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能大赛全员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21-10-30李荣胜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9期
关键词:技能大赛人才培养模式职业院校

摘要: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技能大赛的育人模式中出現重技能轻理论、“精英比赛”现象普遍、应赛思想严重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技能大赛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构建多级竞赛体制、重构人才培养模式、健全人才培养评价方式等。以期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人才培养模式

一、引言

近年来,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使职业教育被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河南省委、省政府依托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深化职业院校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重视技能大赛成果的转换与应用[1]。因此,探索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既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途径,又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落到实处。

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人才培养模式困境分析

职业教育的育人模式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密等不可分[2]。近年来,技能大赛由白热化发展至极端化,大部分学校争名夺利,导致技能大赛与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和专业发展相脱离,使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处于停滞状态[3]。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重技能轻理论走向极端。部分院校争名夺利,在教学上忽略理论学习和综合素质培养,过分注重技能训练从而导致出现极端化后果。[4]。二是技能竞赛成为个别学生的成长阶梯。一些院系放弃全面选拔,只挑选部分平日学习认真、成绩优异的学生直接备赛,使技能竞赛成为一种“精英比赛”,而普通学生却丧失参与各类技能竞赛的机会,无法将自己定位到技能人才中[5]。三是技能竞赛使人才培养模式未改变。一些院校只针对性的进行技能竞赛的“应赛”工作,将参赛的学生送到企业和其他高职院校进行专项培训,没有从人才培养角度全面考虑全体学生的技能训练,更没有考虑课程内容安排、实训基地建设等情况[6]。四是技能竞赛并未提升教师能力。一些院校为了取得更多更好的成绩,每年重复选拔指定教师“应赛”,其他教师的实践技能得不到有效提升,以赛促教的良好态势未形成。因此如何推进技能大赛全员化进程、构建新型人才模式势在必行。

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一)构建技能大赛全员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以现有技能大赛为基础,充分利用各级技能大赛,建立“国家、省、校”三级技能竞赛体系,促进师生人人参与大赛过程。

校内竞赛是大赛全员化参与,学校教学成果得以展现的重要途径。校内竞赛分专业、院系、学校三个层次。要求实现对全校所有专业、所有教师和所有学生的全覆盖。大一学生主要参加基础技能竞赛,大二主要参加专项技能竞赛,大三主要参加综合技能竞赛;院系级比赛由二级教学单位组织,相关专业组织选手参赛;学校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牵头,相关院系承办共同组织校级比赛,各院系综合评定,优中选优推出种子选手参加校赛;参与省赛、国赛的备选对象由校赛的成绩优异者组成,队员的选拔经专业、院系、学校层层公开选拔而产生。这种模式不仅使工作呈现常态化,更是全员化共同参与,使技能大赛实现质的飞跃。

班主任、专业指导教师以及企业导师等是技能大赛多位一体育人的实施者,他们共同协作、多方联动,为学生打造多元化的培养模式。班主任要负责班级学生在参与大赛过程中的心理指导和综合素质教育等工作。引导学生适应大赛学习环境,提高参与大赛的积极性。专业指导教师负责对学生进行大赛考核内容的讲授与解惑,改革与创新教学内容和方式,在日常教学中做到技能大赛内容的有机全面渗透。企业导师参与大赛指导的全过程,帮助学生克服技术难点,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将“教、学、赛”巧妙融合,提升技能竞赛指导水平。

(二)构建赛教融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的课程设置是为了满足技能竞赛和企业岗位要求的需要,构建模块化课程。将竞赛项目中的新工艺、新技术、新理念融入专业教学,课程内容中融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中体现生产过程等,实施课程改革。明确各大竞赛的考核点,根据专业技能标准、教学标准和模块化课程设置,将企业实际生产、研究发明、技术改造等完美结合,建设教学培训项目。建设相关实验实训基地,将相关的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素质培养融入相关的项目训练中,实现教学内容与技能大赛的无差异对接。

充分利用行业企业资源,共建共营“职业化”实训基地,把教室搬到真实的生产场域,在学校企业、产业专业、教学生产上真正实现完美对接。按照职业大赛标准,实现教学内容与比赛标准的对接,融入企业文化育人,推动学生向“职业人”转变。

