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信息技术下的健康教育应用于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的效果*

2021-11-01薛丹丹杨贵丽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23期

薛丹丹 杨贵丽

胃癌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在我国胃癌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据相关调查统计发现,自2015年以来,我国每年新增胃癌患者大约有67.9万人,死亡患者有49.8万人,已成为我国人口死亡的重要原因[1]。由于胃癌比较隐匿,在发病初期无明显症状,使得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阶段,手术配合化疗成为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2]。外科手术是一种侵入性操作,术后患者容易发生并发症,导致患者的体质降低;同时,后续化疗也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进一步伤害患者的身心健康[3]。受病情的影响,再加上患者对病情存在错误观念,患者容易出现负面情绪和疲乏状态,降低了患者的遵医行为[4]。因此,术后开展化疗治疗的同时,需要给予患者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提升遵医行为,改善患者的预后。鉴于此,本文将110例胃癌术后化疗患者为例进行分析,试探讨现代信息技术下的健康教育对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10例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纳入标准:(1)经手术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胃癌,且符合《食管癌和胃癌治疗指南》中胃癌的诊断标准[5];(2)能够熟练使用手机,熟悉微信的使用方法;(3)预计生存时间≥3个月。排除标准:(1)心肝肾等器官存在严重器质性病变;(2)精神异常或存在认知障碍,不能配合完成治疗和护理;(3)对本次研究所采用的化疗药物耐受力较差。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试验组(60例)。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27∶23;年龄43~78岁,平均(58.47±5.24)岁;手术类型:胃部分切除术20例,全胃切除术30例;癌症分期:Ⅱ期18例,Ⅲ期28例,Ⅳ期4例;化疗时间5~90 d,平均(39.85±7.24)d。试验组中男女比例33∶27;年龄42~78岁,平均(58.64±5.36)岁;手术类型:胃部分切除术22例,全胃切除术38例;癌症分期:Ⅱ期20例,Ⅲ期36例,Ⅳ期4例;化疗时间6~90 d,平均(40.26±7.53)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属知情并主动配合参加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具体方法为:在患者住院期间,仔细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和主治医师等内容,详细科普疾病相关知识点和化疗方案;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做好饮食和运动指导,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仔细告知患者各种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嘱咐患者按时到医院复查。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现代信息技术下的健康教育干预,具体如下,(1)组建健康教育小组。小组成员包括护士长、主治医师和责任护士,护士长担任组长,组织责任护士学习和培训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在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确保护士能够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2)加强对患者的院内健康宣教。①胃癌知识宣教:利用晨晚间护理时间对患者进行口头健康教育,向患者灌输胃癌的碎片知识,特别是手术后化疗对病情的影响,让患者意识到化疗的重要性;通过图画方式将胃癌知识制成手册,并在患者入院初期进行发放,叮嘱患者在空闲时间翻阅;组织住院患者前往多媒体教室学习胃癌的防治知识,2次/周,授课时间和内容提前通知;应用移动护理查房并结合IPAD对患者进行知识宣教,患者每天至少使用一次护理查房车与IPAD,观看胃癌知识宣教。②饮食指导:结合患者的口味为患者制定合适的饮食计划,叮嘱患者多摄入营养含量高且容易消化的食物,多食用新鲜且营养价值丰富的瓜果蔬菜,减少食用肥肉、动物肝脏及蛋黄,告知患者合理饮食可以防止便秘。③运动指导: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和体质,帮助患者制定运动计划,叮嘱患者可以进行慢走、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④情绪疏导:受病情的影响,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需要主动与患者交流,告知患者乐观情绪对病情的积极作用,鼓励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⑤预防并发症:告知患者手术与化疗治疗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预防措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3)加强对患者的院外健康教育。出院前收集患者的病历资料,邀请患者进入微信群,指导患者学习微信公众号的使用方法,确保患者出院后能够与在线医务人员联系,及时解决患者居家治疗期间遇见的各种问题。此外,医护人员可以与多媒体专业人员合作,将胃癌防治知识制成音频、视频、PPT或者Flash动画片等,方便患者及家属学习胃癌防治的相关知识。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比较两组健康知识掌握度和心理状态。健康知识掌握度:采用笔者所在医院自制胃癌健康知识问卷调查表进行评估,总计100分,根据分数划分为掌握良好(≥81分)、掌握尚可(≥60分且≤80分)、掌握较差(<60分)。心理状态:评估标准参照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价,HAMA表从焦虑心境、紧张、失眠等14个项目进行判断,每个项目计为0~4分,总计0~56分,以7分为界;HAMD量表从有罪感、自杀、入睡困难等17个项目进行评价,每个项目计为0~4分,总计0~68分,以8分为界;分数越高,评定为患者的心理状态越差[6]。(2)观察两组疲乏状态,评估标准参照癌症疲乏量表(CFS),量表从躯体、认知及情感三个方面进行评价,总计0~60分,分数越高,评定为疲乏状态越严重[7]。(3)统计两组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效能:采用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进行判断,量表内容包括症状管理与疾病共性管理两个方面、6个条目,每个条目计为0~3分,总计0~18分,分数越高,评定为自我效能越良好[8]。自我管理能力:评估标准参照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测量表进行评价,量表包括认知症状管理、与医生的沟通2个维度,每个维度计为0~10分,总计0~20分,分数越高,评定为自我管理能力越良好[9]。(4)比较两组营养状态,检测方法:空腹抽取4 ml外周静脉血后进行离心分离,离心速度为3 000 r/min,离心时间为10 min,获取血清并保存在-20 ℃的冰箱中备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及总蛋白水平。(5)观察两组遵医行为,采用笔者所在医院自制遵医行为问卷调查表进行评价,调查表内容包括饮食合理、适量运动、按时服药及按时复查4个方面,每个方面包括依从、不依从两个选项,统计两组的依从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健康知识掌握度与心理状态比较

