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品牌建设情况及政策建议

2021-10-31白桦黄立军

中国经贸导刊 2021年25期
关键词:宁夏民族质量

白桦 黄立军

自2018年起,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中宣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等部门,于每年5月10日中国品牌日期间举办中国自主品牌博览会及品牌发展国际论坛等系列活动。各省区按照国家要求组织品牌企业参展,取得了较好的办展效果。以此为契机,各地更加重视品牌建设工作。调研发现,民族地区(含民族自治地方和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青海、云南、贵州三省)作为我国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在品牌建设和发展方面面临一些瓶颈和障碍。本文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首先介绍在品牌建设和发展方面的工作情况,然后分析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关于支持民族地区品牌建设的政策建议。

一、宁夏“十三五”期间品牌建设工作情况

(一)做好政策引领和机制建立

将质量作为品牌根基,宁夏成立了质量强区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质量强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引领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工作。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先后制定出台了《质量奖管理办法》《名牌管理办法》《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形成品牌建设共识,培育形成了一批品牌标杆。

(二)开展综合性品牌活动和培训

积极组织区内著名品牌企业和中小创新企业参展历次中国自主品牌博览会,线上“宁夏云展馆”和线下实体展馆均受到好评。依托社会组织开展了“宁夏品牌节”活动,鼓励企业打造自主品牌,树立品牌形象,引导品牌消费。组织召开全区制造业对标试点企业质量品牌专题培训,实地对企业开展了质量品牌咨询诊断和指导。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构建品牌多元主体参与合作的格局。

(三)推动农业品牌争先创优

宁夏自古就有塞上江南和天下黄河富宁夏的美誉,农产品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在全国有一定竞争力。近年来大力实施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工程,努力打造“枸杞之乡”“滩羊之乡”“甘草之乡”“马铃薯之乡”,做大做强宁夏枸杞、宁夏菜心、宁夏牛奶等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原产地保护基地,建立农产品品牌目录制度,规范公用标识使用。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开展“三品一标”认证、申请注册商标,培育打造一批农业优质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

(四)推动工业质量品牌不断提升

以提升工业产品质量为主要抓手,推动质量品牌工作扎实开展。制定《工业质量品牌建设工作计划》,指导质量品牌建设工作,认真做好质量标杆遴选、推介和经验交流活动。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建立发展联席会议制度,重点实施品种培育工程、品质提升工程和品牌创建工程。组织全区制造业企业参与全国制造业企业品牌建设现状网上调研工作,帮助企业在质量管理、质量技术应用、品牌创建、品牌管理体系运用等方面寻找与发达国家和地区企业之间的差距,为企业制定质量品牌发展战略提供支撑。

(五)推动服务业标准化提升服务品质

创新性开展服务业品牌化示范建设、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工作。发挥品牌化、标准化对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企业塑造品牌形象、健全品牌管理体系、提升品牌运作能力,推动服务业向品牌化、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以促进全域旅游和景区标准化创建为抓手,提升旅游景点吸引力。区域旅游品牌标语“来宁夏,给心灵放个假”在央视滚动播出,逐渐为全国人民所熟悉。

二、宁夏品牌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品牌发展不平衡

宁夏名优品牌大多集中于枸杞、葡萄酒等农牧业产品,而二产三产品牌建设比较薄弱。工业产品仍以煤炭化工等能源、原材料工业产品为主,整机终端产品数量极其有限,不利于品牌建设。服务业方面,宁夏仅仅在文化旅游、特色街区、商贸餐饮等领域有所建树,但在酒店、金融、会展、科技服务等领域的品牌建设存在较大短板。

(二)质量品牌意识不强

宁夏的发展阶段处于工业化中期。因产业结构和发展阶段限制,大部分企业粗放型生产,粗放式管理的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质量供给水平不高,重规模、轻质量现象仍然广泛存在。企业研发创新和品牌创建能力不强,难以构建强大的品牌竞争力。产业整体质量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层次较低,具有自主质量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竞争力的产品不多,产业集成集群程度低,辐射带动能力薄弱。

(三)品牌传播和维护能力不足

品牌的创建、宣传、维护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财力。宁夏企业普遍利润不高、财力欠佳,长期投资品牌传播意愿和能力不足。中小企业大多只能选择公益活动和行业性展览展示,只有少部分大企业和特色企业有实力进行全国性广告宣传,且仍有相当数量的企业从未进行品牌宣传。大部分企业尚未建立维护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标识的内设部门,造成许多企业产品品牌甚至区域性品牌被他人他地盗用、仿冒,给企业和地方造成经济损失。

三、关于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品牌建设和发展的政策建议

建议国家支持民族地区不断挖掘自身品牌价值,在加强质量体系建设、完善标准体系、抓好品牌培育、加强品牌推广、强化品牌保护等方面做好品牌建設工作,积极促进产业发展水平提升,实现以品牌发展助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一)支持民族地区加强质量体系建设

把提升质量作为创建品牌的基础保障,筑牢夯实质量体系。强化计量技术支撑,加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提高检验检测能力,推动检验检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加强质量品牌人才队伍建设,将质量教育纳入民族地区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引导国家级第三方评价机构对民族地区质量品牌工作进行定期测评,结合测评结果帮助民族地区查找问题,不断提高质量工作水平。

(二)支持民族地区开展标准化建设

积极开展“标准化+”行动,以高标准打造名品牌。实施“标准化+认证”的行业特色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加强质量认证与产品溯源体系建设,推动以民族地区特色优势产品标准为基础建立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并与国际标准接轨。

(三)支持民族地区抓好品牌培育、推广、保护

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强品牌培育创建,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的特色品牌企业。利用各类经贸合作交流平合,鼓励民族地区举办和参与品牌展览和推介活动,加大品牌推广力度。鼓励企业实施专利、商标、品牌、版权等知识产权战略,加强品牌保护维权,强力打击侵犯民族地区知识产权、假冒名牌产品等违法违规行为,为民族地区品牌发展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四)支持民族地区产业长远发展

产业发展是品牌创建和发展的重要引擎,而品牌的良好发展也将反过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在“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建议国家出台鼓励政策,促进适宜西部和民族地区产业链的东部产业转移,防止制造业大规模向国外转移削弱我国整体竞争力,提升民族地区的产业发展水平。同时,在调整产业布局的工作中,建议国家突出考虑民族地区的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制定差别化准入政策,促使民族地区产业优势与全国更好地结合起来,形成区域合理分工、资源优化配置、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格局。

(白桦,宁夏大学2017级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博士生。黄立军,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宁夏民族质量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MINORITY REPORT
宁夏
宁夏
宁夏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睡个好觉
民族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