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索
2021-10-31张锐任文艺
张锐 任文艺
摘 要:科技创新是国家不断发展的动力,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出发点,对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本文以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分析了目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基于目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问题,探讨了相关有效培养模式,包括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校教育模式改革、学校创新创业评价体系建立等。研究内容对探索更有效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创新创业 改革 能力培养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1)06(c)-0145-04
Abstrac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the driving force of the country's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talents are the starting poi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cultivation and education of talents'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goal of higher education. Taking optoelectronic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and discusses the relevant effective training modes based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including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the reform of school education model, the establishment of schoo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valuation system, etc. The research content has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exploring a more effective training mod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Key Word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Reform; Ability training; Evaluation system
黨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发挥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加快发展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目标。目前,万众创业、全民创新是时代进步的动力,随着5G时代的到来,区块链技术的日益成熟,新时代对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需求,将会更加与时俱进,更加综合,更加面向市场。2020年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54.4%,我国已进入了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新时期。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发展目标的重要起点。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就是要明显提升高等教育的竞争力,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正是提高高等教育竞争力的关键内容。因此,《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出的十大战略任务其中有3条都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关:一是提升一流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二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三是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为了应对新时代对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需求,响应国家和教育部的相关号召,本文以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对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进行探索。
1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光电信息产业是21世纪最具魅力的朝阳产业之一。光电信息技术在海洋探测、医疗检测、智慧农业等领域都有着许多关键应用,并基于此创新出了许多先进的交叉学科技术。小到日常所需的激光加工、太阳能、安防、医疗检测、人脸识别,大到国防建设、太空探索、海洋开发等,都离不开光电信息技术的支持。因此光电信息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对突破科学前沿、缔造国之重器等具有重要意义。科技进步的根本核心是创新,在科学前沿领域探索,离不开具有优秀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与之对应的相关技术产业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1]。
近年来,我国建造了多个“光谷”中心,中国最大的“光谷”位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其2019年经济总量超1876亿元,即使在疫情的影响下,2020年“光谷”全年依旧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01.85亿元,净增高新技术企业830家,总高新企业数量突破3000大关,达3148家。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光电产业的发展,国家建立的多个“光谷”,扶持了多个优秀的光电技术企业,为光电领域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创新人才。特别是在光通信、智能传感、航空航天等方面孵化出了一大批优秀企业。以“光谷”为核心的产业模式使得光电事业在我国得到大力发展,为了保持这样良好的发展势头,我国仍需要大量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投身光电事业中,发展光电行业,推动国民经济稳步持续的发展[2]。
2 现阶段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现状
2.1 行业认知不足,创新创业意识不强
目前,在国务院和教育部大力倡导和资源帮扶下,许多高校都逐步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现有的教学体系当中,并不断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形成了较为健全的创新创业教学实践体系[3]。但是,通过调查问卷、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发现大部分学生存在对所学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不了解、个人职业规划目标不清晰、对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关注等问题。
创新创业教育的哲学根基在于,每个个体都具有创新创业的潜能和需求,兴趣是促使个体产生自主创新创业行为的根本原因[4]。而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就是通过恰当的方式,培养和激发每个人的创造力,以实现其创新创业的可能。兴趣往往是建立在充分认知的前提下的。没有建立学生对自己专业的兴趣及自豪感,许多学生陷入了完成任务式学习模式,表现出学习及创新的主观能动性较低。作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主体,学生自身若对于自己能力的塑造没有较高主观意识,即使学校附加再多相关训练,也只是敷衍了事,成效有限。
2.2 传统培养模式
多年来,学生习惯于传统的教学课堂,获取知识的方式主要依靠于听教师讲、看课本、做习题的模式[5]。在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是填鸭式地对固有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而主动通过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较少。作为教师,在教学时,迫于课时紧、教学内容多的压力,为了让学生在最短时间接受更多的知识,课堂也基本沉于由教师讲授、学生听的模式,启发式的教学过程比较少,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创新创业能力很难得到锻炼。
2.3 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不足
