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古典主义法则在文艺复兴三杰创作中的体现

2021-10-31宣雅文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精神内涵

宣雅文

摘 要:文艺复兴、17世纪意大利学院派古典主义、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19世纪新古典主义等时期的艺术都遵循着古典主义法则进行创作。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是古典主义法则运用的巅峰时期,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三杰。通过系统阐述古典主义法则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的创作中的体现,更好地理解古典主义法则的特点。

关键词:古典主义法则;文艺复兴三杰;精神内涵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挣脱了中世纪教皇统治下的思想束缚与奴役,追求理性,人们逐渐解放了思想,更关注自身的价值,恢复了自古希腊罗马以来的追求理想美的典范,追求古典的美、理想的美。这种对理想美的追求在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生活的时代达到巅峰,文艺复兴三杰的作品代表着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最高成就。以往的艺术多为皇家贵族服务,为上流社会的贵族画肖像,记录他们生活的场景,但是在人本主义至上的文艺复兴时期,尽管绘画题材中出现了普通妇女的形象,绘画依然遵循着古典主义的创作方法。

一、构图讲究对称,崇尚古代静穆严峻的美

古典主义的创作方法直观体现在画面构图上。画面构图多讲究对称,达·芬奇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古希腊的神话传说,并且画面布局有一套严格的标准。在《岩间圣母》中,达·芬奇用明确的几何形体把人物框了进去,以圣母的头部为等腰三角形的顶点,为当时盛行的金字塔构图奠定了基础。三角形构图可以使画面稳定且富有秩序感,也是拉斐尔在圣母像中常用的构图布局。《最后的晚餐》是画在修道院餐厅墙壁上的一幅壁画作品,画面构图对称、均衡。耶稣在画面中央,两侧均匀分布着他的门徒。达·芬奇的这两幅作品在构图上都严格遵循着古典主义创作方法中的对称法则。

人文主义者主张以人为本,解放人性以反对神性,解放人权以反对神权,重视个性自由和个人的价值,人文主义精神直观体现在作品人物面部表情和动作姿态中,表现出自由的人的情感。达·芬奇的壁画《最后的晚餐》中犹大紧紧抓住钱袋的动作和脸上流露出来的惊慌,表现出人性中丑陋的一面;作品《蒙娜丽莎》中妇女脸上淡淡的微笑流露出的善良和温柔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追求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理想美,反对教皇的统治,遵循古典主义法则,他们在画面中追求科学性、严谨性、准确的透视关系,画面内容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最终胜利。

达·芬奇为了将解剖学和透视学准确地运用在创作中,不断进行实践,他系统总结了阴影如何表现,人的动态表情和比例关系,发明了“渐隐法”,达·芬奇的创作成为西方美术史上难以逾越的丰碑。在文艺复兴盛期大师们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人体的比例、结构、动态已经十分准确和严谨,透视现象也完全符合我们的视觉规律。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作画讲究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注重人体的比例、結构和动势,以及透视法、解剖学在创作中的运用,使得艺术家可以在二维平面中表现出三维的空间感。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和建筑领域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离不开文艺复兴时期画家的执着与追求。

文艺复兴画家虽然用写实技巧表现三维的立体形象,但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写实技巧不属于真实“模仿”自然,而是描绘美化了的真实。因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创作遵循古典主义法则,不是现实主义法则,也不是自然主义法则,他们表现理想化的真实、高于真实的美,而不是完完全全地表现不加修饰的生活场景,这种理想化的高于生活的绘画给欣赏者一种庄严肃穆的崇高的美感。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是理想化的美,这种理想化的美高于生活,所以不是对生活的真实模仿。

二、提倡典雅崇高的题材、庄重单纯的形式

达·芬奇注重人物心理的描画,每个人的性格特征都能在他们的动作和手势中凸显,如代表正义的耶稣和代表邪恶的犹大,这种戏剧性的对比中达·芬奇也表达出了自己对于人生的看法。他的创作题材后来不仅仅限于古希腊神话中的圣母形象,这一点在他的作品《蒙娜丽莎》中有所体现。《蒙娜丽莎》是一幅普通妇女的肖像画,画中蒙娜丽莎露出淡淡的微笑,神秘又美丽,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以往画家多为贵族和上层阶级的人物造像,而在这里达·芬奇加入了普通的妇女形象,使得艺术的服务对象逐渐平民化,使艺术不再是只有上流社会可以接触的、远离普通市民的上层建筑。《蒙娜丽莎》打破了一直以来为贵族画肖像的传统,将题材延伸至普通人中,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作品。

文艺复兴大师作品中的崇高性是永恒存在的。米开朗基罗创作中体现出的崇高感是以宏伟壮丽的形式出现的。在西斯廷礼拜堂的天顶画《创世纪》中,画面中的人物多达三百多人,场面宏大。米开朗基罗雕塑作品《大卫》一直以来被视为男性人体的典范,近乎完美的人体线条、坚定的神情、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具有一种庄重的崇高感。

