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背景下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探索
2021-10-30李彤彤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内容,它肩负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使命,因此,加快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创新,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责任和义务。本文在基于“大思政”的背景下,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和探究,并基于社会工作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服务目标及今后发展上的一致性和契合性,分析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性和可行性,并试图提出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有效路径,以期对创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思政”背景、学校社会工作;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探索
一、“大思政”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质在于回答“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做好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关乎学校的发展、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和逐渐深化,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并逐步实现在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快速、丰富发展,由此,“大思政”这一新的概念被提出,并逐渐沿袭至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在此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不再仅仅限制于传道、授业、解惑,而更立足于培养人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高校学生管理中,若仍采取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对学生进行管理,形成过于松散或过于严厉的“两极制”教育模式,欠缺灵活的工作介入方式,将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因此,从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局限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外界环境复杂,学生特质多元化
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日新月异,社会环境和形势也复杂多变,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并存。在此大背景下,作为这个时代的“新鲜血液”——“00后”大学生的生活环境相比“90后”来说更加的优越,不管是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更加丰富,越来越成为家庭的中心,享受着皇帝公主的待遇。从个人特质上来说,他们已经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更多的关注自我,由于个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得社会环境也逐渐开放化。再加上家庭教育相对民主、自由,“00后”大学生在思想上更加独立,厌烦于被别人过多的干预和打搅,喜欢用自己的、与众不同的方式去博得外界环境的关注,从而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逐渐呈现出多元化价值取向的特征。从心理特征上来说,“00后”大学生也更加敏感多疑、脆弱、害怕失败,有时受到了一点挫折就回一蹶不振,甚至要结束生命,大学生心理问题也逐渐凸显。因此,大学生多元化的特质也给思政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性。
(二)日常工作繁多,忽视“人”的需求
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思政工作者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见》中的明确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及时对教育的内容并不断创新,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和贴近学生,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同时,从思政教育工作者自身来说,也要努力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不断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但从实际来看,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大多以解决学生日常事务工作为中心,每天需要处理各种繁琐的事务,因此,在各种压力之下,往往使思政工作者忽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价值引领。而高等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应当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服务的观念,直面学生的切实诉求,更加注重于大学生的思想引导,不断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管理模式集体化,忽视学生个性化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大学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化向大众化教育普及。高校在对大学生的日常管理方面,大多按照学院、专业、班级的组织形式进行分级管理,这样从管理模式上来看,就呈现出集体化、一致化的特征,类似比喻中的“机器人大学”。与此同时,在全球化及互联网浪潮冲击的背景下,青年大学生作为21世纪新时代的弄潮儿,对产生的新思想和新观念的接纳程度更广,传播速度更快,传统的对大学生的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大学生别具一格、个别化的需求,对于其个性化培养就逐渐显得有所缺乏。因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更多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审时度势,把维护大学生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和个性差异,充分挖掘和发现每个学生的自身优势,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尊重学生、接纳学生,鼓励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创新性不足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青年大学生在享受着美好生活的同时,外部压力也随之增大,承受着来自社会、家庭和其他各方面的压力。一方面,他们热情活泼、积极健康,喜欢接触和接纳新鲜事物,另一方面,他们对于抵抗外部环境的压力和诱惑的能力又明显不足。高校除了是大学生接受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培養基地,肩负着教书与育人的重要责任。目前,高校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大多还比较传统,形式不够新颖,内容有待于丰富。针对以上问题,可以看出,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无法完全满足目前大学生的成长发展特点,因此,势必需要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活力和凝聚力。
二、“大思政”背景下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契合性分析
“大思政”主张“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现代教育理念,从概念上说,学校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价值观及专业方法,改善学校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帮助有学业、生活等方面困难的学生,提高其适应学校环境能力,以克服其成长中的困难,实现个人社会化和学校的教育目标”。由此可见,社会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含义上来说并非对立,两者存在诸多契合点,将学校社会工作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寻求其在服务目标、工作观念以及教育方式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将有利于“三全育人”的立体教育格局的完善和更新,推动形成顺应时代发展、创新的长效教育机制。
(一)服务目标的契合性
从服务目标上来说,所谓“大思政”,旨在将重心放在对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与铸造、授予知识与培养能力方面,进而将重心进行在理论与实践上的融会贯通。之后,随着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不断丰富、发展、深入,逐渐在高校思想政治领域,成为具有亮点和特色的工作实践。
大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受益者和服务对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围绕立德树人的总任务,侧重于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等,切实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养道德情操。并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与引领,对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方面的实际困难予以解决。由此可见,“大思政”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服务目标方面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社会工作主张“助人自助、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专业的助人方法,解决服务对象的困惑及问题。它注重在助人过程中对服务对象予以尊重、平等、接纳的态度和价值观,助力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学校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一种服务领域,其面向群体为全体大学生,尤其注重处境困难的学生,帮助學生走出困境,同时,在助人过程中,让受助者学会自助,以最大程度的发挥个人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