高校教育资源不足主要体现在软件和硬件两方面。首先,软件不足是指高校的师资相对单一。目前,大多数教师都是由国内外各大高校的博士研究生毕业之后直接进入学校担任专职教师。他们对于专业知识掌握得很扎实,具有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也较强。但是大部分教師更多的是关注国际前沿待解决的一些科学问题,很少有机会真正接触相关企业和具体市场的运作过程,无法将社会中真实的创新创业需求传递给学生。而新时代科技创新的特点是信息化、市场化和交叉化。新时代的优秀人才应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判断力和快速掌握知识的能力。但目前高校学生缺乏前沿科技创新信息的获取渠道,对创新创业的学习大多数还停留在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上,与社会和市场创新需求严重脱节[6]。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硬件问题主要是受限于仪器设备的数量有限和种类不足。以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光电分支各方向较多,并且实验设备价格较为昂贵,学校很难保证备齐所有设备。这使得学生难以快速、全面地将想法在实验室实施和验证,造成学生的认知和实践的偏差,实践不够全面,限制了其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7]。
2.4 创新创业能力评价体系不健全
目前高校对于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考核与评价较少,主要都是针对学生理论课与实验课程的考核评价为主。而这些课程的考核评价标准大多以最终卷面考试成绩为主。虽然目前大部分课程在最后考核评价时,设置了一些平时成绩的占比,但目前平时成绩也只是由学生到课听讲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及一些小测试成绩构成,而对于学生相关创新创业能力的评价比较缺乏。这就导致学生大部分精力都关注于有利于提高卷面成绩的学习内容,而忽略了其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在课堂外,学校组织的与其创新创业能力配用相关的科创训练和实践活动,评价过程往往较为笼统,奖励程度不够,导致大部分学生积极性不高。
3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索
3.1 加强学生创新创业兴趣和意识的培养
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首要任务就是增加学生自身创新创业意愿,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习惯及创业的行为模式。实现这些的前提条件是,学生充分了解自己所学专业,有强烈的专业自豪感并且对专业相关问题具有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只要稍加引导,学生即会有巨大的进步。为了让学生快速了解专业,在学生进入大学校园之初,可邀请相关领域学者、企业家及优秀校友通过线上或线下的形式开展讲座。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学科基础与应用前景,以及对国家富强和社会发展的意义。除讲座之外,还可开设一些如《新生研讨课》《创新创业课程》等专门提升学生对专业认知和培养创新创业意识的课程。与此同时,除为每个班级的学生配备一名由专业教师担任的班主任外,还为每位同学配备一位学业导师。班主任和学业导师都可在课下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深入交谈,积极正向地引导学生,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特点,个性化发掘每位学生的潜力,令学生快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学习方向,积极参与到自我创新创业能力的塑造过程中来。
3.2 改变传统的培养模式
课程教学方面,改变传统专业课只教授成熟的理论知识的模式,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围绕相关课程,建立企校创新创业调研小组,依据企校创新创业调研小组调研成果设置研究课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生通过课上及课外资源不断完善知识储备,主动与班主任、学业导师以及代课教师进行积极有效的交流,通过在开放专业实验室和合作企业的研发中心做实验,令学生在实践中完成课程知识的学习、探索及思考,并最终完成相应课题的研究。与此同时,在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课程分模块,根据各模块设置相应的研究问题,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完成各模块的课程教学,使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有条不紊地提升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在课下,积极利用课余时间,联合企业设立创新创业项目,在市场中检验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针对企业研发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确定创新创业课题。由不同企校创新创业小组提出解决方案并形成成果报告(企业及学校的导师应给予相应指导)。组织汇报后由企业选出最优可行方案并实施,学生在方案落实的过程中,不断接受市场挑战,进而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
3.3 建立校企合作平台
为学生提供与市场接触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邀请不同创新型企业的研发骨干每半个月为一期到校(远程视频讲解亦可)讲解目前市场的最新需求,介绍所属企业研发过程中的创新挑战和可能综合到的各学科知识。以此提高学生对市场的认识,对企业研发的认识,了解交叉学科学习的重要性。针对不同的合作企业,学生按照兴趣组成与企业相对应的企校创新创业调研小组,小组组长由相应企业研发人员和专业导师共同担任,指导小组完成关于企业科技创新的调研报告。令学生在调研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创新创业意识。
3.4 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增加对学生创新创业成就的评价。为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除了一些固有知识的教授,教师还可设置一些相关小课题,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完成调研与研究。与此同时, 适当鼓励学生自己在课程中发掘一些具有研究意义的小课题进行研究,教师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完成程度进行打分,并将成绩最终体现在学生的课程成绩中。而对于相关实验课程,也可鼓励学生在完成固有实验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利用实验器材,做一些创新小实验。而创新小实验的结果也可作为最终课程评价的一部分。将学生在课下参与的创新创业项目、相关学术竞赛以及实践活动,都纳入学生学分绩点中。通过增加创新方面能力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性。通过完善各创新环节的评价,令学生在初步尝试创新时得到相应的鼓励,提升其进一步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对优秀稀缺人才培养及国家科技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目前各大学校都为实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进行了多方改革,采取了许多措施,呈现出了一定效果。但是,目前仍然存在学生对于自身创新创业能力塑造的意识不足、学校对于培养学生的资源不全面、评价体系较单一等问题。本文针对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具体情况,分别从学生角度及高校角度提出了几项改革措施。通过前期多方面宣传及更完善的评价体系,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到创新创业能力锻炼中。与此同时,学校为其提供更完善的师资条件及硬件资源,以及更全面的科创锻炼机会。以期培养出更多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为推动国家技术水平进步、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娜.新时代大學生创新创业能力结构与现状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9.
[2] 王洪才.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本质及实现[J].创新与创业教育,2020,11(6):1-9.
[3] 朱乾乾.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问题及对策研究——以A高校为例[D].重庆:重庆理工大学,2020.
[4] 郭爱美,朱玉红.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的改革路径探析[J].创新与创业教育,2020,11(5):33-39.
[5] 张冠男,高哲,倪铭阳.理工科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探讨——以辽宁大学为例[J].科技创新导报,2020(20):210-216.
[6] 何谐.工程技术人才产学合作的专业建设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20(20):199-201.
[7] 张齐,刘胜男.校企合作视域下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建设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