拉斐尔的创作画面中充满明亮干净的色彩,他有一幅著名的壁画作品叫《雅典学院》,表现了人文主义者对真理和幸福的追求。这幅画正中间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一个手指天,一个手指地,他们在什么是最高的、真实的问题中存在观念差异。柏拉图认为理念世界是第一位的,是最高的真实,现实世界是模仿的理念世界,而艺术模仿现实世界,是“影子的影子”;亚里士多德认为现实世界是第一位的,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雅典学院》就描绘出了这样一个场景:一群科学家和学者通过他们的手势表明自己的学说和观点。画家选取的题材是一个宏大的场面,古典主义画家偏向于选取这种经典的有象征意义的题材来表现,这也是古典主义法则的重要标准。

三、优美的内容与表现

拉斐尔善于刻画柔美的圣母形象。在去罗马之前,他笔下的圣母题材多是来源于平民妇女形象,而不是来源于古希腊神话中的圣母形象,拉斐尔笔下的平民妇女大多形象上慈爱、善良,使人们充满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到罗马之后,拉斐尔笔下的圣母比之前多了几分贵族气派,《西斯廷圣母》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拉斐尔喜欢用诗一般的绘画语言表现对人文主义精神的肯定,他确立的美的规范成为后来的学院派古典主义的标准之一。

拉斐尔创作的圣母形象中的治愈感与他自身平和、优雅的性格密不可分。他依据对周围女性的观察和精湛的绘画技术,画出一幅幅恬静明媚的、有着天使面孔的经典圣母形象,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的胜利。由此,优美也成为拉斐尔圣母像的重要特点。在拉斐尔许多描绘圣母的作品中,圣母的温柔优雅,使整个画面笼罩着母性的光辉。

“重素描,轻色彩,重内容,轻形式”是古典主义画家作品的特点。古典主义画家善于利用无笔触特点的精确形体表达出永恒的感觉。因为古典主义画家的作品多表现出一种时间的凝固,仿佛画中的人物能永恒存在,所以他们的绘画技法偏重于暗部薄涂、亮部厚涂,作画精细精致。古典主义画家的作品中没有印象主义画家笔下亮丽的色彩,大多都是深色调,营造出一种安静、肃穆的氛围,颜色之间自然微妙地融合也是古典主义法则的特点之一。

四、以悲剧性反衬崇高的精神内涵

古典主义艺术家多通过悲剧性的内容反映主人公崇高的精神世界,這一点在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中可以体现出来。米开朗基罗在艺术上投入了他满腔悲剧性的激情,他的雕像《大卫》表现的是一个充满愤怒的青年人,体现人文主义者向往的自由的人所具有的巨大潜力。他在西斯廷礼拜堂的天顶画《创世纪》中,通过神的题材表现人的伟力。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大多具有悲剧性的色彩并且具有力量。作品《摩西》中摩西夸张粗壮的体格、紧张的肌肉、皱起的衣服和雕塑《大卫》中充满力量、自信的大卫都体现出了力量感。米开朗基罗艺术中的悲剧性是以宏伟壮丽的形式出现的,他的作品象征自己对理想的想象,隐隐约约地透露出人的主动性和建功立业的决心。

古典主义法则中理想的美大多具有一种悲剧性的崇高。这种悲剧典型产生的力量比温文尔雅的作品更有震撼力和感召力。比起正剧和喜剧来说,悲剧有一种正义的毁灭,或者主人公没有什么大的错误却命运般走向悲惨的结局,这种内容上的冲突反而会激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对于人们来说,悲剧比正剧和喜剧更有吸引力,它衬托一种崇高的美。艺术丑和艺术美都是一种对美的追求,法国雕塑大师罗丹的雕塑作品《老娼妇》表现了年迈的老妪充满褶皱的皮肤和下垂的肌肉,罗丹将这样一位悲剧性形象的老妪展现在人们面前,不是为了嘲笑她年迈丑陋的身体,不是为了歧视她的身份,而是同情她遭受的苦难。

五、结语

文艺复兴三杰创作讲究构图的对称,注重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遵循着古典美的规范,是高于现实的理想化的美的典范,文艺复兴、17世纪意大利学院派古典主义、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19世纪新古典主义等时期的艺术都遵循着古典主义的创作方法进行创作,都是具象写实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主义追求高于现实的理想美,虽然印象主义时期由于照相写实主义的出现,艺术不再写实,但是印象主义画家以描绘眼见的真实为目的进行创作,依然没有脱离写实的体系。直到后印象主义之后,艺术开始表现画家的内心。

参考文献:

[1]王力克.绘画与秩序[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

[2]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外国美术简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

作者单位:

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精神内涵
试论“新乡先进群体”的精神内涵与社会功能
刍议遵义会议的民主团结精神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舞台灯光的“光语效应”
论钢琴教育中的艺术审美
浅论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及意义
西方油画肖像画的精神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阈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中西方体育文化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