干预后,试验组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高于对照组,HAMA评分及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健康知识掌握度与心理状态比较 [分,(±s)]

表1 两组健康知识掌握度与心理状态比较 [分,(±s)]

*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时间 组别 健康知识掌握度 HAMA评分 HAMD评分干预前 试验组(n=60) 58.63±4.28 15.17±4.26 16.87±3.29对照组(n=50) 59.17±4.33 15.36±4.23 16.85±3.24 t值 0.655 0.234 0.032 P值 0.514 0.816 0.975干预后 试验组(n=60) 82.59±10.24* 8.34±1.02* 10.33±1.24*对照组(n=50) 70.36±8.62* 12.58±1.47* 13.59±1.58*t值 6.695 17.792 12.122 P值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疲乏状态比较

干预后,试验组躯体疲乏、认知疲乏、情感疲乏及CFS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疲乏状态比较 [分,(±s)]

表2 两组疲乏状态比较 [分,(±s)]

*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时间 组别 躯体疲乏 认知疲乏 情感疲乏 CFS总分干预前 试验组(n=60) 13.16±2.58 7.96±1.85 10.36±2.59 29.85±3.25对照组(n=50) 13.27±2.43 7.93±1.64 10.43±2.64 29.74±3.16 t值 0.229 0.089 0.140 0.179 P值 0.820 0.929 0.889 0.858干预后 试验组(n=60) 6.89±1.03* 4.02±1.34* 5.33±1.02* 16.85±2.37*对照组(n=50) 9.57±1.43* 5.87±1.56* 8.76±1.85* 20.58±2.43*t值 11.400 6.691 12.299 8.125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2.3 两组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干预后,试验组自我效能评分及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分,(±s)]

表3 两组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分,(±s)]

