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类师范生的双导师培养模式
2021-10-31蔡华成
蔡华成
摘 要:我国传统的美术类师范生教学实践技能培养模式存在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脱节的现象,导致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欠缺,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教学要求。为此,高校在美术类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过程中,需要结合地区的特点,调整培养模式,提高美术类师范生的教学实践技能。双导师培养模式以校内外双导师为基础,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跟踪辅导,可以有效弥补传统美术类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不足,很好地提高美术类师范生的社会使命感和教育教学技能,对中小学美术教师的教育能力和教学素质的提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基于此,分析双导师培养模式提出的背景和其含义,探讨双导师培养模式实施途径和实施效果,以促进美术类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为社会输送优秀的美术教育人才。
关键词:美术类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一般课题厅级项目“江苏高校美术类师范生‘双导师+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2019SJA1738)研究成果。
一、双导师培养模式提出的背景和其含义
近年来,国家日益重视师范类大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重视师范教育改革工作。为此,很多高校不断加强实践教学课程建设,为中小学师资培养做好前期教育工作。为培养综合素质高的美术教育人才,提高中小学美术教师的能力,高校应该对美术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培养模式进行适当的改进,在进行课程建设过程中,提高教学实践课程的比例,加快美术课程改革,引入新的教学机制,从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到教学机制,都要进行有力的改革。
要想实现美术类师范生实践能力的提升、综合素质的培养,就要对美术类课程教学模式进行调整,从多重维度对学生能力进行培养,改变原有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从课前、课堂、课后培养学生实践教学能力。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上升,全民需要接受审美教育,提升自身审美能力,美术类师范生更是如此。美术课程教学是提升美术类师范生审美能力的重要保障,能提升其实践教学能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家很早就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方针,新时代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素质教育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如今,美术类师范生在就业的时候都通过教学技能的一系列考核,所以,高校迫切需要调整对美术类师范生的教学模式,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推动教学形式和内容多元化,使之更具开放性、综合性。此外,高校需将地方美术元素渗透到教学中,完善美术类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培养体系,切实提高其教育实践能力。
美术类师范生双导师培养模式的概念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其含义为在实践课程教学中,引进中小学优秀的美术教师走进大学课堂,和大学教师向美术类师范生共同讲授美术课程,即校内导师负责理美术理论和技能方面的专业教学,与之相对应的美术实践课程则由校外导师担任,形成双向培养的格局,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双导师培养模式下,开展美术实践课程时应使用更为开放的教学模式,增加实践课程的教学时间,安排美术师范生到相应的实习基地进行教育实习,以“顶岗置换”的方式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实习任务,实现教学技能的培养和提升,为学生将来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双导师按照素质教育的课程标准,做好各个教学环节的课前准备;在高校美术教学过程中互相配合,传授师范生美术技能和教学技能,培养学生师德师风、美术技法、实践能力等素质;在实践课程结束后做好实践课程的总结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以更好地培养美术类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达到美术类师范生实践教学改革目标。
双导师培养模式下,双导师配合,对教育实践教学内容、方法及培养模式进行改进,更加注重美术类师范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师德师风的教育;强化学生教学技能的训练,锻炼学生普通话、粉笔字、教态、绘画等方面的能力;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学实践训练,从熟悉教材、教案准备、课堂教学等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分别指导。双导师教学模式下,学生进行教学观摩、实践、体验,教师采用多元的教学形式,更新教学内容,因而会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双导师培养模式实施途径
一方面,高校应制定合理的课程规划,在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微格教学法提升学生的教学技能;另一方面,在教学实践环节,通过“顶岗置换”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教学技能。
微格教学法下,双导师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切割分解,便于美术类师范生吸收、理解美术知识。对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互动、巡回指导、作业布置等各个环节细化处理,并对学生进行各个环节的训练,培养学生教态、板书等方面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教学观摩,观摩导师上课,获得直接的教学实践经验;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试讲,对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进行训练,使其通过教学实践,形成教学经验;进行学生互评,定期组织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然后针對学生教学方面的不足进行训练。微格教学法下,双导师要全程跟踪管理,以有效提高美术类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所谓“顶岗置换”就是让美术类师范生走进中小学课堂,代替当地中小学美术教师上课,亲自了解课堂教学情况,实现教学实践技能的锻炼。而在“顶岗置换”过程中,双导师要对美术类师范生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进行指导,及时发现各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并引导美术类师范生进行反思,解决其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顶岗置换”是美术类师范生在校期间获得教学经验的重要途径,美术类师范生在“顶岗置换”时要明确顶岗置换的价值和意义,从精神上重视教学实践。课前,要深入研究中小学美术课本,熟悉教学内容,对教学重点、难点进行把握,优化教学设计;课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反思、总结。在“顶岗置换”的过程中,双导师全程进行指导,着力提高美术专业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双导师在师范生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师范生教学实践进行多方位指导,在课堂示范过程中,引导师范生多讲授手工制作、绘画、美术欣赏等趣味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以调动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学习气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双导师培养模式实施效果
文化艺术的普及、宣传、推广受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江苏北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对基础教育的影响较大,特别是美术、音乐等这类所谓的“副科”教育空间受到挤压,而这些课程又是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课程。实施双导师培养模式能够促进美术类师范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地方高校要结合区域经济、文化艺术发展现状,对本地区美术类师范生实践教学环境、方法、培养模式进行适当改变,重构符合美术类师范生实践教学发展的教学模式,还应積极挖掘整合本地区美术教育资源优势,建立美术类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美术类师范生实践教学培养创新模式。
双导师培养模式下,美术类师范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其内容主要包括师德师风培养、专业技能培养、地方美术文化教学技能培养、课堂实践教学技能培养四个板块。在进行实践教学过程中,应以课堂实践教学为核心,以师德师风培养为引领,以地方美术文化和专业技能教学为础,各板块之间互为促进,共同实现美术类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师德师风是社会责任层面美术类师范生应具备的素质,美术类师范生要对中小学生进行美育,自身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只有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才能真正做好教育工作,胜任基础教育的美术教师角色。地方美术文化和课堂实践教学技能是美术类师范生教学需具备的基本技能,地方美术文化能够很好地充实美术类师范生的专业内容,融入中小学美术课堂,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民族自豪感。专业技能也是美术类师范生课堂教学的必备技能,基础教育阶段的美术课堂需要教师进行课堂示范,进行手工教学,对美术理论进行正确讲解,因此,专业技能也是美术类师范生必备的基本功。
双导师培养模式下的高校美术实践教学,就是要落实美术类师范生师德师风、专业技能、地方美术文化教学技能、课堂实践教学技能的培养。为此,双导师培养模式需要规划好教学内容,从实际出发,优化教学设计,通过微格教学法和“顶岗置换”的教学途径,提高教学水平,实现美术类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
四、结语
对美术类师范生进行实践课程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优秀的中小学美术教师,需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师德师风引导,培养其过硬的专业素质和扎实的实践技能。这就需要地方高校整合多方面的资源,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双导师培养模式的优势,使高校教师、地方有关部门、地方优秀中小学教师共同努力,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类师范生培养模式,实现美术类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为社会输送优秀的美术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晓.基于项目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双导师制”实践教学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5):23-24.
[2]仲应华.专业化发展视角下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研究:以嘉峪关市“双导师制”培养模式为例[J].教育实践与研究,2020(3):41-43.
[3]朱爱军,胡聪,牛军浩,等.“双导师制”在复合型人才培养中作用的探索与实践[J].教师,2021(16):123-124.
[4]雷迁.“双导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阿坝师范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为例[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1(8):114-115.
作者单位:
江苏省盐城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