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明寻白羽 弓晓月逾明
——北魏男弓囊俑

2021-11-01撰文并摄影张瑞芬

陕西画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陕西历史博物馆弓箭射箭

撰文并摄影/张瑞芬

三国时期“正始三年”铜弩机,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

我国射箭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我国先民就发明了弓箭,弓箭是人们狩猎和军队打仗的重要武器。而现代,射箭已经发展成为一项人们喜爱的竞技运动和群众性的娱乐活动。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射箭在战争中的重要性是尽人皆知的,尤其在火药发明以前的冷兵器时代,弓箭在战争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因此骑射也就成了军事训练的基本科目。而现存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北魏男弓囊俑虽是武士俑,却丝毫没有战争残酷的影子,而是满脸的喜悦和期待,成为文物界里的珍品。

男弓囊俑,北魏(公元386年-公元534年),出土于西安市草场坡,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男子呈站立状,全身彩绘,双手笼袖环置胸前,上身穿及膝棉袍,下穿宽腿裤。腰间右挂箭箙,左挂弓囊,面带微笑,一脸轻松。弓囊,即装弓的口袋,为方便携带弓外出而制作。在壁画、陶俑等文物中,我们也能见到弓囊。

此俑与这一时期面目狰狞的武士俑大不相同,虽带弓箭,但其身份可能是兼职的部曲士兵,战时打仗,平时劳作,其身着棉服表明冬季来临,战事稍寂;轻松祥和的神态又似乎表现出一种战士从战场归来,快要见到家人的愉快心情,反映了南北朝时期纷乱的社会环境下人们渴望和平与安宁生活的美好愿望。

男弓囊俑,北魏(公元386年-公元534年),西安市草场坡出土,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2021年9月22日,十四届全运会女子反曲弓个人决赛在西安长安区常宁生态体育训练比赛基地开赛 郑飞 摄

从《考工记》中我们可以看出弓箭在商周时代的迅速发展。周时将“射”作为“六艺”教育之一,《礼记· 内则》说“年十五学射御”,“五射”即“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射是周礼的一个组成部分,“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凡男子必须完成射的教育,不能射是失礼和缺少才能的表现。

射箭是用弓把箭射出并射中预定目标,打在靶上的技艺。射箭比赛的胜负是以运动员射中箭靶目标的环数计算的,命中靶的箭越靠近中心,所得环数越高。射箭运动员准备发射时,用执弓手握住弓,并伸直执弓臂,再用拉弦手向后拉弓弦,直到满弓点,注视瞄准具然后撒放。

射箭运动在古代不仅限于男子,女子也能参与,并出现了许多杰出的女射手,在乐府诗中就有这样形象的描写:“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迭双;妇女尚如此,男子那可逢。”这位女射手不但精于射箭,而且擅长骑马,骑射都能娴熟,才能达到这样的造诣。

魏晋南北朝时就有了专业的射箭比赛,北魏孝文帝在洛阳的华林园举行了一次射箭比赛,他把一个能容两升的银质酒杯,悬于百步之外,让19个运动员进行竞射,最后谁把这个酒杯射着了,谁就可以把这个酒杯抱回家,在当时叫“奖杯赛”,在中国体育史上这可是最早的一次奖杯赛了。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一直到隋唐,射箭活动得到了巨大发展。唐代武则天设立了武举制,在武举制里规定了九项选拔和考核人才的标准,其中五项是射箭,包括长跺、马射、步射、平射还有筒射等。从唐代到宋代,整个射箭在民间更为普及,根据有关文献记载,在当时的河北一带,民间组织的“弓箭社”就有600多个,参加的人员有3万多,这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专业运动员组织了。

游客在参观北魏男弓囊俑

秦代铜弩,秦始皇陵博物院收藏 张天柱 摄

清朝时期,射箭得到了更广泛的开展。康熙61年(1722年),曾经将“木兰秋狝”定为恒制,把承德作为涉猎的一个重要活动场所,提高了整个射箭的开展。当时,由于射箭活动比较普及,加上清代中后期西方的火器在中国进一步普及,射箭逐渐地从军事领域退出去了,演变为一种纯粹的射箭比赛。

射箭之所以受到重视,主要在于它是冷兵器时代重要的兵器,历史上流传着不少充满传奇色彩的神射手,比如一箭射出深入石丛中的汉代飞将军李广,长沙之战时射中关羽头盔红缨的黄忠,未及弱冠之年便能“挽弓三百斤”的岳飞等等,令后人津津乐道。

北魏男弓囊俑,造型独特且神态祥和,生动体现了人们对战争结束的极度渴盼,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成为不可多得的文物,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在史学界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

射箭可谓是中国古代体育项目的鼻祖。如今射箭作为人们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在民众生活中影响深远。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选手张娟娟以110:109的一环优势获取个人项目射箭金牌,这也是中国射箭在奥运会史上的第一枚金牌。射箭也是2021年十四届全运会的比赛项目之一。

猜你喜欢

陕西历史博物馆弓箭射箭
弓箭风波
漫话国宝·陕西历史博物馆
漫话国宝·陕西历史博物馆
漫话国宝·陕西历史博物馆
漫话国宝·陕西历史博物馆
两支箭
大话三国志
学射箭
最后一家弓箭铺
射箭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