*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与医生的沟通 认知症状管理 疾病共性管理 症状管理干预前 试验组(n=60) 4.58±1.62 5.36±1.24 7.26±1.03 6.34±1.25对照组(n=50) 4.63±1.52 5.38±1.26 7.24±1.02 6.38±1.27 t值 0.166 0.084 0.102 0.166 P值 0.869 0.934 0.919 0.869干预后 试验组(n=60) 6.85±1.74* 8.94±1.22* 8.59±1.73* 8.01±1.57*对照组(n=50) 5.11±1.28 5.36±1.47 7.46±1.52 6.93±1.43*t值 5.869 13.960 3.603 3.740 P值 0.000 0.000 0.001 0.000时间 组别 自我管理行为 自我效能

2.4 两组营养状态比较

干预后,试验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及总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营养状态比较 [g/L,(±s)]

表4 两组营养状态比较 [g/L,(±s)]

*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时间 组别 血清白蛋白 血红蛋白 白蛋白 总蛋白干预前 试验组(n=60) 25.38±4.26 103.59±12.47 35.47±5.11 53.17±7.24对照组(n=50) 25.47±4.53 103.85±12.63 35.58±5.14 53.19±7.26 t值 0.107 0.108 0.112 0.014 P值 0.915 0.914 0.911 0.989干预后 试验组(n=60) 36.42±3.11* 129.64±8.73* 44.89±3.52* 65.87±5.33*对照组(n=50) 31.27±3.28* 113.58±10.26* 38.62±4.15* 57.34±7.11*t值 8.436 8.871 8.575 7.183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2.5 两组遵医行为比较

试验组饮食合理、适量运动、按时服药及按时复查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遵医行为比较 例(%)

3 讨论

胃癌属于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恶性肿瘤疾病中排名第一[10]。由于胃癌具有隐匿性,早期症状不明显,导致患者一旦确诊便处于中晚期阶段[11]。对于中晚期胃癌患者,临床多采用外科手术+化疗进行治疗,以期稳定患者的病情,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12]。手术治疗对患者身体造成的创伤较大,再加上化疗后患者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极大加重了患者的身心负担,降低了患者的治疗配合度,影响化疗效果[13]。因此,临床加强对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的护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既往临床对胃癌术后化疗患者多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其通过常规宣教、饮食运动指导、协助办理出院手续等方面为患者进行服务,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其忽视了健康教育,影响了患者的依从性[14]。何英辉等[15]在研究中通过对比发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胃癌术后化疗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提升胃癌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舒缓患者的负面情绪。本次研究发现,试验组经现代信息技术下的健康教育干预后,其健康知识掌握度、HAMA评分、HAMD评分、自我效能评分及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现代信息技术下的健康教育护理效果更佳。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各行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医疗卫生水平的提升,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疾病护理可以方便患者与医护人员的沟通,针对患者的问题及时提供合理有效的护理指导和健康教育,提升患者对疾病的掌握程度,增强患者的自我效能和自我护理能力[16-17]。同时,健康教育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通过向患者讲解心理对疾病治疗的影响,告知患者调节心理的有效方法,可以使患者在治疗期间保持良好的情绪[18-19]。

化疗是胃癌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但是化疗药物的使用会产生毒副作用,导致患者出现负面情绪和疲乏状态,降低患者的配合度,影响化疗效果[20]。同时,患者经化疗治疗后,容易导致T淋巴细胞失衡,导致免疫功能下降,而免疫功能下降会增加肿瘤细胞转移的危险性,如何增强患者的免疫能力、改善疲乏状态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问题[21]。姚晓燕等[22]研究中提出,健康教育用于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的效果良好,能够改善患者的疲乏状态,提升遵医行为。本次研究结果发现,试验组躯体疲乏、认知疲乏、情感疲乏及CFS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及饮食合理、适量运动、按时服药及按时复查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现代信息技术下的健康教育用于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的作用明显,可改善患者的疲乏状态及营养状态,提升遵医行为。追其原因:医护人员与多媒体专业人员合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向患者传递胃癌防治的相关知识点,为患者制定合理有效的饮食计划,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督促患者适量运动,加快机体血液循环速度,增强患者的代谢能力,从而改善患者的疲乏状态[23-25]。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下的健康教育用于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的效果显著,在提升健康知识掌握度及改善心理状态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疲乏状态,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能力,增强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