如果要求证产褥热确实与磁场和地震的关系,还需补充哪些信息?”这样不仅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双向思维能力,还可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严谨性。有梯度的思维训练,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加强能力训练,提升学生对成功的良好感受。
4.5 渗透科学探究素养的训练 教师提供资料4,有关赛麦尔维斯的实验。
资料4:为了说服同事在尸检和接触病人前应该认真洗手、清洁自己,赛麦尔维斯进行了实验,给9 只刚刚生产过的兔子产道里注入各种“毒质”,其中4 只分别注入霍乱病人肋间脓液、死于营养不良男性的血液、肺结核病人胸腔、腹腔积液后兔子无恙,其他5 只分别注射以下物质后死亡:
3 只注入女性产褥热病人腹腔渗出液,兔子死亡,尸检所见类似产褥热。
1 只注入男性伤寒病人腹腔积液,兔子死亡,但尸检所见跟产褥热不同。
1 只注入死因不明男性的胸腔积液,兔子死亡,尸检所见跟产褥热不同。
上述实验,如能证明赛麦尔维斯的研究目的,请进行说明解释;如不能证明,请完善实验设计,探究产褥热的病因。
引导学生发现赛麦尔维斯实验设计的不完善,并进行修改。
学生能发现此实验次数少,没对照组,没达成实验目的,但对如何设计单一变量把握不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设计出完善的对照实验:多只(越多越好)刚生产的兔子平分2 组,全部进行手接触产道检查,对照组在接触“毒质”后直接检查,实验组接触同种“毒质”后认真洗手再检查;随后观察、统计兔子生病、死亡状况。通过对实验欠缺处进行修改,复习探究实验的要素和原则,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科学态度,提升了科学探究素养[5]。
补充说明:霍乱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肋间化脓并非其常见症状,但囿于当时的认识,赛麦尔维斯记录了这样一个非典型症状,资料中予以保留。由此可见,临床医学研究这样的科学工作需要敏锐的观察、严谨的实验和不断求实的精神。
5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19世纪中期较高死亡率的产褥热为背景线索,引导学生进行科普文阅读,学习寻找文本、表格、图形等有效信息;训练学生对提取的信息进行正确处理,通过正向和逆向分析逻辑关系,思考产褥热的病因及死亡率高的原因,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培养学生运用归纳、概况、推理等方式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6]。
课中设计了对赛麦尔维斯当时所做实验的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实验设计中不完善之处,并通过对实验设计的修改,重温科学探究过程中的4 个注意事项:根据实验目的合理进行实验设计、正确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控制单一变量,以及进行重复实验减少误差。通过对实验的分析,加强了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深入理解。
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训练,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现象,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并通过科学史教育,使学生感悟到赛麦尔维斯及许多科学家的成就,以及对现代医学和人们生活的贡献,从而能关注有关生物学的社会议题,树立社会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