综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校社会工作,不论在功能还是服务目标方面,都是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倡导服务学生,最终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服务理念的契合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间的主体性差异,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不断在实践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学校社会工作从实务层面来看,以帮助他人为目标,以接纳、真诚、平等、尊重的价值观,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挖掘其潜能,助力其发展;从社会工作的理论层面进行探究,它能够为服务学生的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比如:优势视角注重发现、寻求、探索及利用案主的优势和资源,协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自身价值,并正视他们生命中的挫折和不幸,它认为人们拥有的个人品质、特征和美德也是优势。社会支持理论认为,人在社会环境中的适应能力,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自身的社会支持网络的大小,即: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宽广、强大,就越能顺利地应对各种来自内外环境的挑战。因此,学校社会工作注重对学生外部支持网络的构建。一方面,帮助学生扩大自身的社会资源网络,另一方面,为其营造良性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综上所述,从服务理念层面来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校社会工作都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成长和发展过程,力图为大学生营造健康发展的成长环境。
(二)服务方法的灵活性
社会工作注重“人在情境中”,用“生命影响生命”,从服务方法上来看,社会工作的个案、小组、社区等服务方法,能够有效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多元化的选择。现如今,高校中的大学生多为“00”后,他们出生于国家复兴、祖国强大的时代背景下,作为新时代的“弄潮儿”,拥有着较强的个性化特征,思维活跃、自信张扬。因此,传统的思想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已不能有效地满足大学生多元的服务需求。学校社会工作在专业价值观和相关理论的指导下,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给予帮助,满足服务对象个性化需求。从服务方法方面说,结合大学生的发展特点及各自不同的个性化需求,学校社会工作能够针对性的运用个案、小组、社区工作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激发潜能、促进发展,从而使其更好地适应并融入校园生活。如个案工作,针对有相应需要的学生开展一对一的服务,促进其与内外部环境的良好互动;小组工作为有同质性问题的学生群体提供支持与帮助,促进小组成员的共同成长;社区工作方法注重学校及外部力量的有机配合,为学生的成长发展保驾护航。
总之,社会工作特有的工作方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嵌入提供了介入可能,三大工作方法由点及面的运用于思政教育工作中,有利于创新思政教育模式,激发学生潜能,达到立德树人目的。
三、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探索
学校社会工作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目标、理念以及方法上有一定的契合性,两者相结合能够为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方式方法。
(一)重构价值理念,塑造高校大学生服务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立德树人,新时代的“00”后学生个性活泼,需求多元,引入新的教育管理模式,将有利于思政教育的有效开展,并为其注入创新活力。
1.引入“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
学校社会工作的目标是帮助有需要的学生,其本质是运用助人方法,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给予鼓励、支持,增强其依靠自身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真正学会助人自助。笔者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广泛实践中,应借鉴该理念,由被动的“给予”的教育模式,转变为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其主动发现自身的问题本质,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
2.借鉴平等尊重的价值观
平等与尊重,在学校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中是助人活动的前提,它相信每个个体都具备巨大的能量和潜能,要求在助人过程中,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尊重、信任个体。将该价值观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以平等的态度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沟通,尊重个体差异,将有利于促进服务对象形成相对独立和个性化的特征。
(二)创新工作方法,搭建多元助人平台
近年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创新其实践路径,在制度改革、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不断寻求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因此,基于上文探索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校社会工作的契合性,笔者认为,有必要在思政教育中引入社会工作的工作模式,以此提高助人实效。对此,以下将从社会工作三大工作方法的角度,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进行相应的路径探讨。
1.运用个案工作,为学生开展“个性化”服务
个案工作以个人为服务对象,为陷入困境、存在困難的个体或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与服务,以帮助其解决问题、挖掘潜能。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个案工作的方法可以运用在与学生的谈心谈话中,在过程中注重平等、接纳、倾听、尊重、保密等服务理念,给予学生鼓励与支持,引导学生敞开心扉、纾解负面情绪。在采取方法的同时,可借鉴个案工作中行为治疗模式、危机介入模式等,针对性地解决特殊学生的问题,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为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2.运用小组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同质性”问题
小组工作是将小组作为服务对象进行助人的工作方法。将小组工作方法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将面临类似问题或有相似需求的学生进行归类,运用团体辅导的方式,对小组成员在互动过程中进行适时引导,形成团体合力,实现小组成员及小组整体的共同成长。同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借鉴小组工作的互动模式、发展模式等,运用于人际交往、信任感提升、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等方面的实践,使学生在小组互动中分享感受,获得支持,使之自身能力提升。
3.运用社区工作,助力学生群体性发展
社区社会工作是主要针对群体性问题进行解决的助人方法,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来说,主要针对应用于学生组织队伍建设、班级管理等,链接相关资源,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打造全方位的育人模式。同时,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借鉴社区工作中的社会支持理论,从构建个人的社会支持网络出发,多层次地链接、争取学校各部门的配合,整合现有资源,助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保持学生的健康状态和良性发展,以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综上所述,将学校社会工作理念及方法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以人为本,助人自助,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从长远来看,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借鉴和发展的平台,将有利于创新服务育人机制,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实现教育范式的创新,真正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林曙海.探索“大思政”视域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的融合路径[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12).
[2]张俊强.社会工作介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及路径分析[J].教育文化(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13).
[3]高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社会工作路径研究———基于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的实践[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9,35(4):1-8.
[4]周晓荣.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研究[J].学理论,2020(1):9-11.
[5]唐晓燕.新媒体视阈下提升大学生思政课教学成效的研究与实践[J].智富时代,2019(3):228~228.
作者简介:
李彤彤,女,助教,硕士,山东管理学院,山东济南