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各地区生物经济发展的经验与做法

2021-10-31陈曦韩祺邱灵

中国经贸导刊 2021年25期
关键词:生物经济发展

陈曦 韩祺 邱灵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生物经济已成为大势所趋。近年来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各地对生物技术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扩大,相关产业快速增长并成为投融资热点,先进地区典型模式不断涌现,发展生物经济的共识已基本形成。通过对国内领先地区生物经济发展的分析发现,在顶层设计、促进全产业链发展和产业集聚、支持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营造良好的发展生态和环境等方面,已形成诸多值得推广的经验,可为国内不同地区的生物经济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一、发展生物经济已成为大势所趋

(一)发展生物经济成为全球共识

从政府层面来看,目前全球各国高度重视生物经济,对其关注已不再局限于利益层面,而是将生物经济发展纳入政策主流。已有超过50个国家出台了生物经济相关政策,提出了发展生物经济的愿景。近年来,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不断强化生物经济布局,密集发布生物经济相关战略和制度,多国制定了更具系统性、可操性和国际性的新战略规划,积极开展实施路线图规划和相关项目部署,以争取未来国际竞争的主动权。新冠肺炎病毒的全球蔓延进一步加深了各国对生物经济的重视程度。从市场层面来看,生物经济相关产业已成为全球投融资热点。动脉橙和蛋壳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1年H1全球医疗健康产业资本报告》显示,2021年上半年全球医疗健康产业融资总额创历年新高,甚至超过2019年全年融资金额,同比涨幅达94%。

(二)我国生物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在我国,随着人民群众对提升健康水平、提高食品安全、构建美好生态等领域的需求日益增长,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生物农业等生物经济相关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比如,虽然新冠肺炎疫情给国内大多产业带来了较大的短期冲击,但医药制造业相应需求不降反增,成为从疫情中恢复最快的行业之一和为数不多支撑经济增长的动力源。与此同时,我国生物经济相关行业的领军企业不断涌现,推动生物产品和服务质量迈向新台阶。生物经济在国内的资本带动力也在快速提升。火石创造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医疗健康领域融资达到947项,披露金额约2087.04亿元,同比增速超87%,其中融资金额超过亿元的案例占年度总量的52%。

(三)国内各地发展生物经济热情较高

从2020年医疗健康领域融资项目集中度来看,主要分布在上海、北京、江苏、广东等地,这些地方也是国内生物经济发展的领先地区。从全国整体情况看,各地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制定生物产业发展政策以及引技、引人、引资政策,着力搭建市场应用场景,大力争取国家支持推进相关领域改革创新和先行先试。目前,各地对生物技术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及应用不断扩大,发展生物经济的环境持续优化。在上海、深圳、广州等领先地区已逐渐形成“对接国家战略+引领区域发展”“利用海外资源+发挥基因库优势+提升政府服务”“依托大院大所+发挥资源优势”等各具特色的典型发展模式。

二、国内各地区发展生物经济的有益经验

(一)明方向:加强顶层设计,优化产业布局

成立工作专班,系统推进生物经济发展。近年来,各地纷纷建立领导小组等专门机构,完善统筹协调机制。专门机构的成立表明了各地加快发展生物经济的决心,强化了整体谋划和部署落实,解决了由于生物经济涉及领域较广而产生的多头管理等问题,为生物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组织保障。

出台专项规划和政策,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在生物经济发展方面,领先地区已形成了“指导意见+发展规划+若干举措/实施方案/行动计划”的层层落实的政策体系,清晰地明确了生物经济的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和重点任务。比如,苏州通过“出台一个指导意见、制订一个规划、出台多项扶持措施”统筹生物产业发展。

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形成发展合力。各地对生物经济发展的区域格局进行不断优化,一方面有利于形成生物经济发展合力,防止重复建设、同质竞争;另一方面有利于发挥现有比较优势和发展基础,实现资源互济、利益共享。比如,上海形成了“研发在张江,生产在金山”的联动发展格局。

(二)聚重点:培育全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聚

培育全产业链条。鉴于生物经济发展的特殊性,以及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成为地方共识。比如,广州构建了从技术研究、中试到产业化的完整产业链,生物产业链条齐备健全。此外,各地也围绕产业链薄弱环节,积极“延链、补链、强链”。

依托专业园区构筑集群效应。产业集群的出现是产业成熟与产业链优化的标志,专业园区凭借其在产业聚集方面的独特优势,在汇聚技术、资本、人才资源和促进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逐步成为生物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各地纷纷以重点园区为依托,发挥产业集聚带动效应,形成区域产业协同联动。比如,江苏省持续引导创新资源向园区和基地集聚,聚力打造苏锡常生物医药产业群、泰州中国医药城、宁镇扬生物医药产业群、连徐医药产业基地的四大板块“航母编队”。

(三)强创新:加大自主研发,促进成果转化

搭建创新平台,促进自主研发。各地不断加大生物经济领域的科技创新,通过争取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布局和加快本地科研院所学科建设等方式,加强重大理论、原创技术、前沿交叉学科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促进原始创新;通过支持企业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加快突破生物经济相关产业的关键共性技术;通过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进和培育研发外包与服务机构,促进创新资源开放协同。比如,广州通过建设生物领域国家级工程中心(實验室)、专业孵化器以及各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科技研发机构,构建了较为完整的生物经济领域创新研发体系。

重视成果转化,提升应用实效。在加大研发的基础上,各地纷纷采取措施推动成果转化,促进科研成果在本地的商业化应用和产业化生产。通过加快临床研究型医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建设,推动临床机构与生物医药研发机构、企业联动合作;通过鼓励生物医药企业与医疗机构合作,组织实施重大产业创新项目和应用示范工程,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和应用;通过鼓励医药研究、生产、流通机构与医疗机构、院校合作建立医药创新中心,加快建设高性能医疗器械制造业创新中心,促进技术研发供给、转移扩散和临床转化;发挥政府采购等经济支持政策作用,为新技术新产品提供应用场景。比如,深圳充分发挥政府采购对创新的支持和促进作用,通过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优先立项的方式,支持具有较好临床价值的先进医疗设备加快纳入医保范围,推动采购人在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优先采购自主创新的产品和服务。

猜你喜欢

生物经济发展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第12话 完美生物
生物趣多多
隐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