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理念指引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索

2021-10-31王丽刘飞

关键词:问题设计理念小学语文

王丽 刘飞

摘要:语文课程的实施迫切吁求“让学”理念的指引。“提问是教学的生命”,“让学”理念指引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聚焦问题设计展开研究。《大自然的声音》一課教学基于“让学”理念,设计了具有吸引力、梯度性、开放性的问题,激发了兴趣,启发了思维,引向了生长。

关键词:“让学”理念;小学语文;问题设计

新课改主张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要遵循学生生命个体的自然成长规律,激发其自主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欲望,进而实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显然,语文课程的实施迫切吁求“让学”理念的指引。

美国教学论专家塔巴指出:“提问不仅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策略,也是最有影响力的教学艺术。”日本著名教育家斋藤喜博甚至认为,“提问是教学的生命”。本文试以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一课为例,聚焦问题设计,探讨“让学”理念指引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实施。

一、设计有吸引力的问题——激发兴趣

学,源于兴趣。学生没有兴趣,学习索然无味;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当教育的外因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动力时,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乐此不疲的享受,学生才能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兴趣从何而来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提问是唤起学生求知欲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条重要途径。

课上,教师提出的问题富有吸引力,学生就有可能以高情感、高投入的状态参与学习中,进而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验到知识充盈的快乐和精神愉悦的享受。教师可依托前置性学习单(为课前预习而专门设计的一种学习任务单),通过巧设问题来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探求兴趣和欲望,使其愉快地进入学习场域。

如教学《大自然的声音》一课,我们在前置性学习单中设计了两个问题:

【问题1】 你喜欢大自然吗?你对大自然中的什么最感兴趣?

【问题2】 你知道大自然中有哪些美妙的声音吗?你可以到公园、田野、小河边走一走,仔细听,你一定能听到很多美妙的声音。把它们记录下来,描述出来,相信你一定行!

前置性学习单正是在“让学”理念下衍生出来的一种学习载体。问题1的设计,紧密贴合课文主题,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发现大自然;问题2的设计,聚焦大自然中的“声音”,将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与观察、游访、记录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巧妙结合。如此,从静态的课本走向动态的生活,从宏观的自然走向微观的声音,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进而让学生在问题的“吸引”下,对大自然的声音获得初步感知。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1年9月独家策划二、设计梯度性问题——启发思维

如何让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具备主动学习的意识呢?依据“让学”理念,我们尝试借助过程性学习单(为课中学习而专门设计的一种学习任务单),将学习活动和学习任务相结合,设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并融入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就《大自然的声音》一课而言,面对“体会风声的美妙”这一教学点,我们请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一找“风”用他的手风琴演奏了哪些美妙的乐曲;画出描写风的声音的词语或句子,然后在小组里交流分享,说一说感受,并在课文里做好批注。

【语段1】 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问题1】 风怎么会唱出这么多不同风格的歌曲呢?

【问题2】 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风给我们带来不同的声音。想象一下,春天的时候,风是什么样的?风吹起来是什么样的声音?夏天、秋天、冬天呢?

【语段2】 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问题3】 当微风拂过时,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个词语可以感受到微风的温柔?抓住关键词“轻轻柔柔、呢喃细语”,读好句子。

【问题4】 当狂风吹起,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你又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在朗读的过程中突出这些词语。

【问题5】 作者把微风和狂风进行了对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让学”理念的精髓在于促进学生围绕问题开展思维互动和碰撞,这一活动的展开可以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也可以在学生和学生之间,还可以在学生和自我之间。为了增强思维互动的针对性和思维碰撞的有效性,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方面,要对准教学目标,贴合文本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学生努力之后可以够得着的问题;另一方面,要让问题本身具备一定的思维含量,问题之间富有一定的梯度,这样才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如聚焦语段1,问题1旨在引导学生根据文段内容思考“风能产生声音的原因”,问题2旨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思考“不同季节风声的变化”。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由文本走向生活,由理解走向体验。聚焦语段2,问题3和问题4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感受不同强度风声的变化和美妙。问题5的设计,是将问题3和4整合起来,重在帮助学生通过分析对比手法,发散思维,深入体会和思考“大自然中声音的奇妙”。