(三)健全人才培养评价方式

第一,评价主体多元化。一是学生多角色参与评价;通过学生自评和互评,形成比学赶帮、相互竞争的的良好氛围,根据岗位标准评价学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意识。二是教师全程导向评价;在按企业真实的工作过程进行教学,全过程评价贯穿于不同阶段和最终的学习成果。三是企业导师重点把关评价;以企业的实际需求入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与点评,评价学生对知识和技能应用能力、技能操作规范和熟练程度、全面的综合职业能力。

第二,评价形式与方法的多样化。一是基于工作页引导式的评价;学校专业教师均按照企业真实任务的工作过程进行设计,设计引导学生自评、互评的内容,引导学生整体素质的逐步提升。二是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诊断式评价;开发针对专业核心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随时随地实现网络学习、网络作业、实现网络交互;学生完成工作页后,随时上交,教师根据其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加快学生的自我成长。

四、技能大赛人才培养模式在学校的推广与应用

(一)技能大赛全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及应用

我校构建并实施了“国家、省、校”三级职业技能竞赛体系,致使学校技能大赛工作深入发展,全面覆盖相关的专业和学生。平均每年举办技能竞赛70余项(如图1所示),包含60个专业,师生5000余人参赛。形成了“人人崇尚技能、人人学习技能、人人展示技能、人人争当技能高手”的常态,学校教育教改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稳步发展。

我校2019年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14支队伍全部获奖。其中获2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38名学生获奖,该成绩属河南省第一,全国第十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技能人才。技能竞赛成为学生们提高自身素养的平台,全员化参赛已然成为河南工院的一种良好习惯和风气。

在开展和总结技能大赛全员化育人模式的基础上,我校开发了校内竞赛报名系统,2017年,又研发了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报名系统,该系统一经推出,好评连连,并被省教育厅全省推广应用(如图2所示)。通过报名系统能够获取学校各专业乃至全省各院校的参赛项目、参赛人数、比赛结果等相关统计数据,为学校和全省的全员化技能大赛提供数据支撑。

(二)对人才培养的积极促进作用

学校以技能大赛全员化为导向,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技能大赛的要求和标准与学校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引导学生着重学习技能、训练技能、竞赛技能,将比赛的项目融入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如图3所示)。将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岗位要求、具体教学内容与公司岗位任务、教学组织模式与企业生产过程、实训环境与岗位实境相互联系、融会贯通,形成品牌文化,打造品牌大赛、品牌导师、品牌学员。目前学校的“竞赛金字塔工程”模式已初具规模,“人人都参与、专业大覆盖、层层有选拔”的人才培养模式成效显著。为学生提供了广阔平台,无论是专业发展、技能提升还是素质培养,为学生成为优秀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

在“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的理念下,职业院校全员化技能大赛一定是实现“专业全覆盖,师生全参与”和“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重要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发展、以赛促提升的目的。

针对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育人模式中出现重技能轻理论、“精英比赛”现象普遍、应赛思想严重等问题。我校从技能大赛全员化出发,建立多级竞赛体系,促进师生人人参与大赛过程,构建全员化多元人才培养模式、赛教融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人才培养评价方式等;日臻完善三级技能竞赛体系,推广及应用技能大赛全员化育人模式。让全员学生都动起来,好好训练,人人参赛,从而培养出技术过硬,素质优良,企业受欢迎,专业能顶岗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 [2019-02-13].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2]王蒙.以高质量竞赛制度推进全员化技能大赛高质量发展[J].河南教育(职成教),2020(10):19-21+27.

[3]李薪茹,王松巖.大赛资源转化的现状、问题与趋势[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6).

课题:2019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全员化运行机制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9SJGLX641

作者简介

李荣胜,性别:男,1976年8月出生,籍贯:河南省南阳市学历:博士职称: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思政。

猜你喜欢

技能大赛人才培养模式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以赛促学、赛教结合”的工程造价教学改革
理论知识点、国家技能鉴定、技能大赛与教学产品相结合的研究
从世界技能大赛看职业院校竞赛培训制度的建设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