三、设计开放性问题——引向生长

杜威有言:“教育即生长。”“让学”理念下的“生长”,不仅指学生“自长”,还指师生“共长”。

(一)活用留白,促进学生“自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活用课文“留白”创设问题。所谓“留白”,就是语文教材的诸多选文中那些被作者有意写得简略的地方,意在召唤读者激活已有的阅读经验和人生经验,实现文本、作者、读者和世界的充分融合。教学问题的具体设计应抓住课文中的这些空白点,使其成为提升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教学点和着力点。因此,在教学《大自然的声音》这一课时,面对“感受动物声音的美妙”这一段落,我们抓住文中小动物声音的“留白”部分,引导学生发挥联想与想象,促使学生在具体的阅读与写作活动中体会自然生长的奥秘。

【问题1】 (播放自然界鸟兽虫鸣的音频)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问题2】 你猜小动物们还会唱什么歌呢?请你也来做回小作家,写一写。

问题1通过播放自然界鸟兽虫鸣的音频,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中小动物的美妙声音的兴趣,从而引领学生自觉阅读和感悟文本;问题2旨在深入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留白点,并引导学生借助留白感悟作品,进而提升语文品读和表达的能力。显然,上述两个问题呈现了较好的开放性,学生从听、说走向读、写,从兴趣激发走向思维延展。最为关键的是,问题驱动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激活独特的表达思维,在听、说、读、写等语文学习活动中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指向评价,实现师生“共长”

课堂评价不仅是检验和激励学生有效学习的手段,也是维持并促进教师有效教学的良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熟练地掌握“对学习的评价”,也要熟练地掌握“为了学习的评价”。前者旨在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后者不仅起着引导学习的作用,更起到调控教学的作用。为此,问题设计中,我们理应建立多元评价机制,从“引导”或“调控”等角度巧设评价活动,进而使每个学习环节都能实现评价的嵌入,每个学习个体都能得到评价的导引。

在教学《大自然的声音》这一课时,我们就“领悟水聲的美妙”这一教学点,结合2个语段,设计了3个连贯性问题,指向3个梯度性评价点(评价点1聚焦文本,评价点2聚焦生活,评价点3聚焦文本与生活)。

【语段1】 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问题1】 你听到了哪些声音?小雨滴落在哪儿?(评价点1:结合课文内容,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

【问题2】 想象一下,小雨滴落在不同的地方还会发出什么声音?(评价点2:结合生活经验,评价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

【语段2】 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流向河流;河流潺潺,流向大海;大海哗哗,汹涌澎湃。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问题3】 自由读,你发现了什么?(评价点3: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评价学生的自我理解和自主思考的能力。)

从“对学习的评价”角度设计的问题1,既引导学生走进并感悟文本,又帮助教师检验和判定学生对文本的熟悉程度,进而灵活调控教学进度。从“为了学习的评价”角度设计的问题2,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一方面,通过联想与想象,考查学生生活经验的丰富度和对大自然水声美妙的感受度;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和积极探索的热情,然后通过教师的唤醒、点拨和探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经验成长。而问题3不仅融合了两种评价取向,还打通文本与生活,旨在放手让学生自由阅读和体会,自主思考和发现。而当学生阅读遇阻时,教师通过对关键词的强调和指导,及时准确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水声的变化和美妙”。以上三个问题,内含教师的评价导引,表面看是为了引导、推动学生的学习,实际上也是帮助教师随时监督、把控学生的学习效果。

只有有效地教,才能有效地学。换言之,指向评价的问题设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有方向地学,更能彰显教师有智慧地教。也只有这样的问题驱动,才能真正实现教学互进、师生共长。

参考文献:

[1] 黄伟.实现沟通与交流:课堂提问教学价值新解[J].教育科学研究,2010(1).

[2] 冯卫东.为真学而教——优化课堂的18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3] 怀特海.思维方式[M].刘放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 威廉·狄尔泰.精神科学引论[M].艾彦,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

[5] 叶圣陶.叶圣陶文集[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

[6] 陈林.课外阅读课程的闲适性本质及其实践启示[J].教育学术月刊,2017(7).

[7] 马克斯·霍克海默.批判理论[M].李小兵,等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

[8] 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猜你喜欢

问题设计理念小学语文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用心处事
精设计,巧提问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现代陶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